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讨论,以期为未来讨论式教学方法推广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 高中历史 教学应用
  在课堂中尝试加入讨论环节,且伴随着新课改,讨论环节的课堂占比不断提升,这是讨论式教学法的雏形与发展。高中历史是一门问题较多的课程,有较大的讨论空间,利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堂品质成了一种必然。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上: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讨论。
  讨论本身是有来有回的思想交锋,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但由于部分高中历史老师的错误理解,导致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学生只是照搬课本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却被误以为讨论。
  (二)问题设计上:忽视组织讨论。
  教师往往会非常重视如何设问,如提出问题:“应当如何评价秦始皇?”而学生多是回答问题书本上出现的疑似评价秦始皇的内容。这种形式上的参与很难进行深层次、多元化讨论。教师忽视对问题挖掘的讨论组织。
  (三)问题追求上:过分要求答案统一。
  讨论本身迸发出的精神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而非一言一语地统一回复。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回答的问题必须统一且唯一。这种要求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讨论兴趣,阻碍了其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使讨论式教学徒有其表。
  (四)组织经验上:尚有欠缺。
  伴随讨论问题难度加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往往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比如,遇到一个比较重大且较为开放的历史问题时。如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功过问题上。教师在设置讨论步骤、提供讨论方法和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方法上,可能会失去把控能力,导致讨论失败,讨论结果不了了之,甚至可能出现中途停止讨论活动的情况。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一)深刻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讨论”。传统讨论形式为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个别学生发表看法。或者直接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种只是对话而非讨论的形式应当被摒弃。所谓讨论,需要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参与,看法应当是学生内心的、自我的、真实的想法。此外,讨论形式应当是小组模式,讨论的方法应当是自由宽广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应当是平等的。
  (二)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的引子就是“问题”,问题设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讨论式教学是否成功。首先,问题设置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且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一定联系,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具有讨论价值。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需要兼顾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社会实践。如讨论“辛亥革命中表现出的精神力量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与思考”,此类问题能很好地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是一门艺术,教师组织讨论时往往采用小组分组模式。举例来说,依旧是对蒋介石的功过问题评价的讨论上,教师再让学生按一定规律组织学生讨论小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说出最多元化、最自我、最真实的想法,并要求组长对同组同学的想法做出总结,然后在全班进行发表,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对于蒋介石功过问题的评价,不再是一面倒或者照搬书本内容走过场,而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真实的、多元的看法。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讨论。
  教师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查阅资料。在对问题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结合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历史进行准备,这样设置出来的讨论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为了引导学生得出多元化观点,教师要在讨论过程中善于发现。当发现比较新颖的观点时,应当及时提炼出来进行鼓励和引导。此外,对于新观点中一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同时给予鼓励。如学生认为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因此蒋介石是承担起了领导抗日的责任的。这种观点在肯定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上值得表扬,但忽视蒋介石抗日的原因是出于维系自我政权,被迫与主动承担责任尚有一定的差距。
  (四)勤加练习,丰富运用讨论式教学的经验。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者需要教师具备相当丰富的指导经验。具体来说,讨论式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认为讨论无法进行而鸦雀无声,或者学生提出十分不靠谱的想法时会引发尴尬。因此,教师指导讨论时应当尽量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引导讨论。同时不能轻易否决学生的观点,对一些十分不成熟的建议应当与学生耐心地解释与引导,可以先表达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做出调整。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高中历史课堂有着相当大的促进效果,但尚需教师丰富自身经验,对讨论问题、讨论方法、讨论场景进行把控与预设,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161-163.
  [2]刘梅兰.“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7:131-135.
其他文献
针对大平煤矿21061工作面受采空区影响不规则的现状,通过调整工作面推进度参数和支架布置方式,实现两个悬移支架工作面成功延伸连接.解决了悬移支架在不规则工作面的延伸连接
中国人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历来讲究以德服人、以和为贵。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和谐课堂。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我认为应以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内外,有利于历史和谐课堂的实现。  一、历史课堂走向和谐的关键一步:通过赏识教育,和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先决条件,是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想融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不断加快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应当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使档案管理的作用
2009年4月23日,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以下简称广州督察局)在广西南宁组织召开了华南四省(区、市)保增长保红线行动联席会议,及时总结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保增长保红线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从这一目的出发,在英语教学过程贯穿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高职院校
在保持多年办展优势的同时,第十七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在展会内容安排等诸多方面力求充分体现创新办展的理念。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精彩纷呈的十大亮点,定会让本届服
期刊
摘 要: 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连续的过程,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分析、评估及修正。主要原则是:整体与个体目标相结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知识性与德育性相交融的原则,将地理教学理论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对高中地理课进行设计。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设计 心理学 教育学理论  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
摘 要: 高中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革新势在必行。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课程设置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自然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具有内容抽象、广泛、复杂等特点。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罗列出来,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和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实内在联系与规律
本文主要论述了做为政策性金融融资,在全国金融行业大力服务中微小企业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应该怎样解决,其他刊物有关文章对本文提出的观点没有涉及.本文提出做为政策性金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居住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促使建筑行业不断地发展,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作为高层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层建筑土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