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小道士”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毅是一所高中的老师,也是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闲暇时喜欢外出旅行,顺便拍些照片回来。暑假里,他带着相机,再次走进偏远的大青山,他要去看一个名叫何斌的小学生。
  今年春节前,孙毅带着相机在大青山拍一组雪景图时,突然看到白雪皑皑的山路上,走过来一个小学生,梳着个道士髻,背着个小背篓,大冬天的,衣衫单薄,甚是让人怜悯。孙毅举起相机,选好角度,对着“小道士”按了几下快门。不过孙毅很是好奇,这么冷的天,这个梳着道士髻的小学生进山做什么呢?
  等“小道士”走近,孙毅就拦住他,经过一番询问,这才了解到,他叫何斌,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节省路费,连春节都不回家过年。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眼下是假期,他一个人进山采药换些零花钱,至于头上的道士髻,那是为了不用理发,省几个钱。
  听了孩子的话,孙毅的心像被重重揪了一下。从大青山回来,他选了一张照片,取名为《山里的“小道士”》,参加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奖金三千元。所以这次,何斌顶着烈日进大青山,是要找到何斌,把奖金交到他手里,再带他去理个发。
  刚踏进大青山,孙毅一眼看到有个梳着道士髻的孩子,背着个小背篓正朝山上走去。“何斌!”孙毅叫了一声,他没想到这么快就碰上何斌了。
  孩子转过头来,睁着一双明亮又清澈的眼睛看着孙毅:“叔叔,你是在叫我吗?”
  此时,正是酷暑季节,孩子的脸上全是汗,红扑扑脏兮兮的,孙毅走过去摸着他的脑袋说:“对,你还记得我吗?过年前我还给你拍过照片呢!”
  孩子伸手抓了下头皮,半晌,才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盯着孙毅挂在胸前的相机,说:“叔叔,你能给我拍一张照片吗?”
  孙毅拉起孩子的手说:“过年前我不是给你拍过一张照片吗?走,叔叔带你理发去,理了发拍一张更好看的!”
  一听说要去理发,孩子突然一甩手,挣脱开孙毅就跑。等孙毅回过神来时,他已经跑远了,孙毅奋起直追,边追边叫道:“别跑啊,你给我站住!”可这孩子却像只脱兔,跑得更快了。
  孙毅跟在后面追了一路,见孩子跑进山脚下一座低矮的小房子,一闪身就不见了。屋外树荫下,坐着个老人,正汗涔涔地摇着扇子。孙毅曾听何斌说过,他是跟爷爷奶奶过的,想必这老人就是何斌的爷爷了,就走近问:“您是何斌的爷爷吧?”
  老人看了一眼孙毅,摇了摇头。孙毅说:“刚才跑进房间的不是你的孙子吗?”
  老人慢悠悠地说:“你指他呀,是我的孙子,怎么啦?”
  “他不就是何斌吗?”
  老人摇了摇头说:“我们家姓丁,我孙子叫丁家源!”
  孙毅明白了,这小子挺有心眼的,告诉自己个假名字,是怕遇上骗子吧。孙毅就问老爷爷:“丁家源还这么小,这么热的天,你们怎么舍得让他一个人进山采药呢?”
  老人露出两排脏兮兮的牙齿笑了:“他哪里采过药哟。我这孙子呀,也不知中了哪门子的邪,天天背着个破背篓,叫他理发也不理,天天就这样在山里来回地走!”
  咦,奇怪,这孩子上次不是说自己进山采药的吗?孙毅满腹疑问:“我可以进屋找他问问吗?”老人微微点了点头。
  这是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里零零落落地摆着几样旧家具。突然,孙毅看到门背后露出一双小脚,原来,丁家源在房间里躲起来了。孙毅忍俊不禁地把他从门后拉出来。
  丁家源捂着自己的头,闭着眼睛一个劲地叫:“我不要理发,我不要理发……”
  孫毅连忙安慰:“叔叔不带你去理发,好吧?”
  等丁家源平复下来,孙毅说:“我知道你真名叫丁家源,叔叔不是坏人。”说着,他掏出三千元钱奖金,“你看,叔叔上次给你拍的照片得了这么多钱,现在,这些钱全归你啦,我希望有了这笔钱,你的爸爸妈妈就能回来,跟你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孙毅见丁家源还是用一双怯懦的眼睛瞅着他,知道孩子怕生,就把钱放在桌子上,从屋里退了出来。
  就在这时,丁家源突然飞一般地从屋里冲了出来,叫了一声:“叔叔!”
  孙毅停下脚步,问:“怎么啦?还有事?”
  丁家源红着脸说:“叔叔,这钱,我不能要,是我骗了你!你要找的人,不是我!”
  原来,孙毅过年前拍的那个人是叫何斌,是丁家源的同班同学,自从孙毅的照片获奖后,照片背后的故事就引起媒体的关注,他的爸爸妈妈也回来看他了。
  丁家源好羡慕啊,他的爸爸妈妈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都不回家,他太想爸爸妈妈了,所以他也学何斌的样子,把头发留起来,每天背着个小竹篓,在山里走来走去像去采药,其实他希望也能遇到孙毅一样的人给他拍张照。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只要拍了照就会有人来帮他,他就能见到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了。
  孙毅因为只见了何斌一面,记不大清了,所以错把梳道士髻的丁家源当成何斌了。
  “叔叔,你给我拍一张照吧,这样,我的爸爸妈妈就能回来看我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太想念他们了!”丁家源的脸上挂着两行泪水,眼睛里满是期待。
  孙毅的心像被重击了一下,这才明白,何斌只是大青山里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幸运儿,还有一大群像丁家源一样的留守儿童,长年见不到父母,只能在山里苦苦地守望。孙毅的心里有了新的打算,他一把搂过丁家源,说:“好,叔叔马上给你拍一张照……”
  (发稿编辑:王琦)
其他文献
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有一年,他游历到地中海东岸的迦太基部落,发现这个部落有个非常残忍的法令,那就是普通老人一旦不能下田劳动了,就要被活埋。  泰勒斯觉得这个法令太不人道,决定要破除这个恶习。他找到一个即将被活埋的老人,让他配合做一些事,然后就跑到大酋長那里说:“我听说你们这个部落没有智者,我想出两道考题,确定一下。”大酋长也想知道自己部落里有没有智者,就答应了。泰勒斯从布袋里掏出两条蛇
崔明海二十出头就从地主家里偷跑出来,参加了革命。十年之后,崔明海已经当上了连长,随部队凯旋,在胶东半岛休整待命。这时,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邵兰英。  邵兰英是一个村子的妇女主任,天天领着村里的姐妹,给崔明海他们搞慰问演出。  这天,邵兰英她们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当她们离开军营时,营长指着邵兰英的背影,问崔明海:“这姑娘咋样?”崔明海“嘿嘿”乐了几声,摸了摸头,没说话。  营长说:“老崔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泾县柳树村里,有位教书先生名叫崔志柏。崔先生学识渊博,为人却非常孤傲,只肯教那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对天资一般的孩子,他一概拒之门外。柳树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能跟着崔先生读书。为此,崔先生的邻居马大行曾经不止一次地抱怨过。崔先生总是不屑一顾地说:“他们天资平平,能考中秀才、进士吗?”这天是端午节,马大行扛着一把锄头刚出家门,便看见崔先生穿戴一新,手里提着两只礼盒,
小兰的娘家在驴家屯,距县城二十多里。这天,阿P跟着小兰回娘家。两个老人看到女儿女婿回来,很是激动,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阿P和老丈人都好喝酒这一口,喝得很是痛快。没想到老丈人喝酒太多,犯了头疼,第二天爬不起来,没法去卖菜了,正愁着呢,阿P突然豪情万丈地说:“我去卖菜吧!”一旁的丈母娘疑惑地看看阿P:“卖菜要赶驴车,你能行?”小兰说:“就让他去吧!”阿P也嘻嘻笑着打包票。丈母娘终于点了头,于是阿P赶着
1.飞来横祸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白天看上去还算热闹,可一到晚上,立刻就冷清了,买卖铺子都早早地关了门。唯独有一条街还算热闹,那就是琉璃街。在这乱世,还敢在这条街上做古董生意的,一般都有点靠山。  雅古斋是这条街上新开业的铺子。这天晚上,张老板正眯着眼睛在后堂喝茶,前面招呼生意的伙计忽然喊了起来:“这是干什么?你们是什么人?”张老板眉头一皱,放下茶壶正要出去,伙计已经被几个黑衣人推搡着进了后堂。 
约翰是个爱车如命的小伙子,最近,他又买了一辆名贵的轿车。這天,他开着这辆新车,去赴一个朋友的约会。到了约好的饭店门口,他将车停在路边的一个自助收费器旁,然后走进饭店。席间,他和朋友吃饭聊天,谈论各种车子的性能。正说得高兴时,忽然想起自己的车子没有划卡交费。因为怕被罚款,约翰赶紧走出饭店准备交钱。但是,让他吃惊的是,他的轿车不见了。约翰立刻报了警。夏洛克接手了这个案子,他来到现场,很快就勘察完毕。约
公园里,老大爷看见不远处来了一个人,就拉着老婆子慌忙朝隐蔽处躲。  老婆子感到奇怪,问老头子见到了谁,为啥这样慌张。等那人过去之后,老大爷对老婆子说:“刚才过去的那人是我的一个棋友,他问我借了钱一直没还。”  老婆子听了很生气:“那你躲啥?他借了你的钱沒还,该躲的是他呀!”  老大爷笑了笑说:“他借钱时是说好年底还的,可到了年底他也没还钱。我一打听,原来是他的老伴儿生病住院,借了亲友不少钱没能力还
在《甲午风云》中饰演李鸿章的王秋颖患肝癌,临终前很想见老搭档一面。在外地拍戏的李默然接到电话后乘飞机赶赴医院。医务人员不准李默然进病房,双方起了争执,李默然的话剧嗓音职业性地高了起来,就在这时,忽听得病房里的王秋颖问道:“二堂何人喧嘩?”李默然闻声,一把推开医务人员闯进病房,将衣袖左右拂扫,趋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道:“回大人,彪下镇远号管带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弥留之际的王秋颖紧紧攥住李默然的
有一天,一位母亲请求智者告诉她的儿子,糖吃多了有害健康。可智者看了小男孩儿一眼,望着他满含信任的双眼,却说:“你们三个星期后再来吧。”那位母亲很是不解。可三个星期后,当她再次帶着儿子拜访时,智者还是说:“你们三个星期后再来。”母亲带着儿子第三次来访时,智者终于说:“孩子,听我的话,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既然您也这么说,我以后一定会少吃的。”男孩儿认真地说。那位母亲非常高兴,但仍满脸疑惑地问智者:
一个人走到纽约市一家剧院的售票处前,对着排队买票的人高声喊道:“我有两张多余的《真人真事》戏票,有谁想要就送给谁!”他还一个劲地主動解释道,“我的伙伴有事脱不开身,不能来看戏,而售票处又不予退票,我觉得白白地浪费掉两张戏票也实在是有点可惜。有谁愿意要吗?”排队的人都不理睬他,于是,这人耸了耸肩,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回来了。然而,这次他却喊道:“谁买票?我这儿有两张,每张十美元!”结果,两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