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间质性膀胱炎大鼠模型中表达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在间质性膀胱炎(IC)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方法 20只体质量为250 ~ 300 g的雌性SD大鼠分为I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IC组采用经尿道灌注浓度为10 mg/ml的硫酸鱼精蛋白1 ml,保留45 min,然后灌注浓度为750 μg/ml的脂多糖1 ml,保留30 min,24 h后重复操作1次,3d后处死大鼠留取膀胱组织和尿液.对照组采用PBS溶液同法膀胱灌注,留取大鼠的膀胱组织和尿液.ELISA方法检测IC大鼠膀胱组织和尿液中MCP-1以及组胺的表达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炎症情况,肥大细胞(MC)染色观察膀胱组织MC脱颗粒情况并计数分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膀胱组织MCP-1的表达分布情况,并以免疫荧光方法分析MCP-1和MC之间的关系. 结果 IC组大鼠膀胱组织和尿液中MCP-1和组胺的表达水平[ (2115.9±650.3)和(103.2 ±35.7),(2303.9±567.2)和(52.3±12.1)pg/ml]较对照组[(58.1±12.5)和(19.8±8.5),(205.4 ±58.1)和(19.8±10.7) pg/ml]显著升高(P<0.01).HE染色,IC组膀胱黏膜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明显水肿增厚,并可见毛细血管充血和出血;IC组和对照组单核炎症细胞计数分别为(76.5±9.8)和(18.5±9.8)个/视野(P<0.01),脱颗粒MC计数分别为(6.4±3.1)和(0.7±0.3)个/视野(P<0.01).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IC大鼠膀胱黏膜上皮中MCP-1有较高表达,膀胱间质中的MC表面及周围有较多的MCP-1聚集. 结论 MCP-1在IC大鼠中有较高表达,并可能与大鼠膀胱组织中的MC结合,诱导激活MC脱颗粒释放组胺,从而加重IC炎性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不完全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的疑难杂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总结,比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此病的
好的品牌定位可以指导企业将所有营销行为集中到一个点上,既让人眼前一亮,消费者也能从中找到购买冲动和认同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也有太多太多的无奈,让我们记住它的好,忘了它的恶。幸福、快乐和喜悦来源于我们身边的每一点感动,唯有我们有了一颗平静的心,才能找到无处不在的内心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社会、经济正在发生的悄然而深刻的变化。而春节过后,众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开始从乐观转为谨慎,这意味着,国家的宏观政策已经处于必须调整的关键时刻。
利丰企业的三代“掌门人”在几个关键历史时点之前,都以商业领袖灵敏的嗅觉捕捉到了暗涌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及时进行了企业整体战略转移,从而成为世界贸易领导者
引时代之风,燃熊熊炉火,“铸”就辉煌篇章。作为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钢集团在中国近现代120多年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自然清除的相关性.方法 HCV感染者28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0例,HCV感染后复查自发清除者80例,检测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基因型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双脉冲刺激诱导的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PSC)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随发育改变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短时程
目的 制定针对朗迈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LabUMat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UriSed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尿液镜检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人工镜检与UriSed仪器检测平行比对的方法
目的探讨开展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筛查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婴幼儿体检时发现以大腿皮纹不对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