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亦优雅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罢《钢的琴》这部电影,觉得用“真诚”这个词来形容它最为贴切,它真诚地展现了我们普通却又让人感到无奈的生活,看完后觉得是借着一部电影走过了一小段路程,看到了之前未曾见过的风景。
  《钢的琴》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人公陈桂林是重工业城市里一个普通钢厂的下岗工人,他在下岗后组建了一支乐队,乐队经常在各种婚丧嫁娶场合中演出。陈桂林的妻子对这种过于平淡的生活十分不满,她想跟陈桂林离婚,选择跟随一个卖假药的商人生活,她觉得自己能够给女儿小元更好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想把小元带在身旁。
  女儿小元说“谁给我买钢琴我就跟谁”,这使得陈桂林想拥有一架钢琴的心情更加急切。他想留住女儿,想让女儿实现梦想,更希望借此给他失败暗淡的一生带来一些光亮。
  开始,陈桂林跟朋友去学校里偷钢琴,很快便被发现了。买不起钢琴,偷钢琴又不成,他想要放弃之际,却意外地发现一本俄国关于制造钢琴的文献,于是他萌生了给女儿建造一架“钢的琴”的念头。
  可是,钢厂不是钢琴厂,对于建造“钢的琴”,他们毫无经验。陈桂林求助了原来钢厂的工程师,让工程师为这一建造工程进行总体设计及指挥。有朋友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前来帮助陈桂林,他们和陈桂林一样,觉得建造钢琴是一件特别有激情的事情。
  最后,一架“钢的琴”终于建造完成。
  《钢的琴》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基调幽默,缓缓道出的皆是小人物的艰辛与梦想。
  也许有人年少时春风得意,名利双收;但更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被现实的琐碎羁绊,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奔波,还要为儿女的未来做各种打算。能够带给他们安慰的,便是偶尔在某个午夜喝几杯酒,放肆地吼几句歌,顺便做一个回到年轻时代的梦……梦醒,天亮,拉开窗帘看向初醒的世间,又是新的一天。
  陈桂林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普通人,在人群中暗淡不起眼,没有什么大成就,生活了几十年,饱尝着细碎的失败感。他所面对的,是粗暴的现实,是摆在生活中的种种难以言说的困难。这种被现实羁绊的无力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尽管如此,他依旧愿意怀抱希望。
  影片中,陈桂林给女儿交学费时送老师护肤品,只是为了让老师多多关照女儿;女儿要钢琴,陈桂林用图纸和硬纸板给她做了一个钢琴键盘的模板,让她在上面练习,让她注意弹钢琴的姿势、体态和手形,想象手指下流泻出的是美妙的曲子;陈桂林为女儿筹划买钢琴的时候,跟好多朋友借钱,以至于很多朋友认为他不切实际,他们都躲着他;生气的时候,陈桂林把纸板钢琴砸烂,把桌子上的东西推翻,把书包扔给女儿让她去找妈妈……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我只觉莫名的熟悉与心酸。父母曾为我们做过很多事,当时的我们觉得那些事微不足道且理所当然,如今看来,却是饱含着他们难以言说的爱和无奈。当年的我们也许像小元那般不懂事,给买钢琴就是爱,买不起钢琴便是不爱——我们便是这般武断地否认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与关怀。
  虽然《钢的琴》是要讲小人物的故事,但是它的黑色幽默以及歌舞剧的形式让它的叙事没有那么沉重与悲壮,世俗与现实的情节也并没有突兀地显现。略带幽默感的东北口音、动听的老歌让影片昂扬不低沉,让这些失意的人显现出了生命的丰盈与豁达。
  偶尔在天桥上驻足向下看,人来人往,尘世总是这般热闹,车水马龙中每张平静面孔下都有着令旁人陌生的灵魂。每一种人生都不尽相同,我所认为的包容便是,用眼睛和心灵感受万物众生——如果可以,不妨将最精彩、最平凡、最鲜活的那些呈现出来,《钢的琴》便做到了这一点。
  我没有机会去经历电影中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动荡与失落,但我知晓,那些我们觉得文艺幽默抑或心酸失落的情节,这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是他们难以改变的生活,也是他们努力过着的全部人生。
其他文献
這盆小小的茉莉刚买回来时,枝条上只有星星点点的小花苞,隐匿在一抹碧绿之中,仿佛刚出嫁的女子,羞涩又懵懂。  随着蝉鸣四起,茉莉悄悄绽放,兑现了她与盛夏的约定。起初,淡绿的花苞小小的,并不惹人注目,倘若你不仔细寻觅,很难注意到。当那一缕淡香穿越层层热浪,轻抚你鼻尖时,你会惊讶于她的美妙,正所谓:“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  每当我疲劳之时,便会走到她面前,赏其容,嗅其香,让身心渐渐放松
我的家乡,总让我回味无穷。  初春时节,我跟着妈妈漫步在乡间。路边的小花绽放,随风摇曳,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让清新的青草香往我鼻子里钻。偶尔,几只鸡鸭鹅欢快地横穿马路——它们可不怕什么车和人,这儿是它们的乐园。路边有田地,还有一处堤坝,堤岸上有大大的提示字样——“禁止下河”。我和几个哥哥、姐姐跳到堤坝下面去,把那儿作为我们的“秘密基地”。  夏天傍晚,一片晚霞似一块红丝绸,蒙住了天空。白天里任性的
石老先生在结束一堂主题为“乡情”的讲座后,接受校友采访。其中,一个高个子女孩儿用极快的语速问道:“我们这代人中有一部分拼了命要往外走,您对于这部分人有何看法?”  石老先生笑容可掬,对于这种想法给予了肯定:“想往好的地方去是对的。”  女孩儿又问:“那在这种时候,‘乡情’怎么办呢?”  “等他们到了外面,自然而然会想念故乡嘛,这个时候‘乡情’就来了。”石老先生语气平和,却不知对于站在旁边正神游的我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  外婆叫我好宝宝。  这是一首古老而美丽的童谣。外婆家是童年美丽的象征,它像童话世界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乡野情趣,充满了人间的真爱。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要数外婆家的小竹园。  我的外婆家是一个离镇三公里外的美丽的水乡小村,它被河湖港汉包围。每一次跟妈妈坐着外婆摇的小船,欺乃声声地摇出小镇,穿过浩瀚的南湖,拐入像蜘蛛网一样的河道,七转八弯。沿河两岸的柳条婀
(一)  我以为这是个梦,但爸爸确实拉着我和雅公主的手在狂奔。耳畔,风“呼呼”作响。我们已经跑出美善村五里远了吧!我不停地喘气,丝毫不敢放慢速度。  身后已听不到恶人追击的声音。那些恶人的方言太难听了,像是拉卷闸门时发出的摩擦声,时尖时闷,语速又很快,原本低低的声音一下子就能拉得好高,加上他们手里晃动着尖刀,让人不寒而栗,两腿直哆嗦。  前面是一个小磨坊,爸爸把我们领了进去,我们这才歇下来,全身都
一眨眼,已习惯了“2”字打头的年纪。再过几天,又要新添一岁。常常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想起电影《立春》里的台词:“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儿都过去,根本什么也没发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一。此去经年,我早已远离了少年韩寒的年纪,那样的青葱岁月不会再来,而中年王彩玲的年龄,似乎已伏在不远处默默等候。  少年韩寒何
早晨的雁荡山十分美丽。进入景区,一块巨大的岩石屹立在道路边上,既像一只咆哮的巨熊,又像一只“叽叽喳喳”的麻雀,所以它叫做巨熊岩,又叫做麻雀岩。那儿还有一座山峰,因为像一双大手合在一起,十分神奇,所以叫做合掌峰。  往里走,一条硕大的瀑布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大龙湫!水雾为大龙湫瀑布披上一层青蓝色的面纱,它清澈极了,就连水里的小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太阳又为大龙湫瀑布织出一条七色的连衣裙——彩虹,它让大龙
——她是不是被什么又蛰了一下?    “剪短过的发,逃离过的家,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记忆中,果子眯着眼睛,在那个最冷的冬季将这句话写在白纸上,递给我看,然后她轻轻地问我:“勇气呀勇气,我们会不会各自奔天涯?”那时的我没办法回答,于是哈着白气说:“风声太大,我听不见。”于是,她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她脸上忧伤的表情,到现在还残留在我心里,像吹皱的湖水,无法抹平。  那时的我们把什么都看得很美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一连打出九个水漂而一夜闻名山寨。  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日子,出了大大的太阳。娘说:“今天就不要扯猪草了,把被单衣服背到小溪里洗了。”于是,我邀上寨子里的姐妹,背一背篓花花绿绿的被单衣服,下到小溪里。  小溪流水的声音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咚!咚!咚……”的棒槌声和欢笑声,寨子里的大人们都说“洗衣无巧,只要捶得好”。有时,我们也会用手中的棒槌、衣物挑起水花,抛向对方。我们把洗干净的被单
春天里,正是插秧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夏天里,正是收割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秋天里,还是收割农忙的时节,我知道,远村的那个女人,不会到老祖山来。这个女人,是打爆米花的。冬天,一场大雪之后,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安静得只能听到鸟叫声,鸟儿们立在枝头,不畏严寒,用翅膀抚摸白色的天空。这时候,她才会出现,肩上挑着一个黑不溜秋的铁家伙,像巨大的纺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