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职学生消费观调查和分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的孩子出生在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他们的消费观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与祖辈父辈迥然不同,刻着时代的烙印。孩子们的消费观正处在日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影响他们今后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学会理财,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
  为了解“90后”学生的消费观,笔者对本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药剂、检验三个专业的20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从消费现状、消费方式、消费预期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在消费现状方面,消费水平偏低,伙食费是主要开支。49%的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在400至500元之间,32%的学生在500至600元之间,这二项之和占学生数的81%。说明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伙食费占60%,吃、穿、用等生活开支占到85%,用于娱乐、学习的费用非常少,只有15%。说明学生的娱乐活动限于没有开销的简单形式,学习基本上局限在课堂,花费很少。
  其次,在消费方式方面,61%的学生能够事先有计划再花钱,只是12%的学生毫不在乎想花就花。遇到想买的东西首先是想自己存钱(33%),只有14%的少数人会向父母要钱,还有24%的人会压抑消费欲望。在消费观念上赞同以经济实惠为主兼顾高标准的占总人数的68%。总的来说,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令人欣慰,没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但是,也存在令人担心的限制消费、提前消费和盲目消费的情况。有27%的学生“能省则省”,有29%的学生会向同学朋友借钱消费,有25%的学生在消费时“看心情”,表现出消费的盲目性。
  在消费预期与评价方面,从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很理性,他们认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同样重要(84%)。然而,这个数据与他们目前的物质生活消费占85%,精神生活消费占15%的现状差距极大,充分说明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存在巨大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一般, 45%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现状不满意,再次印证了在消费问题上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
  二、结论与导向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学生每月生活费偏低,用于精神生活的费用过少。其次,大多数同学有比较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但也存在限制消费、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的情况。最后,在消费问题上存在巨大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个结论说明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引导学生思考消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学校和老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生活消费进行科学指导:
  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7%的同学持有“能省则省”的观点,一味地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只要家庭收入允许,国家鼓励消费,并通过扩大消费来促进生产的发展。适度消费就是合理消费,就是指根据家庭收入情况量入为出,不与别人盲目攀比。
  其次,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目前,由于每月生活费总数低,导致用于精神生活的费用过少可以理解。将来有了收入,要兼顾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既保证生活上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又保证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要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切莫舍得买上千元的衣服,却舍不得买十几元的书。还要告诫学生,要着眼长远,存有一定的积蓄,为将来的需求做经济上的准备;要孝敬父母,知道感恩,分担家庭的责任。
  再次,摈弃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做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彻底改变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告诫学生吃要营养、卫生;穿要得体、大方,体现学生朴素的美,不要烫发、染指甲、穿高跟鞋,追求所谓的时髦。参加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提高审美情趣。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简单的食品给人的快乐和珍贵的美味一样大……养成简单朴素的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简单朴素的习惯就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最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就没有光荣的过去,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即使将来实现了现代化,国家富裕了,人民富裕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也永远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法宝。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吕江虹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具有技能型教师多、实验实训设备较为完备,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等多种优势,很可能产生大办非学历教育的冲动。但是否付诸实施,完全取决于学院领导在办学上的理念和追求,这很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行为,即只重视学历教育和只重视非学历教育。这两种办学思想都是极端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上要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