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物理课的引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育教给学生一些自然常识及一些物理知识,使学生能用它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好坏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能否达到教学要求,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研究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尔基说过:“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可见,设计新颖巧妙的导入在讲授新课时确有精妙的功能。它能帮助我们努力创设物理环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广大学生的积极思维;调节学生的心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因而,在设计新课引入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求新”;要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求实”;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求活”。
  
  一、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教学演示可信度高,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在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我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再在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这时我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我就轻松地引入了新课。
  
  二、设置“陷阱”引入新课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会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学生当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会产生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可以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我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定会掉下来。”但是我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矛盾冲突强烈,学生纷纷追根问底。这时我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学了‘大气压强’之后就会明白了。”
  
  三、介绍科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中学生虽说是青少年,但他们天真的童心还依稀可见,故事对他们依然有一定的魅力,特别是科学家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攻关精神,常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白炽电灯”之前,我问学生:“是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对,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别看电灯结构简单,当年爱迪生发明它时,却历经了不少的艰辛,单说对电灯的设计,他就查阅了数不清的图书资料,光用掉的读书笔记簿就有两百多本,页数有四万多。在寻找和试制灯丝材料方面,他更饱尝失败。开始他用炭、石墨等材料试制灯丝,灯丝寿命只有八分钟,试验失败了。后来他改用钡、铱、白金等高熔点的稀有金属试制灯丝,也只有一个多小时,试验又失败了。就这样他失败了又做,做了又失败,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发现了用钨做灯丝最理想,于是钨丝灯遍及了全世界。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钨丝电灯的知识。”由此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四、用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在上《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时,我拿出一根“金”项链,问学生这是不是纯金的?然后我说:“要回答的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种,但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决问它。”
  
  五、安排学生小实验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
  如在上《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时,我让学生用一根塑料直尺和一块布快速摩擦,然后把直尺靠近一些碎纸片,结果学生发现碎片被吸起来了。这时我就借题而入,开始介绍新内容。
  
  六、用新颖的方式引入
  
  除了以上导入教学的方法之外,以新颖的形式导入,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以歌曲来开头。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十分喜爱唱歌。教师在物理课上唱歌,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感到新奇,情绪会立刻高涨。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我用《闪闪红星》里的插曲展开课堂教学。当学生听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后,还处于激昂兴奋的激情中时,我提问:“青山为什么会走?”这一疑问将学生活跃的情绪纳入预定的轨道后,转化为活跃的思维。
  2.以图片来开头。和上法同理,也是给学生大脑以新奇的刺激,使其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节时,我首先出示法拉第的大幅头像,并讲解其毕生贡献,这样不仅使学生为他伟大的物理成就所叹服,而且使学生亲切直观地认识了伟人,爱屋及乌,自然也就对他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格外感兴趣,且记忆深刻。
  3.以猜谜语来开头。在讲正文前,先设下一个谜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疑惑去认真听,然后在讲课中不失时机地送出谜底。如在讲《质量》一节时,我先设下一个谜面:“十个哥哥”,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个个抓耳挠腮,积极抢答。随后我引导:“要猜出這一谜语,请大家认真学习本节课,谜底就在这节课中。”到了课堂中问,一些学生有了倦意,此时恰好讲到了质量的单位,我适时说出了谜底——质量的单位“克”,学生的情绪再一次高涨起来。
  此外,还可以精巧的习题开头,以诱人的“陷阱”开头等。
  总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有许多,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一堂课的导入,只有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能把课上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