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有困难,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关键,但这种基础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怎样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好多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工具,而正确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有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述。比如:学生在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忽视了由配方法推导公式的过程,因而对根的判别式理解不够深刻。再如:学生学习“绝对值”概念,因为忽略了对绝对值的实际知识背景“距离”的理解,所以抓不住点与数的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学生死记法则,机械运用,不能理解记忆是学好数学的大忌。如果学生能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重视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养成分阶段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加强系统理解概念的习惯,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学习。
  二、提高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
  初中數学内容大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根式运算、解方程等。就其运算内容和原理来说完成运算难度不大,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既快又准,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难了。运算需要认真心细,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特别容易在某一运算环节上出错,造成最后结果的错误。通过作业批改和考试分析来看,数学题出错之处往往是运算上的错误,并且有时是一些极其简单的错误。比如:90°-25°=55°,X-42=16,若2X=3,则X=2/3等等,由于运算的错误造成了虽然解题思路非常清晰到位,但最终结果是错误的。有一句名言说得好:“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100-1=0)。”有很多同学在完成多个问题的数学题时,因为第一步运算结果的错误,导致整个大题的失利,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一位名师为学生总结出了两点注意事项。一是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二是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跳步、少心算、养成好习惯。
  三、确保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学生学习数学时,解题方法,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等,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有的学生做题数量不够,无目的选题;有的学生搞“题海战术”,无目的做题,造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头脑不清,思路不明,数学成绩始终提高不上去。一名高考状元为了保证做题的质量,把作业或考试中做错的题都收集在错题集里,先把做错的解答原封不动地抄下来,用红笔标出错的地方;再认真做一遍,把正确的解答写在错题的下面;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错误的类型和失败的原因。他把这个过程叫做改正错题的“三部曲”。通常开头一个月,要收入错题集的题目一个接一个,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半年以后,错题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学会“解剖麻雀”,养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四、培养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和源泉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的丰富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自信去增加学习兴趣;要多为自己提出问题,探索学习兴趣,让自己体验成功来培养其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所,家庭才是儿童教育的大本营。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的一种独立教育形式,是孩子进入学校前的奠基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责任心及人品素质培养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现在的许多家长却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诚实、礼貌、责任感、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面临作文指导课的尴尬:学生对写作文没兴趣,被动应付,机械模仿,结果造成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假话、大话、空话比比皆是。教师批改这样的作文也苦不堪言,以至造成了恶性循环。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摆脱这种难堪的处境,变师生的痛苦为快乐呢?  一、先放后收,天然去雕饰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把宋代推行的“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收节”
西北“花儿”作为中国西部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诸多民歌乃至世界民歌艺术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性口承文艺,也是最富有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