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化阅读是新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培养,这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个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加强对文本的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偏离主旨走向误区时予以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24-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体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阅读的重要性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基于其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知识素养等,从文本中获得不同的信息,并对此具有自我的独特认识。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是基础,是指学生认识并理解阅读文本字词的表面含义;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深层次挖掘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评价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在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此进行评价。学生的个性、兴趣、动机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积累较少、学习方法与习惯尚未形成,同时在个性化发展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但缺乏持久性,且具有易变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该阶段的特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英国诗人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而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等因素不同,其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素质与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教育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与见解,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才符合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一言堂”现象及“大一统”的教学极其普遍,学生的不同意见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发展必然得到遏制。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对文本进行理解、评价和欣赏,这个过程更加重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文本的理解,强调学生在对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和情感的独特性体验。个性化阅读不同于以往无差别的阅读,其更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学生不再受到标准答案的束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积极地表达自己,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策略
  1.优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積累程度不够,基于自尊心等因素,学生耻于提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不耻下问”的观念,一方面要转变教师形象,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都应该予以尊重并耐心解答。其次,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知识积累不足,因此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无法发现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从文本的中心思想、各个层级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激活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
  任何阅读都是在原有知识的积累上进行的,而任何阅读都留有足够的空间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带给学生更大的感悟,因此在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原有知识与探究性阅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从旧知识的整理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个性阅读获得对文本的探究性、创造性理解。(1)在个性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与整理,在阅读过程中对已有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并结合文本理解文本内容,补足文本省略信息,加强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2)个性化阅读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性、独特性的理解。任何文本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作者通过文字来记录某种现象、抒发某种情感的,学生可以从遣词造句、写作顺序等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化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真正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艳.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1(10).
  [2]王成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学周刊,2011(09).
  [3]史存芝.谈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个性人格[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之本。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文是打造人的教学行为,我们应该让作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作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9-02  “百育德为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老先生把“傳道”放在首位,可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
深入地探讨了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从方法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建模特点,研究并提出了全息建模方法中的设计环境模型的概念和组成结构.通过设计环境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要求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能够满足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满足学生阅读学习的需要。本文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是在有效的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喜爱阅读、在学习中享受阅读,养成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有效
以数控铣床为对象,应用多智能体技术,以解决传统的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透明度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在分析功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四层网络拓扑结构;其次,
【摘要】在人们都关注高中学生拥有的“学习能力”时,笔者却对高中学生拥有的鉴赏能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初中学生,他们更懂得“生活”。相比其他学段的学生,他们更愿意接受群体中的信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些都是学生具备的“学习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美的内容”,让其品味;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解读“文字”中的内涵。尤其是在诗歌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开展高效化的诗
【摘 要】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知识能力、课文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等系列问题,针对于此文章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98-02  引言  
针对典型区域性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及其虚拟社区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柔性工作流和数据库技术的网络化协同管理方案,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些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也逐步进入小学的课堂。小学生要从小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所以在小学教学中也添加了信息技术这堂课,虽然信息技术这堂课在小学的教学难度并不大,但是教师更要注重如何通过这些新的设备和科学技术让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们更加能够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这才是老师们教学的重点。而翻转课堂作为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
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引发的市场的迅速变化,快速构建并重构制造系统,开放式数控系统应运而生.开放式数控系统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国际标准或行业事实标准,没有全面的国际标准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