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入园幼儿在入园时的适应困难是普遍出现的,涉及到家庭、幼儿园、教师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别从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措施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关键词:教师;家长;亲子适应;新环境
中国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18-02
每当新学期开始时,总会出现部分新入园幼儿哭闹的现象,幼儿出现的这些现象基本是因为幼儿从一个完全熟悉的家庭环境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后,幼儿在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方面的不适应。在此时,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但会使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今后的良好成长也具有很大作用。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工作,我们发现适应不良的幼儿在入园后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哭闹型
出现这种现象的幼儿占适应不良幼儿的百分之九十,在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时,幼儿就开始大声的哭闹起来(有的幼儿甚至在家的时候听说要去幼儿园就开始哭闹起来),紧抓家长不放手,当教师要接过他时,甚至会踢打老师;即使当家长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还会哭闹不止。
2.过度安静型
有的幼儿虽然不哭不闹,但会默默注视家长离开视线,然后拿一样玩具,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自己玩,不爱搭理其他小朋友,也不会主动参加游戏活动,且有时会长时间注视校门。
3.过度依赖型
有些幼儿会极度的依赖某位老师或者某位保育员,从吃饭、睡觉、上课、上厕所到游戏活动都会紧紧跟随依赖对象,当依赖对象离开或者是关注另一位幼儿时,该幼儿就会出现到处寻找和哭闹现象。
4.任性专横型
这类幼儿大都是因为家长比较娇惯,对其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比较低。入园后会出现独占玩具,喜欢发号施令,以自我为中心,当其他孩子不满足其要求时,往往会大打出手。
针对这些现象,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帮助幼儿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一、幼儿园方面
1.设施的完善
开学前,应完善好园内的相关设施,做到每个教室的桌椅、床、被褥、玩具、卫生间等物品的完好。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暑假期间,为幼儿园添置游戏设施,淘汰旧的、坏的设施,一方面,可以让中大班的幼儿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可供游戏的设施、可体验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帮助其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校园的美化
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一次整体的粉刷和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幼儿进入一个被蓝色大海所环抱的有着机器猫、灰太狼、喜羊羊、黑猫警长等等他所熟知的动画人物的环境中时,幼儿的注意力定然会被吸引住。
3.合理的膳食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合理有营养的膳食一方面会使家长放心;另一方面,对幼儿来说也是一大诱惑。因此,校方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当天新鲜的蔬菜、鱼肉、水果,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为幼儿烹制出符合幼儿营养摄入需求的食品。
二、教师方面
1.与家长的交流
充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入园前最好是与家长进行电话或者是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有助于以后对幼儿的护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告知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和预防特殊情况的方法。还可以让家长在正式开学前,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让幼儿提前感受幼儿园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
2.“首次效应”
幼儿入园后,教师会向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此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对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第一次的自我介绍,教师就以及其严厉的语气语调强调各项纪律,比如:上课不许哭闹,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和小朋友打架,如果你做了坏事我就把你送到警察叔叔那,等等,这样的方式也许会使幼儿表现的乖巧一些,但势必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因此,当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不要让幼儿产生陌生感,以一种平等、亲和的姿态还幼儿沟通,可以让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更容易让幼儿产生亲近感。
3.“张弛”有度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让他们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对于性格乖巧的孩子还可以,但对于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教师不能迁就幼儿,而是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批评,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时间观念。对于幼儿的合理要求,教师也应尽量的满足,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主和独立性。
4.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容易产生孤立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了解同班的小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考虑到幼儿比较喜爱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耍,可以从中大班中挑选活泼开朗的幼儿到小班中表演节目,和小班的幼儿一起做活动。根据幼儿喜爱在户外玩耍的特点,尽量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在较为广阔视野的空间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接触大自然,同时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家长方面
1.及时离园
当第一次入园的幼儿大哭大闹时,家长逗留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长,一方面会使自己的孩子认为只要再哭一会,爸爸妈妈就会把自己带回家,另一方面也会牵动其他幼儿的情绪,本来不哭的也会被带哭了。家长在教师将幼儿带入教室后更不应该尾随窥看,家长自身的情绪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大。
2.及时与教师沟通
家长每日放学接孩子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与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即使是简短的几句话,都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当天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回家后,可以根据教师介绍的情况,对幼儿当天在幼儿园中所学的东西进行巩固。
3.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幼儿园一般会不定期的开展亲子活动,遇到此类活动,家长应尽量参加。通过活动,一方面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长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其他幼儿和家长。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可以向孩子展现自己的另一面,为孩子树立正面、坚强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乐观的态度。
4.尊重幼儿
家长通常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呵斥和忽视,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内向、胆小的性格。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许多需要适应的问题,家长不能以包办或者甩手不理的态度来处理幼儿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家长要及时的孩子沟通他所遇到的问题,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倾听大人的话,在询问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之后,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幼儿按正确的方式去做某些事。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12).
关键词:教师;家长;亲子适应;新环境
中国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18-02
每当新学期开始时,总会出现部分新入园幼儿哭闹的现象,幼儿出现的这些现象基本是因为幼儿从一个完全熟悉的家庭环境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后,幼儿在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方面的不适应。在此时,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但会使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今后的良好成长也具有很大作用。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工作,我们发现适应不良的幼儿在入园后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哭闹型
出现这种现象的幼儿占适应不良幼儿的百分之九十,在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时,幼儿就开始大声的哭闹起来(有的幼儿甚至在家的时候听说要去幼儿园就开始哭闹起来),紧抓家长不放手,当教师要接过他时,甚至会踢打老师;即使当家长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还会哭闹不止。
2.过度安静型
有的幼儿虽然不哭不闹,但会默默注视家长离开视线,然后拿一样玩具,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自己玩,不爱搭理其他小朋友,也不会主动参加游戏活动,且有时会长时间注视校门。
3.过度依赖型
有些幼儿会极度的依赖某位老师或者某位保育员,从吃饭、睡觉、上课、上厕所到游戏活动都会紧紧跟随依赖对象,当依赖对象离开或者是关注另一位幼儿时,该幼儿就会出现到处寻找和哭闹现象。
4.任性专横型
这类幼儿大都是因为家长比较娇惯,对其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比较低。入园后会出现独占玩具,喜欢发号施令,以自我为中心,当其他孩子不满足其要求时,往往会大打出手。
针对这些现象,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帮助幼儿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一、幼儿园方面
1.设施的完善
开学前,应完善好园内的相关设施,做到每个教室的桌椅、床、被褥、玩具、卫生间等物品的完好。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暑假期间,为幼儿园添置游戏设施,淘汰旧的、坏的设施,一方面,可以让中大班的幼儿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可供游戏的设施、可体验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帮助其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校园的美化
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一次整体的粉刷和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幼儿进入一个被蓝色大海所环抱的有着机器猫、灰太狼、喜羊羊、黑猫警长等等他所熟知的动画人物的环境中时,幼儿的注意力定然会被吸引住。
3.合理的膳食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合理有营养的膳食一方面会使家长放心;另一方面,对幼儿来说也是一大诱惑。因此,校方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当天新鲜的蔬菜、鱼肉、水果,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为幼儿烹制出符合幼儿营养摄入需求的食品。
二、教师方面
1.与家长的交流
充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入园前最好是与家长进行电话或者是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有助于以后对幼儿的护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告知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和预防特殊情况的方法。还可以让家长在正式开学前,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让幼儿提前感受幼儿园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
2.“首次效应”
幼儿入园后,教师会向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此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对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第一次的自我介绍,教师就以及其严厉的语气语调强调各项纪律,比如:上课不许哭闹,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和小朋友打架,如果你做了坏事我就把你送到警察叔叔那,等等,这样的方式也许会使幼儿表现的乖巧一些,但势必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因此,当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不要让幼儿产生陌生感,以一种平等、亲和的姿态还幼儿沟通,可以让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更容易让幼儿产生亲近感。
3.“张弛”有度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让他们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对于性格乖巧的孩子还可以,但对于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教师不能迁就幼儿,而是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批评,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时间观念。对于幼儿的合理要求,教师也应尽量的满足,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主和独立性。
4.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容易产生孤立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了解同班的小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考虑到幼儿比较喜爱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耍,可以从中大班中挑选活泼开朗的幼儿到小班中表演节目,和小班的幼儿一起做活动。根据幼儿喜爱在户外玩耍的特点,尽量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在较为广阔视野的空间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接触大自然,同时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家长方面
1.及时离园
当第一次入园的幼儿大哭大闹时,家长逗留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长,一方面会使自己的孩子认为只要再哭一会,爸爸妈妈就会把自己带回家,另一方面也会牵动其他幼儿的情绪,本来不哭的也会被带哭了。家长在教师将幼儿带入教室后更不应该尾随窥看,家长自身的情绪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大。
2.及时与教师沟通
家长每日放学接孩子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与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即使是简短的几句话,都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当天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回家后,可以根据教师介绍的情况,对幼儿当天在幼儿园中所学的东西进行巩固。
3.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幼儿园一般会不定期的开展亲子活动,遇到此类活动,家长应尽量参加。通过活动,一方面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长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其他幼儿和家长。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可以向孩子展现自己的另一面,为孩子树立正面、坚强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乐观的态度。
4.尊重幼儿
家长通常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呵斥和忽视,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内向、胆小的性格。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许多需要适应的问题,家长不能以包办或者甩手不理的态度来处理幼儿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家长要及时的孩子沟通他所遇到的问题,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倾听大人的话,在询问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之后,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幼儿按正确的方式去做某些事。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