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Tie-2的检测及其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微循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及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sTie-2)的浓度变化及重组人可溶性Tie-2/Fc嵌合体对内皮细胞存活及管状形成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入院当天、发病48、72 h及1周时分别取血)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VEGF、Ang-1及sTie-2浓度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重组Ang-1及Tie-2/Fc对内皮细胞存活及管状形成的影响.结果AMI组VEGF及Ang-1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A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基于PeterMitchell创立的“化学渗透”学说,线粒体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完美的自我调节功能的ATP制造场所,因具有极高效率的生产能力,生命体得以在各种激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coustic Densitometry,AD)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后左室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的变化,并与其心脏的纤维化改变进行对比研究,以确定
2005年8月,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人工血液大会上,经国际人工血液联盟执委会研究决定第十一届国际人工血液大会在中国召开。
目的以舌诊及舌微循环作为辨证依据,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新方案与策略。方法观察7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舌诊及舌尖微循环状态,根据舌乳头、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