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思维之我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要在师生的对话里、学生的质疑中、教师的点拨下活化思维,以达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下面结合三则案例谈一下自己的一管之见。
  
  1.精选话题,激活思维。
  请看《半截蜡烛》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想想,在哪里?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定呢?我想,那是因为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作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是优等生的表演舞台,而是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过程。我们教师要善于恰当选择对话的话题,让学生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发展思维。在这个片段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质疑解疑,拓展思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的发展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提出问题,在读文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一位老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在引导学生读书、自主质疑、发展学生的思维上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人“伸出了七个指头”,说明老人有70岁了。后文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老人不就100岁了吗?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师:你真善于思考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老人真的能活到100岁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2:这是作者美好的祝愿。
  生3:作者相信老人一定能活到100岁。
  生4: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可见老人是非常自信的。
  师:老人为什么肯定能活到100岁呢?
  生5:老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世界充满着热情。
  师:是呀,老人不仅爱天游峰,还爱世界,爱人生,归根结底就是课文结尾所说的“自信、豁达、开朗”。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人能活到100岁吗?”学生经过讨论,感受到这是作者的美好祝愿,更是老人的自信。进一步探究“老人为什么肯定能活到100岁呢?”从而探究出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自信、豁达、开朗”,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拓展了思维。
  
  3.巧拨妙点,深化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精妙点拨,能够让学生经历“山重水复”后见到“柳暗花明”,产生拨云见雾之感,对于深化学生的思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聂将军与小姑娘》中,第四、第五自然段讲了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驻地。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师在学生无疑处激疑,巧拨妙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师:聂将军为什么要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呢?
  生: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聂将军决定把她们送到石家庄的日军指挥部去。
  (“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这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此时,教师巧妙点拨,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
  师:难道聂将军这里不安全吗?
  (学生展开了讨论)
  生1:聂将军这里是不安全的,从“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我们知道这里是不安全的。
  生2:在激烈的战事中,在漫天的炮火中,八路军随时都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哪有安全?
  生3:而且,这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整整进行了八年之久。
  生4:聂将军不仅要保证两个孤女的人身安全,还考虑到要维护两个孤女心灵的安宁,她们两个已经够不幸了,不能让战争在她们心灵留下阴影。
  师: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可是聂荣臻将军恩怨分明,为救日本孤女,竟想得如此周全——解救孩子,照顾孩子,送回孩子,确实是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聂将军决定把两个孤女送回日军指挥部,考虑的就是两个孩子的安全,这很容易理解,表面上来看也没有什么疑问。教师巧妙地点拨,在无疑处生疑:“难道聂将军这里不安全吗?”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感受聂荣臻、八路军和中国人民的慈善心肠、宽厚襟怀。再以“既然是安全的,为什么还要送往指挥部呢?”一问,使学生感受到聂将军的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教学在教师的巧拨妙点中引向深入,走向生成,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
  阅读教学有了思维的参与和活化,才使得阅读教学拥有了脊梁,并且生成了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近日,华鹏陶瓷玉林旗舰店盛大开业。
2007年11月28日,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TEU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本次活动由交通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举办,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副部长徐祖远,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出席活动
介绍了紫砂花货的造型制作工艺及发展过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启示我们学习语言也要注意“学而时习之”。“温习”语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用在一时”,即为了“薄发”而“调兵遣将”;二是“养兵千日”,即为了“厚积”而“反复操练”。只有这样,语言才能“保鲜”,才能“保存”,才不至于“老死”在笔记本里。在复习阶段,怎样进行语言操练呢?    一、整理    1.把握一个“萃”字  (1)荟萃:众人拾柴火焰高。围绕某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把各自摘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前,在某市举行的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年会上,来自不同地市的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第二课时,我们姑且不论三位教师本身素质多高,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课堂教学如何生动活泼,教学设计如何独具匠心、各显特色,但看他们的设计说明,却吃惊地发现同一篇教材同一个课时,三者制
本文分析了锅炉排污和节能的关系,从与排污有关的水垢、排污率的计算、排污余热利用三个方面通过计算说明排污的重要性。指出排污问题作为锅炉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大量质优价廉的国外农产品将涌入我国,这无疑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由于我国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