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应用的冷思考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m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我们看到了多媒体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价值和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用幻灯片集中展示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生字词及课堂练习,更加完整,清晰,直观,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补充相关音、视频文件,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疑难内容;第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加生动、灵活地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品读和运用的素养。而一些语文教师,恰恰是忘记了这一根本宗旨,简单化地加快课堂进度,“活跃”课堂气氛,最终造成了课堂轻松、热闹,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得不到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处理好多媒体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才可能发挥多媒体应用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向课堂要效率。笔者认为,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主次关系。我们要时刻把握语文教学是为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综合、推断、欣赏以及应用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让视频、画面过分侵占语文课堂甚至完全取代文本阅读。那样做就是本末倒置,会让本来就更喜欢欣赏画面的学生对文字更加陌生、疏离甚至排斥。因此,我们要以文本阅读、文本赏析为核心旨归,以多媒体应用为辅助手段,在学生无法突破的地方借助多媒体来启发诱导,最终还是要实现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欣赏,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某些小说文本时,有的教师直接下载相关影视作品,给学生播放了事,可以说,这样做的教学效果几乎为空白。其实让学生欣赏相关影视作品不是不可以,但应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组织学生发现、探讨原作与影视的区别,这就是又一个层次的提高了。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看、说与读、写的关系。必须承认,对学生而言,看与说所获得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读和写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关于作家介绍与写作背景,一些教师只是用幻灯片展示一下,学生甚至还来不及读完就闪过了。这里必须让学生读,或单独或集体,重点内容甚至要反复读。课堂练习,有的教师也做成图片,让学生口头解答,这是远远不够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包括一些主观题,要让学生动手写出答案,唯如此才可以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认真修正,才可以获得练习的实效。写作训练,也应该把学生的看和读、写结合起来,展示例文时要让作者朗读,让大家评议,有条件的话还应让学生都动手在计算机上修改。
  再者,要把握好课堂活跃的合理的度。课堂并不是越热烈越活跃越好,还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训练目标科学把握。学习,最根本的内容是学生的思考,说和写,是思考结果的展示和交流,而且要不断推动思考的深化。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恰当地使用背景音乐,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再加上课堂讨论过快、过多,表面上看课堂非常活跃,实际上在热闹之中,思维的舞蹈退场了,领悟的快乐缺席了,审美的愉悦削弱了,道德的熏陶衰亡了,诸多目标均未达成。究其根本,还是教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因此,使用图片也好,音乐也好,都只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传统的阅读、质疑、思考、涵咏等手段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对某些课堂而言甚至是主要手段。
  最后,我们仍要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不能用多媒体完全取代教师的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诵读与书法水平是绝对必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严谨的板书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他文献
2007年,江苏省将信息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俗称会考或小高考。据《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第十条“志愿填报”第二点规定“文科类、理科类考生必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解读文本必然要放飞思绪,在想象中融入文本情境,领略文本深意。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文本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融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就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语文教学为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教育教学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老旧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这一目标,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旦失去学习主体的地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