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方法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常言道:"人生识字聪明始",可见识字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联系生活 加深识记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人教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说:“我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使它的字体形象多变。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开会”的“会”字,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它进行观察,发现它是由“人””和“云”组成,且“人””在“云”上,启发学生编成一句“人在云上卧”这样易懂易记的话来学习和掌握它;又例如学习“春天”的“春”字,使用同样的方法把它编成“三人观日”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它了。在教学中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使难记的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二、归类识字 扩大识记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人教版第一册《识字二 4》,要认识的“明,鲜,尘,尖,灭,男,休”等都是会意字,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从而非常容易的记住了这些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游戏识字 提高识记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1)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再请同等人数的学生上台,认读一个生字,持该生字卡片的同学马上走到他身边,举起卡片,领读全班。
  (2)点将台:将生字卡片发给一些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老师问: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应生字卡片的同学站出来,领读全班。
  (3)小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生字卡片,学生自读后想想自己学会了哪个字,并教给全班同学。
  (4)带帽子:将声母、韵母、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选声母和韵母合成本课生字的音节,并贴在该生字的上边,领读全班。
  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四、创设情境 加强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荷叶圆圆》一文中,配合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只可爱的青蛙,正要过河呢!河中间有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荷叶上是这一课正要认识的生字。在学生正被吸引时,我适时地说:“这只小青蛙想过河,可是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帮它吗?”“愿意!”学生的回答十分响亮,看来他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最好的方法记住荷叶上的字,青蛙就能跳过河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样,看着因为自己的帮助青蛙一步一步的跳过河,学生脸上的喜悦不喻言表,当我代替青蛙感谢同学们的帮忙时,班级沸腾了,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整个识字的过程,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这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要领,通过观察事物、结合生活经验和实践以及阅读等方式强化识字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却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弱化了教育师生之间的情感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认知技能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情感教育的研究,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结合情感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更被十八大以全新的理念提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更是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摘要】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语言,良好的语言催人奋进,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一堂生动活泼、好听易懂、富有创造性、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语文课,一定贯穿着美的课堂语言艺术。它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师生和谐规范表达情感体验  课堂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讲情绪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知识的获取都是通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阅读能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我认
期刊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er,ESRF)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DN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原则是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读写结合的方式是学生要大量的进行阅读、多联系写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读写结合要科学化和合理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探讨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是教学的重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好语文课程的最好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
期刊
【摘要】语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如何搞好阅读?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方法是阅读的保证,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阅读习惯阅读规范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
期刊
“大剂量”的练习,唯一的答案,“工具性”的论调……使得义务旧教材在素质教育面前显得有点老调,难免被淘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新教材便应运而生了。它以全新的理念,崭新的姿态站在了语文改革的潮头浪尖。  通过对语文版教材的几年实践,我有不少的体会和感想。它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推动了语文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面迈进。促进了中小学的研究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