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与教学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进行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本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训练想象,教会联想、明晓术语、巩固迁移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操作性强。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宝库里最为耀眼的明珠,学会赏析古典诗词,不仅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付高考,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思想和艺术修养水平,同时也对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苦于学生读不懂诗歌,赏析不到位;学生有感诗歌“想说爱你不容易”,既想得高分,又苦无良法。本文试图尝试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希望给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提供一些提示,给现在的高中学生提供一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开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宝库里含英咀华。
  一、训练想象,真正领悟诗歌意蕴
  创作优秀诗词需要借助大量丰富想象,更好地借助意象,创造意境,创作出意蕴丰厚的诗歌艺术作品;要想更好地理解和赏析我国的古典诗词艺术,同样必须借助想象,通过想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古人创造的意境。同时,想象也是很好地架构今人与古人思想和精神的重要桥梁。首先,变诗歌为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把诗词的格律体变成散文体,把诗歌的语言重新组合,合乎现代汉语的语序,把文言转为现代白话文,将诗词中的跳跃成分加以补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其次,变文字为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想象,变文字为画面,把诗歌中的一个个表示意象的文字词语变成一个个景物,把整个诗词变成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或场景。再次,融主体近客体。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过程就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抒情形象或者艺术形象再现出来,把自己带回到古代,或者把作者拉回到现在,让自己走近作者,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主体情感,把握诗歌情感。
  例如,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诗歌变散文、变文字为画面、融主体近客体。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词,如“已经是深秋了,秋蝉在凄凉的鸣叫着……两人都是依依不舍,这个时候,船上的艄公反复着催促着要赶紧上路。此时,两人握着对方的手相互看着,满眼都是泪花,直到最后无言以对,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想到这一次远行,这将是一程又是一程,千里迢迢,山高水远,夜雾眼波,楚地天空一眼望不到边。从古至今,最伤心的人就是最伤心的多情人,更何况这是多么凄凉的秋晚,这样的离愁谁能受得住呀,有谁能够知道今晚我酒醒了以后会在何处?恐怕只有着杨柳岸边凄凉的晨风与黎明的残月了。这样离开以后,常年的别离将多么的煎熬呀……然后,把这首词的种种意象都通过想象,重新组合,把这幅凄美的画面和场景再现,想象出来当时两人依依惜别的场面。
  通过想象,把自身融入到当时的场景里,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两人身边的路人,或者见证人。看到这样场景,看到诗词中两个人的表情,感受到两个人的心情,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学会思考,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想象和联想是诗歌的两只翅膀,在诗歌的王国里,只有借助这两只翅膀,才能更好地驰骋,但想象联想的同时,也需要逻辑思考,只用经过逻辑思考才能使文化共融,情理相通。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體会,更好地联系自己的感受进行诗歌鉴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古典诗歌的情感、哲理,更好地去体会作者的情趣,去理解诗人的思想。在高中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既是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又是在教会学生更好地借助个人经验感受同古人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方式,也是更好地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更好地感知当时的场景和画面,感受描绘的长江赤壁波澜壮阔的画面,想象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指挥大军、胜券在握,非常轻松地打败曹操百万雄兵,建立自己的丰功伟绩。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结合自身直接或者间接的经历,对诗歌情理有效把握,尤其是高三的学生,都很需要培养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感知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出来的壮志难酬的感慨,引领学生把诗词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结合起来,通过逻辑思考去更好地体味这首词的情感。
  三、明晓术语,准确把握诗歌艺术
  中国的古典诗词,除了表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思想,也在展现着中国古典诗词中不朽的表现艺术。古典诗词要更好地表现情感和思想,就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更好地为诗词服务。教师教授古典诗词就要引导学生明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术语,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进而上升到对古典诗歌的赏析上来。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读懂诗歌,做好试题,获得高分,考上理想的大学;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艺术,更好地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知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表达上,有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从修辞上,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拟人等;从表现手法上,有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等。例如,我们学习课外古诗词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把水说成眼波横流、山眉峰攒聚,比喻新奇。同时,“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诗句以设问的形式并妙语双关。“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更富有想象,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美好祝愿。该词多种艺术手法,很好地表情达意,耐人寻味。
  四、巩固能力,彰显诗歌有效教学
  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要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试题的训练上,就是高效做题,有效得分。因此,教师教会学生在会赏析诗歌的前提下,会做题,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赏析能力。我把它总结为三步答题法:第一步,概述内容或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文本分析;第三步,作用或意义。反复强调,回答问题要有这三步意识,看答案要找出这三步。
  总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需要立足学生和教学实际,在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基础上,教会学生选准角度赏析诗歌,运用专业术语规范做题,给学生以方法,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蒙芳玉.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要求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课堂中渗透素养,让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新型教师观;转变观念;以德育人;美学素养;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可是,有人也许要问了,教学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怎么可以随心所欲?的确是的,在治学方面,怎可儿戏?那么,我所指的随心所欲是什么呢?  一、教学素材随心所欲选  生活处处皆语文。天上飞过的鸟,地上窜出的狗,枝上传出的歌,水里漂浮的花……嘴里说的话,心里想的事,眼里藏的喜悦,脸上漾的笑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语文素材,都可以顺手拈来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本文将结合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践,探讨如何在大课间活动方面有所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能效,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践  当前,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已经引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胆小、敏感、自卑、倔强和缺乏自信心。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对单亲孩子要深入了解,摸清底细,家校合作,有的放矢地改善单亲孩子的心理背景,用真心、爱心感化单亲孩子。  【关键词】单亲;子女;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日渐上升,出现的单亲孩子也就越来越多,单亲孩子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没有完整的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单亲
小学一年级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与适应情况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笔者担任过初中教学、小学六个年级的循环教学、小学班主任等工作,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本文通
【摘要】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校长应该清楚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如校长应以升旗仪式为依托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和培养;校长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进行道德行为培养;校长应以传统节日为特色进行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和培养;校长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校长;德育;道德行为  道德
【摘要】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是小学身体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模式中,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激发教学方法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并不知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评分制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健康心理。  【关键词】体育健康;体育活动;教学方法;评分制  每个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小学
【摘要】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出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正确、积极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学习进程,对学生的阅读与运用能够起到调节、催化、促进等作用。本文从“导向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四方面浅谈如何优化评价策略,促进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关键词】评价策略;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生活中医生是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的代表。那么同样作为教育界的“大夫”——班主任应如何“医治”好自己班中“受伤”的学困生呢?本文就如何以爱心“医治”学困生,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先天因素外最重要的后天因素即缺少足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关爱,这些爱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学校的,有的来自家长的,有来自班主任老师的。学困生是指在长期缺少爱的关怀下而形成的学习成绩差、自制力不强、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大多从某小区域切入,围绕某一主题提供情境材料,层层递进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试题中提供的条件,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认识地理事象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条件下,不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立意要求。同时,如何培养学生根据试题的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制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