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凶化“吉” 感谢有你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夜时分。
  整座城市沉入了寂静。医院的走廊里灯火明亮,医护人员的交接班正在进行。李君瑶摘掉口罩护目镜,脱下防护服,镜片模糊的雾气渐渐消退,她的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脸颊勒出了两道深深的印痕。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她现在要做的是乘坐一个小时的专车,前往住所休整,为第二天的救治工作做准备。
  李君瑶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她说,去年的十月份她来过武汉,是参加全国呼吸病学学术年会,当时感觉,武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也是一个热情的城市,人才济济。此次疫情爆发,她主动请缨,跟随院里组织的医疗队赶赴武汉抗疫。抵达病区的第一天晚上就接诊了50位患者,这让她始料未及,但她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恐惧,便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任务中。“我接诊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老婆婆,她七八十岁了,由于方言太重,我聽不懂她在说什么,我就往前靠近她。但是婆婆担心会传染给我,她马上把口罩往上戴了戴,然后把身子往后退了退,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是真的让我很感动。”每一次查房,患者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那句“谢谢”。“在中国,不论是哪个地区的语言,不管是不是有口音,但是这句谢谢我们都能听得懂,让我们心里感觉到十分温暖。”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一场疫情将祖国各地人民的心联结在一起。全国4万余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奔赴武汉,不畏艰险,舍命相撑,守护这座英雄的城市,守护与我们同根同源的家人。也是在接到疫情命令的第一时间,吉林省迅速调动医护力量,先后派出13批援鄂医疗队、前线指挥部、战地记者共计1222名逆行勇士支援武汉。技术当先锋,白衣做战袍,在武汉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他们匆匆而来,悄悄而去,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顽强与温暖,见证了武汉人民的勇敢,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冬去春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勇敢的逆行者,而众志成城必将构筑坚不可摧的堡垒,打赢这场战疫势在必得。
  今年57岁的牛延军是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她也是疫情发生后,最早赶赴武汉驰援的。大年三十她来不及吃完年夜饭,便奔赴武汉。牛延军连续两天通宵工作,针对感控工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制定出改造方案。1月27日,改造方案通过,连夜施工。1月30日,完成整体施工,当夜开始大量收治确诊转院病人。
  疫情面前,年龄不是界限,有的只是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郑杨每天都要带领各组组长召开例会。他的主要任务除了要提高病人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更重要的就是保障队员的零感染,做到万无一失。年逾60岁的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跟所有医护人员一样,驻守在重症疗区,穿着防护服每天工作6个小时以上,救治重症患者。“我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已经工作35年了,在处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上,我有把握;面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我有治疗经验;在介入治疗上,我有技术。只要国家需要,我多大年纪都上!”
  在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里,老、中、青组成的医护梯队,在技术、经验、精力、学识上形成互补,为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场疫情,他们忘记了年龄,无暇关注自身安危,用生命捍卫着家园,捍卫着兄弟同胞们的生命安全。
  赵猛,1996年出生,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冲到了医院发热门诊第一线,没有告诉父母,先斩后奏报名去了武汉前线。刘夕源,1990年出生,和妈妈、爱人分别时,她坚强地忍住眼里的泪水说:“我是呼吸科的护士,我不上谁上!”
  在患者面前,他们是白衣天使,在疫情面前,他们变身铠甲勇士。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邹婧远身患甲状腺癌,但她毅然决然请缨出征,“我自身没有任何恐惧和顾虑,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问题,能胜任,我的病等疫情过去再做手术,但病毒不能等。”
  厚重的防护服,遮挡容颜的口罩护目镜,整套装备让医患之间互不相识,但彼此的心却越靠越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属医院中法新城院区33床、34床、35床的患者出院了,他们写下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你们日夜守护着我们,不让我们迈出病房一步,每天为我们打针送药,端茶倒水,送饭送汤送水果,你们一声声大爷大娘,一声声叔叔阿姨,我们都被你们满满的爱融化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主治医师张京晓说,他接管的一位病人是病区里第一个出院的,病人出院当天对张京晓说:“我虽然没见过你的面容,但是我真的特别期盼记住这双眼睛……”
  厚厚的隔离服、湿透了的衣服、尿不湿几乎成了医护人员们的标配。一连4个小时的奋战,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累了,就在走廊的座椅上休息一会儿,醒来继续与病毒博弈,乏了,大家在病区辅以舞蹈、歌声为彼此打气助威,表达必胜的决心。
  “抗疫”的每一天,对医患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尤其对于患者来讲,患病期间极易造成焦虑、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妨碍治疗。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艳峰在武汉奋战的同济医院病房就有这样一位典型的患者,由于焦虑,心理有上有排斥,自己往下摘氧气面罩,不吃饭,就想回家。在吴艳峰多次耐心、细心的关爱和帮助下,患者渐渐配合治疗,病情也有了明显好转。“为他们鼓励、打气,请他们坚信春天会到来,疫去花开时,但愿君安好!”
  吉林省驰援武汉前线指挥部的总指挥高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负责将物资分发到各个医疗队。每批医疗队员到达时,他们都会接机和运送物资,风雨无阻。在他看来,“后援保障”是战疫必胜的关键,在物资上一定不能掉队,尽力让驰援一线的吉林医护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
  “国有难,召必来,战疫不退,我们不退。”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吉林医疗队陆续返乡。分别的日子天空下起了雨,吉林省支援湖北第十一批医疗队队员即将凯旋回家。在驻地门前,一位路过的女孩泣不成声,她说:“我家在附近,我的亲人好多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但现在被来自各地的医疗队治好了。我要对你们说一句谢谢!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家!”
  远离家乡,孤独与挂牵在心头萦绕,无数思乡的夜里,百转千回。好在耳边总会响起武汉家人们最质朴的关心与问候,彼此相辅相依。两位运送物资的武汉市民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真情:“感谢吉林,待武汉春暖花开的时候,欢迎吉林人民到武汉来玩。”出院前,一对老夫妻通过对讲机表达着对白衣战士们的不舍:“请允许我和老伴叫你们一声‘亲人’!即使很多年之后,我们依然会记得你们、感恩你们,记得你们曾经那么全力以赴地把我们留在这个美丽的世界,感恩在中国的东北还有一群曾经救过我们性命的亲人!”
其他文献
《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的劳作,比如在田里干活或者其他劳作,几乎所有的老人仍然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一位68岁老人为了50元钱,徒步拉车走上百里卖麦秸”等故事,是并不算鲜见的悲怆现实。  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钱,二是病,三是亲情赡养。某种意义上说,这三者其实纠葛在一起。因为没有钱,所以害怕病;因为害怕病,所以离不开农村;因为离不
大家好!我是肝胆胰外科的一名医生、党员、党支部书记。作为医生和党员,我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病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  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从医18年,我一直告诫自己,医生不仅要看“病”,更要看“病人”。看病,医生要给病人开对药,做好手术,解决身体上的痛苦;看病人,医生还要开好“语言处方”,通过语言的沟通和心灵的抚慰,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建立信心
枣阳经济开发区自8月份以来,积极探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举措,利用“休息日上门”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进群众门、话百姓事、系人民情,要求每两个星期至少到居民家中走访一次,作为党员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进行重点督办检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区通过“休息日上门”走访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居民制定帮扶计划、发展规划120余个,解决垃圾乱倒等现实问题68个、化解矛盾隐患16件。(李向菊)
“这个张书记呀,真是不简单,从正月初三以来他就没有休息过,既要出点子还要带头干,如果没有他的付出,我们村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结果!”广水市骆店镇陡坡村村民齐正华说。  1月27日下午,接到“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的通知后,驻村第一书记张大恩迅速来到骆店镇陡坡村。他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摸排,统计返乡人员111人,为后期工作指明了方向。  防控任务繁重,光依靠镇村干部显然力不从心。
湖北东部,巍巍大别山区,一种春意正在寒冬里悄悄生长。  “感谢组织关心,我和老公两地分居问题就要解决了。”近日,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邹倩(详见本刊2019年8月下旬刊《邹倩:党员就应最善良》报道),告诉记者她多年心结终了时,神情如若春风拂面。按照黄冈市委“新九条”政策规定:夫妻双方在乡镇工作满10年及以上的,可申请通过调动一方工作等方式,解决夫妻分隔两地的问题。  “新九条”,正是黄冈市在
从凛冽寒冬到春意渐浓,2020年的开端注定刻骨铭心。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全国人民都投身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过去的50天,我和许许多多党员干部、普通民众一样,既在坚守,也在战疫,更在期盼,期盼疫情散去、春暖花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原定那天回巴东娘家过年的我,下定决心给父母打电话“不回去了”。期待团聚的愿望落空,他们心里难免失落。从言语中
45岁的张蓉,在汉川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了20多年。在草坪上,一群嬉闹幼童不时冲她喊着“妈妈”,正在晾晒被子的张蓉一边忙活,一边笑盈盈地回应孩子们。  该福利院有13个孩子,小的尚在襁褓中,大的已经念中学,他们大都因残疾或其他原因被遗弃。不幸的身世让这些弃儿性情孤僻、乖张,凝视着一张张小脸,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张蓉把他们视为己出,始终关注着孩子们成长。  2013年春天,张蓉在门口发现一名弃婴,襁褓里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潜江市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部署安排,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為  为守护好潜江百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市委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
打造“一公里便民服务圈”  老河口市孟楼镇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以镇区每个网格为基点,及时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动态掌握群眾对司法、行政服务的新需求,将矛盾纠纷调处与政策咨询、基层党建、三农服务、社会事务等多种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公里便民服务圈”,初步实现了“行政服务下沉到网格、困难帮扶落实在网格”,辖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武汉市蔡甸区以“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为导向,促进转隶人员融合、资源整合、人岗适合,确保转隶人员既合人、又合心,既合力、又合拍,推动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落细。  聚焦人员融合,把转隶人员捏拢來。把人员接住,各街道与延伸派驻机构主管部门主动对接,逐一核对人员转隶交接明细和清单,确保应接尽接。把人心稳住,主动做好转隶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三个讲清、三个不变、三个有为”,即讲清改革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