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是一门为大家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具有娱乐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影视音乐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属性。如何寻求影视音乐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点,用影视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影视音乐 爱国主义 教育
电影是一门综合视听的艺术形式,在听觉这个层面上,它包含有人声,噪音,音乐。人声是剧情当中的人与剧情发生关联的人以及第三者发出的声音,有对白、旁白、独白等。噪音是物体发出的声音,如关门声、枪声以及一些效果音。音乐是包括声乐、器乐。早期的电影是一种有画无声的默片。或许是电影工作者意识到当时电影的缺憾,但又迫于当时条件的制约。往往在电影放映时在旁边放一架钢琴.由钢琴师在现场演奏一些现成的名家音乐,用以弥补视听上的平衡,这种名家音乐与影片的剧情甚至没有任何的联系,纯粹是增加些声音的元素而已。可见声音与影片的结合(不管两者是否有联系)还是从音乐开始的,随着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声音与画面才真正结合在一起。但音乐方面,电影音乐家仍是以纯音乐的形态来构思,这种构思方式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到了后面随着电影的广泛深入发展,电影音乐家才注重电影音乐的研究,才开始专门为电影写专门的乐曲,这样才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电影音乐形成。电影音乐才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随着电影艺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影创造者对电影音乐的重视,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像《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往前走》,《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海外赤子》中《我爱你,中国》等中外优秀电影歌曲,将亲情、爱情、友情,对祖国博大深远的爱国感情抒发出来。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部电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渲染影片整体气氛上显得得心应手,对推进剧情的发展也不可否认,在表达和传播情感上更是音乐的长项,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在动作、语言、文字、表演不能再表达什么的时候音乐就开始释放它的能量,发挥它的功效,他的出现弥补了动作、语言、文字、表演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借助超越时空的音乐,它作为一种精种载体释放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使用电影音乐特有的语言将友情、爱情、爱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作为抽象的音乐元素所能表达的功能。
影视音乐是具有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三者合一的艺术,在本文中我们只对它的教育性做出分析:它的教育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行灌输的方式对观念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的传唱,从而让观众不自觉的喜爱并接受,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悄悄的流进观众或者听众的心里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教育范围广泛,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影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创作出有更好教育意义的影视音乐作品和如何有效的利用影视音乐进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影视音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影视音乐和音乐一样,它超越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中时空的限制,用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调动人们心灵的联想,影视音乐使观众从听觉上的幻想转到视觉上的联想,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在一些主旋律的影视音乐作品中,普遍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感,观众在对这种作品的欣赏审美过程中,又加深了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感受,溶入了自身爱国热情。如我国早期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从歌词到旋律,充满着一种广阔的爱国情怀,经历了半个世纪,仍然焕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人们还一直对它传唱,它所流露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人们所接受^《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纯真激昂词曲和童声的演唱,至今让人流连忘返。爱国主义精神随着它的传唱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因此,影视音乐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视音乐能让观众在影片中产生共鸣。使影片传递的爱国情感更加自然地渗入观众心田,更容易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影视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特别是电影主题音乐还能丰富,深化电影主题的功效。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往往是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伴随着音乐的出现进发出来,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两者在情感上产生前所未有的统一,影片的思想毫无阻挡的涌入观众的心里。如南斯拉夫电影楼《桥》,音乐创作者专门为桥设计创作了一小段主题音乐,当桥在画面中出现时,主题音乐也就响起,表达了游击队员对这座大桥及祖国河山无比的热爱,观众的情绪与音乐产生共鸣,抒发出无限的爱国情怀。电影插曲是电影情感的集中爆发,观众在欣赏电影插曲时能与电影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如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战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歌声,再不易动情的观众也会为之所感动,然而最主要的还是音乐中表现的爱国激情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在观众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以至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唱起《英雄战歌》仍然是心潮澎湃。
三、影视音乐比影视的受众更广,且更容易传播
影视受条件影响,必须在影院或电视上才能观看,但影视音乐就方便多了,离开影院和电视等媒体,人们在口头上也可以传唱,且不论男女,老幼都具备传播条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但它的歌曲响遍大江南北,如《便衣警察》插曲,“……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须言愁……”曾经唱遍祖国大街小巷,家誉户晓。歌曲隐含的爱国主义情操随着它的传唱也传遍祖国各个角落。
四、影视音乐本身具有的民族化特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范例
影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成一样都具有民族化的特性,各国的影视音乐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成,独特的乐器,它是繁荣我国影视音乐的丰富资源,影视音乐创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将民族音乐倾注到影视音乐的创作之中,这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使用和挖掘,这本身就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一种高尚行为。
由此可见,影视音乐特别是主旋律影视音乐,能激发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影视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一种自然、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影视音乐 爱国主义 教育
电影是一门综合视听的艺术形式,在听觉这个层面上,它包含有人声,噪音,音乐。人声是剧情当中的人与剧情发生关联的人以及第三者发出的声音,有对白、旁白、独白等。噪音是物体发出的声音,如关门声、枪声以及一些效果音。音乐是包括声乐、器乐。早期的电影是一种有画无声的默片。或许是电影工作者意识到当时电影的缺憾,但又迫于当时条件的制约。往往在电影放映时在旁边放一架钢琴.由钢琴师在现场演奏一些现成的名家音乐,用以弥补视听上的平衡,这种名家音乐与影片的剧情甚至没有任何的联系,纯粹是增加些声音的元素而已。可见声音与影片的结合(不管两者是否有联系)还是从音乐开始的,随着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声音与画面才真正结合在一起。但音乐方面,电影音乐家仍是以纯音乐的形态来构思,这种构思方式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到了后面随着电影的广泛深入发展,电影音乐家才注重电影音乐的研究,才开始专门为电影写专门的乐曲,这样才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电影音乐形成。电影音乐才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随着电影艺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影创造者对电影音乐的重视,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像《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往前走》,《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海外赤子》中《我爱你,中国》等中外优秀电影歌曲,将亲情、爱情、友情,对祖国博大深远的爱国感情抒发出来。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部电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渲染影片整体气氛上显得得心应手,对推进剧情的发展也不可否认,在表达和传播情感上更是音乐的长项,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在动作、语言、文字、表演不能再表达什么的时候音乐就开始释放它的能量,发挥它的功效,他的出现弥补了动作、语言、文字、表演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借助超越时空的音乐,它作为一种精种载体释放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使用电影音乐特有的语言将友情、爱情、爱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作为抽象的音乐元素所能表达的功能。
影视音乐是具有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三者合一的艺术,在本文中我们只对它的教育性做出分析:它的教育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行灌输的方式对观念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的传唱,从而让观众不自觉的喜爱并接受,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悄悄的流进观众或者听众的心里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教育范围广泛,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影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创作出有更好教育意义的影视音乐作品和如何有效的利用影视音乐进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影视音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影视音乐和音乐一样,它超越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中时空的限制,用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调动人们心灵的联想,影视音乐使观众从听觉上的幻想转到视觉上的联想,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在一些主旋律的影视音乐作品中,普遍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感,观众在对这种作品的欣赏审美过程中,又加深了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感受,溶入了自身爱国热情。如我国早期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从歌词到旋律,充满着一种广阔的爱国情怀,经历了半个世纪,仍然焕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人们还一直对它传唱,它所流露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人们所接受^《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纯真激昂词曲和童声的演唱,至今让人流连忘返。爱国主义精神随着它的传唱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因此,影视音乐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视音乐能让观众在影片中产生共鸣。使影片传递的爱国情感更加自然地渗入观众心田,更容易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影视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特别是电影主题音乐还能丰富,深化电影主题的功效。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往往是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伴随着音乐的出现进发出来,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两者在情感上产生前所未有的统一,影片的思想毫无阻挡的涌入观众的心里。如南斯拉夫电影楼《桥》,音乐创作者专门为桥设计创作了一小段主题音乐,当桥在画面中出现时,主题音乐也就响起,表达了游击队员对这座大桥及祖国河山无比的热爱,观众的情绪与音乐产生共鸣,抒发出无限的爱国情怀。电影插曲是电影情感的集中爆发,观众在欣赏电影插曲时能与电影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如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战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歌声,再不易动情的观众也会为之所感动,然而最主要的还是音乐中表现的爱国激情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在观众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以至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唱起《英雄战歌》仍然是心潮澎湃。
三、影视音乐比影视的受众更广,且更容易传播
影视受条件影响,必须在影院或电视上才能观看,但影视音乐就方便多了,离开影院和电视等媒体,人们在口头上也可以传唱,且不论男女,老幼都具备传播条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但它的歌曲响遍大江南北,如《便衣警察》插曲,“……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须言愁……”曾经唱遍祖国大街小巷,家誉户晓。歌曲隐含的爱国主义情操随着它的传唱也传遍祖国各个角落。
四、影视音乐本身具有的民族化特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范例
影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成一样都具有民族化的特性,各国的影视音乐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成,独特的乐器,它是繁荣我国影视音乐的丰富资源,影视音乐创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将民族音乐倾注到影视音乐的创作之中,这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使用和挖掘,这本身就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一种高尚行为。
由此可见,影视音乐特别是主旋律影视音乐,能激发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影视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一种自然、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