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充分利用综合网广域网资源为基础,解决原有集邮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功能全面的新集邮业务管理平台,为邮政集邮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邮政综合网;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全国中心;省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5-20000-00
An Implementation Plan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ostal Stamp Collecting Business
SHAN Shi-ming
(Post Co.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13, China)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original philately operation system through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ostal synthetic net. TO construct the new overall function philately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modern advanced technology method, providing the technology support to the postal philately development.
Key words:postal synthetic net; philately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state center; province center
1 项目背景
集邮业务是我国传统的邮政支柱业务之一,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是邮政综合网的重要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各级集邮工作环节所使用的系统,版本不统一且自成体系,没有构建成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不能解决邮资票品低面值销售、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不能实现邮资票品基础信息一点录入、全程共享、全程一致的规范,这种局面对集邮市场的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
为充分发挥集邮业务主渠道的作用,适应集邮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使集邮业务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及现代化,集团公司决定建设一个功能全面的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集邮业务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目的。
2 建设目标
2.1 总体目标
中国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严格遵循以全国中心为核心、以邮政综合网为支撑、集邮网点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把握“数据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分散”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集经营、管理、分析一体化的集邮业务系统,以系统模块化、参数化、标准化的设计,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为中国邮政集邮业务管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向新的未来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打下基础。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依托邮政综合网,建立一个能够涵盖各级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国集邮业务的信息化处理,解决多年来困扰管理部门的经营数据不准确、低面值销售、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各类集邮票品的分配和销售信息,动态掌握各级集邮票品库存情况,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高集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解决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外系统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问题。
2.2 分期目标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集邮业务的各环节,建设时间紧、难度大,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完善,因此要在保证平台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采用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重点功能优先开发建设、分阶段实施的方法来达到总体目标。
整个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将分两期进行。
2.2.1 一期目标
2006年10月底前完成以下功能的软件开发、系统测试、试点运行工作,并完成全国工程实施与推广工作:
集邮网点的前、后台所有营业功能,满足2007年度新邮预订工作;
邮资票品、集邮品的发行、征订管理,模型信息、基础信息维护;
集邮票品(不含通信票、封片)的各级需求、分配、库存、转加工、成本核算管理;
集邮票品(不含通信票、封片)的各级账务、价格、系统管理;
经营分析中的库存结构分析、集团客户综合查询、会员综合查询、业务收入排名、营业员综合查询、预订取票综合查询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量收系统的接口;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总公司生产系统的接口。
2.2.2 二期目标
2007年8月底前完成以下功能的软件开发、系统测试、试点运行工作,并完成全国工程实施与推广工作:
通信票品的各级分配、库存、账务、价格、系统管理;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经营分析其它功能;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3 系统结构介绍
3.1 系统概述
按照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规划,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分为八大子系统: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经营分析管理子系统。其中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采用终端方式实现,其余的子系统均采用WEB方式实现。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一阶段主要完成:集邮营业网点的营业功能,满足2007年邮资票品及集邮品预订及零售工作;实现邮资票品和集邮品的各级的库存管理;实现邮资票品和集邮品的各级账务管理及价格管理;实现与量收系统的接口;实现与中国集邮总公司生产系统的接口;实现分配管理及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品票关联及集邮品加工管理。一阶段工程计划200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二阶段主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完成剩余各项业务功能,全面实现集邮票品的全过程管理及通信票的需求、分配及库存管理,使整个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3.2 总体架构图
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采用全国大集中的技术架构,在全国中心集中存储所有业务数据,并部署所有应用。
全国中心包括两台生产数据库服务器、四台生产应用服务器、两台WEB服务器、两台经营数据库服务器。生产数据库服务器负责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生产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的交易请求;WEB服务器负责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所有交易请求;经营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经营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
省内部署接入前置机,存储少部分静态数据;营业前台应用采用终端模式接入省前置机。
邮票印制局、集邮总公司、邮票服务中心、省局、地市局的业务PC都采用浏览器模式,直接接入全国中心。
3.4 省中心结构
在各省部署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前置机,作为终端接入服务器;同时为了减少终端对全国中心的访问压力,在省级前置机存储少量静态数据。
省中心前置机使用PC Server,采用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中间件使用Tuxedo客户端。数据库软件使用轻量级数据库MySql;省前置机根据不同的业务量分为两档,数量在2台到4台之间,每台服务器都安装数据库,并且都作为网点的终端接入服务器。所有终端通过静态配置IP的方式连接需要访问的省前置机。
3.4.1 省中心前置机配置原则
省前置机的配置原则:
(1)每台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基本相同;
(2)每台普通前置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不得高于70个,每台高档前置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不得高于150个;
(3)尽量保证同一个地市的所有网点终端连接到同一个省前置机上。
省和地市的所有集邮业务管理PC采用web浏览器方式直接访问全国中心.
4 软件架构设计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在生产模型上,分为面向营业终端的实时终端应用和面向经营管理的WEB应用。二种应用模型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交互和信息管理,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数据唯一性,将这些可共用的功能进行抽象和提炼,以服务(Service)的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
整个邮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上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模式,系统包括六个服务框架和二个应用框架。
六个服务框架中的数据架构服务、外部关联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和运行监控服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服务,终端数据服务和企业门户服务分别用于支持终端应用和WEB应用。软件系统架够构图如图3所示:
(1)数据架构服务DAS
DAS数据架构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和本系统与外系统数据交换、备份/同步等服务。
(2)部关联服务OCS
OCS服务为邮票业务提供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数据交换服务。
(3)公共服务PBS
PBS为各应用模块提供公共接口服务,包括:报表服务、日志服务、权限服务、加密解密服务等。
(4)运行监控服务RMS
RMS运行监控服务为邮票终端业务应用和WEB应用服务提供运行监控支持服务,包括运行监控引擎、日志服务、告警服务、预警服务等。
(5)终端数据服务TDS
TDS终端数据服务为邮票业务营业台终端提供底层的支持服务,包括终端的接入服务、终端的数据访问服务等。6
(6)企业门户服务EPS
EPS企业门户服务为Web应用提供底层支持,包括Weblogic Portal门户接入平台以及SmartJ2EE业务定制平台。
(7)WEB应用WA
Web应用服务包括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帐务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经营分析子系统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部分。
(8)终端应用TA
TA终端业务应用包括营业处理子系统的客户管理、营业管理、综合查询、现金管理、后台管理等五个模块以及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帐务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经营分析子系统系统网点及营业员使用部分。
5 集邮系统运行上线运行情况
经过邮政各级业务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该系统一期的全部功能于2006年10月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在当年的预订工作中,取得了数亿元的预订收入,在全国邮政系统中名列前茅。目前,我省正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集中资源进行该系统的二期建设工作,相信随着系统的不段完善与业务的发展,一定会为邮政经营带来良好收益。
收稿日期:2008-04-05
作者简介:单世明(1973-),男,199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邮政信息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邮政综合网;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全国中心;省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5-20000-00
An Implementation Plan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ostal Stamp Collecting Business
SHAN Shi-ming
(Post Co.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13, China)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original philately operation system through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ostal synthetic net. TO construct the new overall function philately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modern advanced technology method, providing the technology support to the postal philately development.
Key words:postal synthetic net; philately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state center; province center
1 项目背景
集邮业务是我国传统的邮政支柱业务之一,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是邮政综合网的重要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各级集邮工作环节所使用的系统,版本不统一且自成体系,没有构建成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不能解决邮资票品低面值销售、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不能实现邮资票品基础信息一点录入、全程共享、全程一致的规范,这种局面对集邮市场的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
为充分发挥集邮业务主渠道的作用,适应集邮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使集邮业务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及现代化,集团公司决定建设一个功能全面的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集邮业务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目的。
2 建设目标
2.1 总体目标
中国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严格遵循以全国中心为核心、以邮政综合网为支撑、集邮网点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把握“数据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分散”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集经营、管理、分析一体化的集邮业务系统,以系统模块化、参数化、标准化的设计,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为中国邮政集邮业务管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向新的未来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打下基础。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依托邮政综合网,建立一个能够涵盖各级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国集邮业务的信息化处理,解决多年来困扰管理部门的经营数据不准确、低面值销售、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各类集邮票品的分配和销售信息,动态掌握各级集邮票品库存情况,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高集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解决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外系统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问题。
2.2 分期目标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集邮业务的各环节,建设时间紧、难度大,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完善,因此要在保证平台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采用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重点功能优先开发建设、分阶段实施的方法来达到总体目标。
整个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将分两期进行。
2.2.1 一期目标
2006年10月底前完成以下功能的软件开发、系统测试、试点运行工作,并完成全国工程实施与推广工作:
集邮网点的前、后台所有营业功能,满足2007年度新邮预订工作;
邮资票品、集邮品的发行、征订管理,模型信息、基础信息维护;
集邮票品(不含通信票、封片)的各级需求、分配、库存、转加工、成本核算管理;
集邮票品(不含通信票、封片)的各级账务、价格、系统管理;
经营分析中的库存结构分析、集团客户综合查询、会员综合查询、业务收入排名、营业员综合查询、预订取票综合查询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量收系统的接口;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总公司生产系统的接口。
2.2.2 二期目标
2007年8月底前完成以下功能的软件开发、系统测试、试点运行工作,并完成全国工程实施与推广工作:
通信票品的各级分配、库存、账务、价格、系统管理;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的经营分析其它功能;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3 系统结构介绍
3.1 系统概述
按照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规划,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分为八大子系统: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经营分析管理子系统。其中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采用终端方式实现,其余的子系统均采用WEB方式实现。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一阶段主要完成:集邮营业网点的营业功能,满足2007年邮资票品及集邮品预订及零售工作;实现邮资票品和集邮品的各级的库存管理;实现邮资票品和集邮品的各级账务管理及价格管理;实现与量收系统的接口;实现与中国集邮总公司生产系统的接口;实现分配管理及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品票关联及集邮品加工管理。一阶段工程计划200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二阶段主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完成剩余各项业务功能,全面实现集邮票品的全过程管理及通信票的需求、分配及库存管理,使整个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3.2 总体架构图
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采用全国大集中的技术架构,在全国中心集中存储所有业务数据,并部署所有应用。
全国中心包括两台生产数据库服务器、四台生产应用服务器、两台WEB服务器、两台经营数据库服务器。生产数据库服务器负责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生产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网点营业管理子系统的交易请求;WEB服务器负责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所有交易请求;经营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经营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
省内部署接入前置机,存储少部分静态数据;营业前台应用采用终端模式接入省前置机。
邮票印制局、集邮总公司、邮票服务中心、省局、地市局的业务PC都采用浏览器模式,直接接入全国中心。
3.4 省中心结构
在各省部署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前置机,作为终端接入服务器;同时为了减少终端对全国中心的访问压力,在省级前置机存储少量静态数据。
省中心前置机使用PC Server,采用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中间件使用Tuxedo客户端。数据库软件使用轻量级数据库MySql;省前置机根据不同的业务量分为两档,数量在2台到4台之间,每台服务器都安装数据库,并且都作为网点的终端接入服务器。所有终端通过静态配置IP的方式连接需要访问的省前置机。
3.4.1 省中心前置机配置原则
省前置机的配置原则:
(1)每台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基本相同;
(2)每台普通前置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不得高于70个,每台高档前置服务器所带终端数量不得高于150个;
(3)尽量保证同一个地市的所有网点终端连接到同一个省前置机上。
省和地市的所有集邮业务管理PC采用web浏览器方式直接访问全国中心.
4 软件架构设计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在生产模型上,分为面向营业终端的实时终端应用和面向经营管理的WEB应用。二种应用模型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交互和信息管理,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数据唯一性,将这些可共用的功能进行抽象和提炼,以服务(Service)的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
整个邮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上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模式,系统包括六个服务框架和二个应用框架。
六个服务框架中的数据架构服务、外部关联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和运行监控服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服务,终端数据服务和企业门户服务分别用于支持终端应用和WEB应用。软件系统架够构图如图3所示:
(1)数据架构服务DAS
DAS数据架构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和本系统与外系统数据交换、备份/同步等服务。
(2)部关联服务OCS
OCS服务为邮票业务提供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数据交换服务。
(3)公共服务PBS
PBS为各应用模块提供公共接口服务,包括:报表服务、日志服务、权限服务、加密解密服务等。
(4)运行监控服务RMS
RMS运行监控服务为邮票终端业务应用和WEB应用服务提供运行监控支持服务,包括运行监控引擎、日志服务、告警服务、预警服务等。
(5)终端数据服务TDS
TDS终端数据服务为邮票业务营业台终端提供底层的支持服务,包括终端的接入服务、终端的数据访问服务等。6
(6)企业门户服务EPS
EPS企业门户服务为Web应用提供底层支持,包括Weblogic Portal门户接入平台以及SmartJ2EE业务定制平台。
(7)WEB应用WA
Web应用服务包括邮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帐务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经营分析子系统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部分。
(8)终端应用TA
TA终端业务应用包括营业处理子系统的客户管理、营业管理、综合查询、现金管理、后台管理等五个模块以及资票品业务子系统、集邮品业务子系统、通信票业务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帐务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经营分析子系统系统网点及营业员使用部分。
5 集邮系统运行上线运行情况
经过邮政各级业务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该系统一期的全部功能于2006年10月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在当年的预订工作中,取得了数亿元的预订收入,在全国邮政系统中名列前茅。目前,我省正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集中资源进行该系统的二期建设工作,相信随着系统的不段完善与业务的发展,一定会为邮政经营带来良好收益。
收稿日期:2008-04-05
作者简介:单世明(1973-),男,199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邮政信息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