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铋共掺杂TiO_2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纳米管钛酸为钛的前驱体,Bi(N03)3·5H2O为N源和Bi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Bi共掺杂的TiO:;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所制备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性能(A≥420nm).利用XRD、XPS、UV-VisDRS、TEM等技术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主要为锐钛矿型,粒径20nm左右,掺杂的Bi主要以Bi20。和BiONO。两种形式存在.N元素除了以NO3的形式存在于BiONO。中,还有少量N以间隙氮掺杂于TiO。中形成Ti-O-N键.N、Bi共掺杂的Ti02
其他文献
鄂温克族传统植物学知识和相关文化多样性是通过鄂温克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并经历了长期历史实践检验的知识遗产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自然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挖掘、抢救、保护和应用价值。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于我国鄂温克族民间的植物药用情况鲜见报道。蒙古族和鄂温克族毗邻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相近,
以4-(2,3-环氧丙氧基)二苯甲酮(EBP)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光引发剂4-(丙烯酸-2-羟基丙酯-3-氧基)二苯甲酮(AEBP).采用红外光谱(FT-IR)、
目的:考察临床常用中草药与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以寻找合适的用药组合,克服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抗生素的药效。方法:以发光的青海弧菌为测试菌株,采用生物发光法测定14种不同浓度的
本文简述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化合物的理论研究进展,并对其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作,以期对该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工作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