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对人的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优势体现明显。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内驱力 体验成功 爱心 探索 发展
一、吸引学生参与诱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心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入境的表演、热情的掌声等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精心的设计,定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
二、体会数学的美妙增加乐趣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借助“我们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课堂充满了探索气息。要春游了,组织学生了解公园里的游玩项目、价格,从而利用已有知识制定游玩方案。如此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的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并且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老师可将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旋律节奏运用到数学课上,让学生用手、用脚打节拍,熟记一些应记住的知识,这样也可以增加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既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道理,还可以在合作中,学会数学思考策略。
三、体验成功喜悦不减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渴望成功,得到老师的赞许,这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心情愉悦,永保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一年级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这一内容时,可设计一个模拟生活实景:到“学习超市”购物。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喜好,分别让其扮演顾客和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要求用仿真的人民币,认真地买和算。同时教师以导购员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经历购物过程,体验与人合作、交往、表达的愉悦情感,学会取币、换币和找币,解决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在尝到成功喜悦之后,兴趣盎然,他们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生活好,就得学好数学。如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分层提出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园地”里,自主探求、不断合作、洒下汗水,“春”种“秋”收,保持学习兴趣。
四、方法新颖奇特提升兴趣
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或者犯粗心的毛病,还有的同学由于出错多,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和“医生”,指出问题所在,分析“病”因,开出“药方”。比如:像“有48人来开会,现有桌子40张,椅子4把,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类题目,有两个未知量,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解答有些困难,容易错,需要“对症下药”。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能体会到教师、医生工作的艰辛与责任,懂得应该尊重别人劳动的道理。
五、师爱洒进心田升华兴趣
课改新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付出爱心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当她第一天和刚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接触时,她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多数学生告诉她喜欢看笑脸。以后,这位老师用纸精心制作了一张张“笑脸”,每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一张张“笑脸”送到学生手中,同学们都十分喜欢她,更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张“笑脸”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爱,回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的爱。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能增强学生对知识追求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而教师的爱心,更能触动学生心灵,升华学生兴趣。
总之,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合作的同时,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永久的探索主题之一,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在兴趣的天空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伦春旗吉文林业小学)
编辑/杨帆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内驱力 体验成功 爱心 探索 发展
一、吸引学生参与诱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心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入境的表演、热情的掌声等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精心的设计,定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
二、体会数学的美妙增加乐趣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借助“我们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课堂充满了探索气息。要春游了,组织学生了解公园里的游玩项目、价格,从而利用已有知识制定游玩方案。如此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的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并且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老师可将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旋律节奏运用到数学课上,让学生用手、用脚打节拍,熟记一些应记住的知识,这样也可以增加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既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道理,还可以在合作中,学会数学思考策略。
三、体验成功喜悦不减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渴望成功,得到老师的赞许,这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心情愉悦,永保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一年级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这一内容时,可设计一个模拟生活实景:到“学习超市”购物。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喜好,分别让其扮演顾客和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要求用仿真的人民币,认真地买和算。同时教师以导购员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经历购物过程,体验与人合作、交往、表达的愉悦情感,学会取币、换币和找币,解决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在尝到成功喜悦之后,兴趣盎然,他们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生活好,就得学好数学。如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分层提出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园地”里,自主探求、不断合作、洒下汗水,“春”种“秋”收,保持学习兴趣。
四、方法新颖奇特提升兴趣
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或者犯粗心的毛病,还有的同学由于出错多,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和“医生”,指出问题所在,分析“病”因,开出“药方”。比如:像“有48人来开会,现有桌子40张,椅子4把,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类题目,有两个未知量,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解答有些困难,容易错,需要“对症下药”。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能体会到教师、医生工作的艰辛与责任,懂得应该尊重别人劳动的道理。
五、师爱洒进心田升华兴趣
课改新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付出爱心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当她第一天和刚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接触时,她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多数学生告诉她喜欢看笑脸。以后,这位老师用纸精心制作了一张张“笑脸”,每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一张张“笑脸”送到学生手中,同学们都十分喜欢她,更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张“笑脸”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爱,回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的爱。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能增强学生对知识追求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而教师的爱心,更能触动学生心灵,升华学生兴趣。
总之,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合作的同时,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永久的探索主题之一,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在兴趣的天空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伦春旗吉文林业小学)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