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文化离不开传播,传播是凝练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概念、企业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传播的收受者与传播效果、企业文化的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找到企业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70-2
一、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概念
企业文化传播效果是一切企业文化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有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共同追求。企业文化传播效果位于企业文化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诸种企业文化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企业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不同的工具和途径,将已设计出来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呈现出来,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所认知、认同。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地传播,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去。
简言之,企业文化传播效果是指企业文化传播使受众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1.要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传播者必须能准确地传递企业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首先要成为被传播者,他要充分认识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把握企业文化的精髓。这是保证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
2.要正确传播理念,有践行企业文化的意愿。传播者首先必须是企业文化的践行者,这样才有资格去传播企业文化。传播者对企业文化态度的好坏,决定了他所进行的传播活动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以及传播是否有效。
3.要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传播者必须能准确地传递企业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首先要成为被传播者,他要充分认识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把握企业文化的精髓。这是保证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
4.要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一个合格的传播者,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技巧与企业配合,搞好企业形象的展示工作。要通过不断传播企业文化,及时发现员工反映出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迅速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得到完善。事实上,企业每一位职工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都会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传播者。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强化文化传播,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决定着企业最终留给社会公众的印象。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收受者与传播效果
威信效应。这是指企业文化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学研究认为,当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而且,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威信的高低与受众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正比例的关系。传播机构或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也能形成威信效应。在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中,受众威信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传播者、企业文化传播机构或信息来源在受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而这种威望和地位不是靠权力获得的,而是由受众授予的。
“自己人”效应。这是指受传者在信息接受活动中感到企业文化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影响力。那么,企业文化传播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在受众中产生“自己人”效应呢?一是立场相同。企业文化传播者与受众在世界观、阶级立场、信仰、理想等方面大致相同,就容易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亲近的“自己人”关系。二是背景相同。企业文化传播者与受传者在民族、籍贯、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相同点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自己人”效应。三是个性相投。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相近或投合,也容易产生好的沟通效果。四是观点一致。传受两者对社会事务和面临的问题看法一致、观点相同,也容易产生“自己人”效应,提高企业文化传播效果。
晕轮效应。晕轮是指起风时月亮周围的晕圈。晕轮效应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的接受倾向,从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多的圆圈。它起因于相关先行经验对其后所进行的接受活动的影响,包括“光环作用”和“扫帚星作用”。光环作用指的是一位企业文化传播者由于被标明具有好的品质,他及他的企业文化传播便笼罩在受众“爱屋及乌”的积极肯定的光环(评价)之中。但是,如果他被人标明具有坏的品质,“扫帚星”便会出现在他的头顶,人们会很不公正地对待他,认定他具有一切坏的品质,连同他的传播。在接受活动中,不仅企业文化传播者的社会名声会产生晕轮效应,其个人的人格特点也具有同样作用。
从众效应。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在信息接受中,在从众效应的作用下,常有以下表现:一是受众对已经有了定论的职业企业文化传播者和信息作品,几乎没有人会再提相反的意见;二是从众能够规范人们接受行为的模式,使之成为一种接受习惯;三是一致性的群体行为能够形成接受“流行”;四是会对那些真正富有独创意义的信息作品加以拒绝,从而挫伤少数企业文化传播者探讨真理的积极性;五是多少抑制了受传者理解信息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因此,从众效应也是优点与缺点并存、有利与不利同在。
四、企业文化的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1.明示法和暗示法。明示法主要是理性的影响,而暗示法则主要是情绪的影响。通常,在具体的运用中,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接受者的阅听能力若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若较强,其思想又宜暗示;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用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其讲话可用暗示。 2.首位法和新奇法。在出现两个以上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阐述两种相反的观点时,先出场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先阐述的观点在其特定的情境中获得了较大的企业文化传播效果,谓之首位法;相反,后出场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后阐述的观点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了较大的影响效应,则谓之新奇法。这两种方法或技巧是在不同的情境或条件下起作用的,因此,很难说哪种技巧更为有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你可以用首位法取得好的第一印象,而后再以新奇法不断强化,巩固首位法造成的印象或效果。
3.引证法。企业文化传播中传播者巧妙合理地引用事实材料和理论资料作为证实反驳观点的论据,叫做引证法。引用资料证实观点时必须注重:事实要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事实要典型生动,引文要准确贴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无的放矢。资料要认真核实,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要添油加醋。这样才能确保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4.印证法。印证法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隐藏在幕后,操纵别人现身说法来达到间接证实自己观点或主张的目的。正确运用印证法的原则是:真实。切不可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典型。事例要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要能起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平凡。易学。
5.比喻法。它是指运用具体的感人形象喻证抽象的观点和道理的方法。它一般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而又轻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来证实人们比较生疏且比较抽象的道理,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6.假借法。企业文化传播者有目的的把自己本人的观点或产品或行为与接受者普遍喜欢的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人轻易接受,这就叫做假借法。运用假借法要注重三点:用于假借的事物应该是美好的,公认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和高信誉的;假借的事物与人们向外宣传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要能使接受者产生种种联想,进而造成对企业文化传播内容的好感。
五、企业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1.对内传播
企业内部的文化传播,又分为个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个体传播是指企业里,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执行任务或做人做事来传递企业文化信息,去感染、感化周边的同事;组织传播是指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台、橱窗、宣传栏等渠道与举办企业文化征文比赛、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评先进等活动及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体制,来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途径有很多,例如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团体学习、各种媒介、多种活动等,都是有效的载体传播途径。每一类型的传播载体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都有着现实存在的必要性,应予以重视和灵活运用。除了上述各种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途径外,先进个人与团队的评比与表彰、愿景上墙、安全演练、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拓展训练、征文活动、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多种活动都是良好的传播载体,应该统筹安排,发挥出各自的传播效能。
内部媒介传播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文化名牌服务。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使企业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外部传播把企业的名牌产品或信息与文化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的形象,在公众感受企业独特文化的同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信任感;以文化的感召力赢得公众,为企业巩固和开拓市场。
2.对外传播
与企业的对内传播有很大区别对内传播很少借助于媒体,而对外传播则是主要依靠媒体。所以企业的对外文化传播要想成功必须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策略。
企业这一特殊组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活动,其中企业文化传播是其重要的内容。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传播要通过适当的媒体传播,才能有效地传递给诉求对象。这样,就需要事先做好媒体的选择与评估。同时,由于现代媒体也是企业行为,企业与媒体合作就像和经销商合作一样,要协调媒体单位的时间、资源,对广告的发布时间早做打算。所谓的媒介策略就是针对广告使用哪些媒介、不同的媒介如何配置、广告发布的时间和频率怎样安排等问题进行事先的安排。媒介策略包括下列各个方面:所选媒介的类别、对策略性目标的衡量、选择或安排发布日程的准则。
外部媒介传播则可使企业的名声和名气得到扩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理由是,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良好行为、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向社会的广大公众传播,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黎,王光勇.企业文化传播刍议[J].冶金企业文化,2009(1).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作者简介】马楠: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70-2
一、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概念
企业文化传播效果是一切企业文化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有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共同追求。企业文化传播效果位于企业文化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诸种企业文化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企业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不同的工具和途径,将已设计出来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呈现出来,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所认知、认同。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地传播,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去。
简言之,企业文化传播效果是指企业文化传播使受众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1.要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传播者必须能准确地传递企业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首先要成为被传播者,他要充分认识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把握企业文化的精髓。这是保证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
2.要正确传播理念,有践行企业文化的意愿。传播者首先必须是企业文化的践行者,这样才有资格去传播企业文化。传播者对企业文化态度的好坏,决定了他所进行的传播活动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以及传播是否有效。
3.要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传播者必须能准确地传递企业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首先要成为被传播者,他要充分认识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把握企业文化的精髓。这是保证传播效率的基本要求。
4.要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一个合格的传播者,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技巧与企业配合,搞好企业形象的展示工作。要通过不断传播企业文化,及时发现员工反映出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迅速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得到完善。事实上,企业每一位职工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都会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传播者。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强化文化传播,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决定着企业最终留给社会公众的印象。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收受者与传播效果
威信效应。这是指企业文化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学研究认为,当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而且,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威信的高低与受众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正比例的关系。传播机构或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也能形成威信效应。在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中,受众威信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传播者、企业文化传播机构或信息来源在受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而这种威望和地位不是靠权力获得的,而是由受众授予的。
“自己人”效应。这是指受传者在信息接受活动中感到企业文化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企业文化传播者的影响力。那么,企业文化传播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在受众中产生“自己人”效应呢?一是立场相同。企业文化传播者与受众在世界观、阶级立场、信仰、理想等方面大致相同,就容易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亲近的“自己人”关系。二是背景相同。企业文化传播者与受传者在民族、籍贯、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相同点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自己人”效应。三是个性相投。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相近或投合,也容易产生好的沟通效果。四是观点一致。传受两者对社会事务和面临的问题看法一致、观点相同,也容易产生“自己人”效应,提高企业文化传播效果。
晕轮效应。晕轮是指起风时月亮周围的晕圈。晕轮效应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的接受倾向,从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多的圆圈。它起因于相关先行经验对其后所进行的接受活动的影响,包括“光环作用”和“扫帚星作用”。光环作用指的是一位企业文化传播者由于被标明具有好的品质,他及他的企业文化传播便笼罩在受众“爱屋及乌”的积极肯定的光环(评价)之中。但是,如果他被人标明具有坏的品质,“扫帚星”便会出现在他的头顶,人们会很不公正地对待他,认定他具有一切坏的品质,连同他的传播。在接受活动中,不仅企业文化传播者的社会名声会产生晕轮效应,其个人的人格特点也具有同样作用。
从众效应。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在信息接受中,在从众效应的作用下,常有以下表现:一是受众对已经有了定论的职业企业文化传播者和信息作品,几乎没有人会再提相反的意见;二是从众能够规范人们接受行为的模式,使之成为一种接受习惯;三是一致性的群体行为能够形成接受“流行”;四是会对那些真正富有独创意义的信息作品加以拒绝,从而挫伤少数企业文化传播者探讨真理的积极性;五是多少抑制了受传者理解信息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因此,从众效应也是优点与缺点并存、有利与不利同在。
四、企业文化的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1.明示法和暗示法。明示法主要是理性的影响,而暗示法则主要是情绪的影响。通常,在具体的运用中,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接受者的阅听能力若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若较强,其思想又宜暗示;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用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其讲话可用暗示。 2.首位法和新奇法。在出现两个以上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阐述两种相反的观点时,先出场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先阐述的观点在其特定的情境中获得了较大的企业文化传播效果,谓之首位法;相反,后出场的企业文化传播者和后阐述的观点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了较大的影响效应,则谓之新奇法。这两种方法或技巧是在不同的情境或条件下起作用的,因此,很难说哪种技巧更为有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你可以用首位法取得好的第一印象,而后再以新奇法不断强化,巩固首位法造成的印象或效果。
3.引证法。企业文化传播中传播者巧妙合理地引用事实材料和理论资料作为证实反驳观点的论据,叫做引证法。引用资料证实观点时必须注重:事实要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事实要典型生动,引文要准确贴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无的放矢。资料要认真核实,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要添油加醋。这样才能确保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4.印证法。印证法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传播者隐藏在幕后,操纵别人现身说法来达到间接证实自己观点或主张的目的。正确运用印证法的原则是:真实。切不可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典型。事例要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要能起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平凡。易学。
5.比喻法。它是指运用具体的感人形象喻证抽象的观点和道理的方法。它一般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而又轻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来证实人们比较生疏且比较抽象的道理,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6.假借法。企业文化传播者有目的的把自己本人的观点或产品或行为与接受者普遍喜欢的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人轻易接受,这就叫做假借法。运用假借法要注重三点:用于假借的事物应该是美好的,公认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和高信誉的;假借的事物与人们向外宣传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要能使接受者产生种种联想,进而造成对企业文化传播内容的好感。
五、企业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1.对内传播
企业内部的文化传播,又分为个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个体传播是指企业里,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执行任务或做人做事来传递企业文化信息,去感染、感化周边的同事;组织传播是指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台、橱窗、宣传栏等渠道与举办企业文化征文比赛、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评先进等活动及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体制,来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途径有很多,例如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团体学习、各种媒介、多种活动等,都是有效的载体传播途径。每一类型的传播载体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都有着现实存在的必要性,应予以重视和灵活运用。除了上述各种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途径外,先进个人与团队的评比与表彰、愿景上墙、安全演练、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拓展训练、征文活动、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多种活动都是良好的传播载体,应该统筹安排,发挥出各自的传播效能。
内部媒介传播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文化名牌服务。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使企业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外部传播把企业的名牌产品或信息与文化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的形象,在公众感受企业独特文化的同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信任感;以文化的感召力赢得公众,为企业巩固和开拓市场。
2.对外传播
与企业的对内传播有很大区别对内传播很少借助于媒体,而对外传播则是主要依靠媒体。所以企业的对外文化传播要想成功必须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策略。
企业这一特殊组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活动,其中企业文化传播是其重要的内容。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传播要通过适当的媒体传播,才能有效地传递给诉求对象。这样,就需要事先做好媒体的选择与评估。同时,由于现代媒体也是企业行为,企业与媒体合作就像和经销商合作一样,要协调媒体单位的时间、资源,对广告的发布时间早做打算。所谓的媒介策略就是针对广告使用哪些媒介、不同的媒介如何配置、广告发布的时间和频率怎样安排等问题进行事先的安排。媒介策略包括下列各个方面:所选媒介的类别、对策略性目标的衡量、选择或安排发布日程的准则。
外部媒介传播则可使企业的名声和名气得到扩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理由是,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良好行为、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向社会的广大公众传播,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黎,王光勇.企业文化传播刍议[J].冶金企业文化,2009(1).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作者简介】马楠: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