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实践课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说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占到了一定比例。但是理论课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对实践课的教学有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理论课的教学一直感到头疼或者是无从下手。理论课的概念性较强,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太多,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的时候,方法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讲得累,学生听了也累,学生经常听了一头雾水,课堂反馈的方式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针对这些问题,把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任务。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教学体验与探索,我觉得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理论课知识点基本都是“原理”、“概念”等等,如果教师一开始照本宣读,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是不愿意去认真听,而是这些原理、概念离他们比较远,他们听不明白,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比较低。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为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学习信息技术必修模块《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节典型的理论课时,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讲信息的获取过程有哪些,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我结合身边的例子,查找明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来回答如何才能得知天气情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学生回答“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引入获取信息需要哪些过程?最后学生总结“获取明天的天气情况”属于“定位信息需求”;“网络,电视,报纸,电话等等”属于“选择信息来源”;“用网络查找天气情况”属于“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天气晴好”属于“评价信息”。这样把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亲切感。
  二、根据前后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章每一节与前后知识点都有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前后知识点,让学生温故知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花几分钟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这种方法无可厚非,肯定是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不用刻意的花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回顾,这样既使得学生不必害怕老师让其回答问题,又能让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点,还可以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营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自在。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必修模块《3.1信息加工概述》时,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搜索引擎查找钓鱼岛的历史及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因为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每个学生查找的结果不一样,那我们要对所查找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分析等等,这样就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信息的加工。在讲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时,我让学生利用初中所学的WORD知识,编辑一个关于钓鱼岛的电子小报,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的不那么美观,我乘机给他们讲解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我们要学习的文本信息的加工,到那时我们可以对电子小报进行美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一般过程。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适当动手操作
  在上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时候,很多教师认为理论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不需要操作。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可以深挖教材,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既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各种技能。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基础的时候,组成网络的硬件设备时,让学生自己在机房中去发现有哪些网络设备,并了解设备的作用,比如网卡,交换机,网线。在讲把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网线,连接网线,设置网络参数,连接网络。
  四、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一刀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等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做,后进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必修模块《1.1信息及其特征》时,我便组织学生在掌握信息定义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信息的一般特征。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产生竞争意识。
  五、进行适当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这节课学习的情况。理论课的评价跟实践课有区别,实践课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来进行评价总结,理论课却不行。在进行理论课评价的时候,可以把评价和课堂作业相结合。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编写的本节课的同步练习来完成。学生既可以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情况,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练习的成绩来获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好的练习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步。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是本人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各位同仁能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得学生像喜欢上实践课一样喜欢上理论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变化和我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影响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人们传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应用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主要传授课本知识,讲解化学规律。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重点也包括了养成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提倡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认识化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相关问题上能做出科学,理智的思考和判断。科普知识的讲解就是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解各种科学知识。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而教材更新缓慢,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然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实施教学评价,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对如何实施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希望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反思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