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影响宁油16号推广的因素及推广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措施,并详细阐述了宁油16号的栽培技术,以期推动宁油16号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宁油16号;推广因素;指导思想;目标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195-01
我地于2007年开始种植宁油16号,作为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30umol/g,双低品质符合国家标准。菜籽油可用于加工低芥酸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油制品,饼粕可用于加工配合饲料。据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检测,宁油16号菜薹粗蛋白、粗纤维、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60%、0.75%、37.5mg/100g和2.20%(对照青菜薹分别为3.65%、0.80%、41.0mg/100g和2.15%)。宁油16号和青菜薹食用品质指标相近。VC是蔬菜重要的品质指标,可溶糖含量和粗纤维是影响蔬菜口感的主要因素。反复品尝表明,宁油16号菜薹鲜嫩,具有野菜的清香,其口感优于青菜薹。油菜摘薹自古以来一直是作为一项农艺措施,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冻害。实际生产表明摘薹对油菜籽产量影响不明显,宁油16号摘薹产量试验表明,摘薹后补施氮肥75kg/hm2,产量下降不明显。
1影响宁油16号的推广因素
(1)品种多、乱、杂。目前市场上油菜品种多、乱、杂,加上农户的自留种退化严重,这对推广优势品种及区域化种植带来了相当大难度。
(2)种子价格偏高。据调查,2008年杂交油菜种子平均价格115元/kg,常规油菜种子平均价格100元/kg,和2007年相比,油菜种子平均价格上涨明显。
(3)种源紧缺。据了解,2008年主推的油菜品种的繁育基地受暴雪等灾害性气候影响,繁种量较小,种源缺口仍较为突出。
(4)季节矛盾突出。我地水稻生产大都以晚稻为主,这对油菜种植的茬口与季节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
2推广宁油16号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措施
2.1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效益优势为动力,紧紧围绕油料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抢抓油菜生产新机遇,加快优质高产轻简高效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提升油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2.2主攻目标
稳定油菜生产面积,主攻油菜单产水平,力争产量2 700 kg/hm2以上;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实现油菜生产效益9 000元/hm2以上。
2.3关键措施
一是积极提高直播栽培水平,中稻茬口要大力推广直播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与油菜生产机械化相适应的直播油菜生产新技术,实践油菜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新途径;二是发挥移栽油菜高产潜力,在劳动力允许的条件下,晚稻茬口要坚持育苗移栽方法,培育壮苗,保证移栽质量,栽足密度,合理肥料运筹,实现移栽油菜单产水平上台阶;三是大力推广“一种两收”模式,充分利用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突破历来植油收籽的生产方式,探索一条适合我地油菜生产综合效益较高的生产模式,拓展油菜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一次种植、两次收获、效益翻番”的目标。
3育苗移栽高产技术
3.1播种
(1)选择苗床。选用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便于管理和运苗的菜园地、桑园地、旱谷地。
(2)备足面积。苗床与移栽大田比例控制在1∶6~8,苗床面积宜多不宜少。
(3)施足基肥。苗床施腐熟畜禽粪11.25t/hm2,油菜专用肥375~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多次倒土,均匀混入土层中。
(4)做畦整地。畦宽1.5m,畦沟宽0.2m、深0.15m,围沟宽0.2m、深0.2m,确保排水畅通。播种前3~5d翻土,多次捣土,畦面平整,上实下虚。
(5)适期播种。以9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35~40d。防止秧龄过长,苗质下降。
(6)稀播匀播。苗床播种子7.5kg/hm2左右,分次撒种,均匀落籽。
3.2苗床管理
(1)浇水。播种后及时浇透出苗水,三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三叶期后保持土表不发白,移栽前浇足起苗水。
(2)追肥。二叶期追施1次苗肥,施尿素112.5kg/hm2左右。移栽前3~5d施送嫁肥,用尿素75kg/hm2,在菜苗无露水时撒施,随后浇水溶化。
(3)间苗。在二叶期拔除丛籽苗,三叶期定苗,留苗100~120株/m2。间苗时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去病留健,去杂留纯。
(4)化学控制。菜苗三至四叶期用15%多效唑750g/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雾,避免重喷。
(5)防治虫害。有蚜虫、菜青虫为害时及时用药防治。
3.3移栽
(1)移栽时间。以11月5日前移栽结束为宜。
(2)方式。①板茬移栽:在稻板茬上用铁锹扦出土缝,一端施入肥料,一端插入菜苗,然后踩合土缝。菜苗按级分栽,大苗每穴1株,小苗每穴2株。②耕翻移栽:拉线劈槽,肥料撒入槽内,菜苗按级分栽。
(3)密度。栽9.00~9.75万穴/hm2,行距0.4m,株距0.2~0.3m。
(4)施肥。移栽时用油菜专用肥375~450kg/hm2,放在栽菜土缝的一端,避免接触菜苗根系。
3.4大田管理
(1)冬前管理。①补水:栽后3~5d,如果土壤墒情差,天气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补充土壤水分,利于活棵。②施肥:栽后10~15d施尿素150kg/hm2左右,对水浇施或雨后撒施。③开沟做畦:畦宽2m,畦沟宽0.2m、深0.15m,横沟宽0.2m、深0.2m,围沟宽0.25m、深0.25~0.3m;畦沟、横沟可以人工开挖,也可以在栽菜前机械开挖。④病虫草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治。⑤控制旺长:旺长苗在12月上旬用15%多效唑500倍液600 kg/hm2叶面喷洒,促根,增粗,防冻。
(2)冬季管理。①培土壅根:将畦面沟土适时敲碎覆盖根部,弥合土缝,保温防冻。②清理沟系:清理田内外沟系,确保畅通,消除渍害隐患。
(3)春季管理。①重施薹肥:1月底至2月初,用尿素150 kg/hm2,油菜专用肥225kg/hm2穴施;抽薹期对长势弱的苗补施淋花肥,用尿素105.0~112.5kg/hm2。②化学除草:在油菜抽薹前,根据禾本科杂草、双子叶杂草发生的草相特点,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除。③防治病害:主要病害为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治。
关键词 宁油16号;推广因素;指导思想;目标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195-01
我地于2007年开始种植宁油16号,作为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30umol/g,双低品质符合国家标准。菜籽油可用于加工低芥酸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油制品,饼粕可用于加工配合饲料。据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检测,宁油16号菜薹粗蛋白、粗纤维、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60%、0.75%、37.5mg/100g和2.20%(对照青菜薹分别为3.65%、0.80%、41.0mg/100g和2.15%)。宁油16号和青菜薹食用品质指标相近。VC是蔬菜重要的品质指标,可溶糖含量和粗纤维是影响蔬菜口感的主要因素。反复品尝表明,宁油16号菜薹鲜嫩,具有野菜的清香,其口感优于青菜薹。油菜摘薹自古以来一直是作为一项农艺措施,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冻害。实际生产表明摘薹对油菜籽产量影响不明显,宁油16号摘薹产量试验表明,摘薹后补施氮肥75kg/hm2,产量下降不明显。
1影响宁油16号的推广因素
(1)品种多、乱、杂。目前市场上油菜品种多、乱、杂,加上农户的自留种退化严重,这对推广优势品种及区域化种植带来了相当大难度。
(2)种子价格偏高。据调查,2008年杂交油菜种子平均价格115元/kg,常规油菜种子平均价格100元/kg,和2007年相比,油菜种子平均价格上涨明显。
(3)种源紧缺。据了解,2008年主推的油菜品种的繁育基地受暴雪等灾害性气候影响,繁种量较小,种源缺口仍较为突出。
(4)季节矛盾突出。我地水稻生产大都以晚稻为主,这对油菜种植的茬口与季节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
2推广宁油16号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措施
2.1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效益优势为动力,紧紧围绕油料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抢抓油菜生产新机遇,加快优质高产轻简高效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提升油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2.2主攻目标
稳定油菜生产面积,主攻油菜单产水平,力争产量2 700 kg/hm2以上;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实现油菜生产效益9 000元/hm2以上。
2.3关键措施
一是积极提高直播栽培水平,中稻茬口要大力推广直播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与油菜生产机械化相适应的直播油菜生产新技术,实践油菜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新途径;二是发挥移栽油菜高产潜力,在劳动力允许的条件下,晚稻茬口要坚持育苗移栽方法,培育壮苗,保证移栽质量,栽足密度,合理肥料运筹,实现移栽油菜单产水平上台阶;三是大力推广“一种两收”模式,充分利用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突破历来植油收籽的生产方式,探索一条适合我地油菜生产综合效益较高的生产模式,拓展油菜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一次种植、两次收获、效益翻番”的目标。
3育苗移栽高产技术
3.1播种
(1)选择苗床。选用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便于管理和运苗的菜园地、桑园地、旱谷地。
(2)备足面积。苗床与移栽大田比例控制在1∶6~8,苗床面积宜多不宜少。
(3)施足基肥。苗床施腐熟畜禽粪11.25t/hm2,油菜专用肥375~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多次倒土,均匀混入土层中。
(4)做畦整地。畦宽1.5m,畦沟宽0.2m、深0.15m,围沟宽0.2m、深0.2m,确保排水畅通。播种前3~5d翻土,多次捣土,畦面平整,上实下虚。
(5)适期播种。以9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35~40d。防止秧龄过长,苗质下降。
(6)稀播匀播。苗床播种子7.5kg/hm2左右,分次撒种,均匀落籽。
3.2苗床管理
(1)浇水。播种后及时浇透出苗水,三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三叶期后保持土表不发白,移栽前浇足起苗水。
(2)追肥。二叶期追施1次苗肥,施尿素112.5kg/hm2左右。移栽前3~5d施送嫁肥,用尿素75kg/hm2,在菜苗无露水时撒施,随后浇水溶化。
(3)间苗。在二叶期拔除丛籽苗,三叶期定苗,留苗100~120株/m2。间苗时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去病留健,去杂留纯。
(4)化学控制。菜苗三至四叶期用15%多效唑750g/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雾,避免重喷。
(5)防治虫害。有蚜虫、菜青虫为害时及时用药防治。
3.3移栽
(1)移栽时间。以11月5日前移栽结束为宜。
(2)方式。①板茬移栽:在稻板茬上用铁锹扦出土缝,一端施入肥料,一端插入菜苗,然后踩合土缝。菜苗按级分栽,大苗每穴1株,小苗每穴2株。②耕翻移栽:拉线劈槽,肥料撒入槽内,菜苗按级分栽。
(3)密度。栽9.00~9.75万穴/hm2,行距0.4m,株距0.2~0.3m。
(4)施肥。移栽时用油菜专用肥375~450kg/hm2,放在栽菜土缝的一端,避免接触菜苗根系。
3.4大田管理
(1)冬前管理。①补水:栽后3~5d,如果土壤墒情差,天气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补充土壤水分,利于活棵。②施肥:栽后10~15d施尿素150kg/hm2左右,对水浇施或雨后撒施。③开沟做畦:畦宽2m,畦沟宽0.2m、深0.15m,横沟宽0.2m、深0.2m,围沟宽0.25m、深0.25~0.3m;畦沟、横沟可以人工开挖,也可以在栽菜前机械开挖。④病虫草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治。⑤控制旺长:旺长苗在12月上旬用15%多效唑500倍液600 kg/hm2叶面喷洒,促根,增粗,防冻。
(2)冬季管理。①培土壅根:将畦面沟土适时敲碎覆盖根部,弥合土缝,保温防冻。②清理沟系:清理田内外沟系,确保畅通,消除渍害隐患。
(3)春季管理。①重施薹肥:1月底至2月初,用尿素150 kg/hm2,油菜专用肥225kg/hm2穴施;抽薹期对长势弱的苗补施淋花肥,用尿素105.0~112.5kg/hm2。②化学除草:在油菜抽薹前,根据禾本科杂草、双子叶杂草发生的草相特点,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除。③防治病害:主要病害为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依据植保部门技术意见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