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学习力的“促进者”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只能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这是每位教师的共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好比是“水壶与茶杯”的关系,教师是个水壶,学生是个空茶杯,教学就是把水壶里的水倒入空茶杯。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是被动的,要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需要“促进式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
  “促进式教学”是以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要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从而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它强调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而又充分发展的人”,这正是“促进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提炼出了促进式教学“四环节”课堂范式。由此,开启了“促进式教学”的新局面。
  一、为何“促”——用课堂激活学生大脑
  通过调研,听随堂课,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得太死,太沉闷,教师很激情地讲,学生却没精打采,课堂没有一点生气;有的课一上就“动”,就讨论,目标针对性不够!没有载体!学生不知道怎样“动”,不是谈天说地,就是乱哄哄地讲;还有很多教师总是忍不住要在课堂上多说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怎么办?课堂该走向何处去?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而“学习力”则是学习的关键。于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力状况进行了系列调查,内容依据“学习力”的四个因素,延伸为学习动机、习惯、兴趣、途径、方法、交流、意志和体力等八个方面。此外,还辅助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中间多,两头少,呈常态分布,学习的动力不够、能力不强、毅力缺乏等。
  这下,他们开始“摸着门儿”了,也碰撞出了课堂教学的“要领”——那就是推进“促进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的教学。
  实施“促进式教学”,一是要改变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用多种促进式学习活动,去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充分显露学生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二是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作用,将单一的“教”转化为多维度的“学”,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的学习力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三是基于目前学科教学方式模糊的现状,探索出一整套“促进式教学”的课堂范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二、怎么“促”——形成促进式教学范式
  如今,关于“促进式教学”的报道已引起了省内外诸多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让我们随意走进一个课堂,来详细体验促进式教学的“一二四”课堂范式:
  这是七年级数学课,上课的内容是“确定与不确定”,执教者是一位年轻老师。
  上课铃响过,准时开始,没有任何的“热身”,直接进入主题。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件事,并回答三个问题。”
  简单的PPT展示:一是关于长工向东家讨要工钱的小故事,二是将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三是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1至6点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让它自然停止。
  问题1:聪明的你请想一想,地主真的会在2月28日将工钱如数付给长工吗?为什么?长工最终会拿到工钱吗?为什么?
  问题2:国徽面一定朝上吗?
  问题3:他们想得到朝上面的点数是“6点”,一定能做到吗?
  几分钟的思考后,学生逐一回答这三个问题,不时有学生站起来补充。
  “请同学们通过上例,再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做归纳生活中的事例。”
  学生举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涉及生活中的好多方面。
  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每小组板书结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冠军属于中国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在交流对话中,产生两种变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变式1:如果把问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两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变式2:如果把问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一名中国选手和一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简单地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后,老师用PPT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学生判断练习后,是拓展迁移,有操作与设计、数学与情感和数学与哲学三方面内容:
  操作与设计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1.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白球;2.任意摸出两只球,一定都不是黄球;3.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黄球;4.摸出2个球,一定是一白、一黄。
  数学与情感设计了同学们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少不了的一句话“路上小心点。”让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交通事故应该是什么事件?
  数学与哲学设计的是古代一位阴险多疑的国王和一位正直的大臣抽“生死签”的故事,最后聪明的大臣巧破“国王想把不确定事件变为必然事件”的诡计,死里逃生。
  最后,这位老师围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到大组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时下课铃响,课结束。
其他文献
近日,青岛市教育局联合该市质监局、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规范》,对中小学生营养餐基本要求、食谱编制原则、烹调要求、食品安全与管理、责任与监督等做了详细界定。  青岛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配有专兼职营养师,并对营养餐的营养素指标提出系统要求,对6~18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早午晚餐的营养素摄入量做出了参考标准。要求营养餐中肉、鱼、禽、蛋、豆制品、蔬菜应适当搭配,学校应提前一周
【话题简介】  奖赏与惩罚是对立的,缺少任何一个,教育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在学校,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怎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国内很多学校没有建立惩罚体系,在新加坡,有一种对学生的惩罚叫“鞭打”,为我国中小学校建立惩罚体系提供了一个视角。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学校应该建立怎样的惩罚体系,如何合理地赋予学校和教师惩罚的权力。
——刚刚结束的2015年高考,对于四川省理科状元高志华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今年早些时候,高志华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两次都没有通过笔试。结果被两所名校拒绝的学霸一任性,考取了四川省理科状元,对高志华个人来说,这就是一场以喜剧收场的反转剧,两所学校的态度均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纷纷主动上门争取,想把状元招入门下。  按理说,两所学校的掐尖战争怎么说也应该是一场高水平的酣战,
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已经成为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目前北京市已有50多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两年前,北京市的一本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曾因尺度过大引发家长担忧,但现在,经过不断的试验推广,很多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性教育课已经“从容认可”。(来源:中国之声)
有效的数学学习常常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交流经验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现以“素数与合数”为例,具体谈一谈促进学生交流经验形成的两个策略。  一、精选交流素材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基石  1.交流的素材应具有典型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全面、典型的交流材料,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从而促进学生的思
教育关系着国运的兴衰。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
韩国沉船上有300多名高中生,仍有200多名学生失踪,后果可想而知。无独有偶,马航MH370客机失联,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搜索行动令人敬佩。不管原因出于什么,但结果都以“悲剧”告终,失去的不仅仅是船舶、客机,更重要的是鲜活的生命。而带领这些高中生出行的一名学校副校长被救出后上吊自杀。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消息,引发我们对受教育者生命安全、教育者的教育良知、管理者的身心健康的深思。教育需要教育者的良知,管理
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这种方式,人为割断了孩子和同伴之间的联系,为孩子与他人互动、与世界互动设置了障碍。———常生龙  打砸学校  今天的戾气,更多的不是基于权益思维的正义之气,而是基于暴力逻辑的“坏脾气”。让孩子懂得远离戾气、拒绝戾气,就得认得清底线、守得住规矩。———邓海建  校长开房  在这位校长那里,哪里还有师德和教育的底线,连作为正常人的道德都没有。作为学生信任的“领路人”和“守护神”,他
淮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淮河岸边。她承大别山革命雄风,纳淮河文化底蕴,出落得风韵别致。  在浓厚的淮河文化滋润下,一所现代化的名校——淮滨实验学校正闪烁在淮滨县新城区。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淮滨县实验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为师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坚持文化立校,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在经典文化的润泽下关注师生的心灵成长,凸显学校的人文关怀,力求让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又是一年芳草绿。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弹指一挥间,转瞬将逝。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带着纯真的笑脸,带着求知的激情,带着成长的渴望,投入武罗的怀抱。而如今,我们由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少年。单纯的双眸已多了几分深邃,顽皮的脸庞已增添了几分凝重,纯真的心田已悄然增添了责任与信念。所有这一切,我们还没来得及回味与沉醉,猛抬头,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