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滴文化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水滴文化的课程实践中,笔者任教小水滴信息技术社团的校本课程。本文针对现在部分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模拟操作的模式,而该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判断、处理和利用信息。要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就要注意 “生本化”。本文试图结合具体案例《藏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我校小水滴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第八课),就如何构筑以生为本的高效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的初探。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程实践;生本化
笔者在农村小学从教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从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学校设备日渐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巨大,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甚至从来未接触过计算机。笔者也从最开始信息技术照本宣科的教,通过近年学习与教研,现在逐渐开始了信息技术“生本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既能享受信息现代化带来的快乐,又能独立自主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数字化学习: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曾经说过:“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低,好奇心强,一旦接触新的事物就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兴趣往往在一些电脑动画或者电脑游戏上,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往往是疲于应付,只求“完成任务就好”,每一次的控屏操作,换来多是学生的怨声哀悼。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等数字化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的内容中来。
以水滴校本课程《藏在生活中的幾何图形》为例,笔者设计了课前交互式微课。该微课结合我校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在我校进行了一场眼力挑战赛,微课里的参赛选手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我们课上的学生积极举手帮助他们闯关。微课以动画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投入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生本化”,学生通过协助或者扮演微课里的角色,思考,探索完成闯关任务预习本节课相关知识,为本节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铺垫。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把生活中的事物过渡到这节信息技术课中,让部分信息技术知识不再抽象,更加易于没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接受。
二、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素养
(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活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伴随着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让学生减少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以本课为例,本课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在对该教材进行了分析后发现矩形工具相较于椭圆工具,对位更加简单,所以把第一个任务设置成:如图画两个并在一起的蓝色填充矩形,小组讨论,画出来的像什么?
任务一:第五小组画出的冰箱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程实践;生本化
笔者在农村小学从教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从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学校设备日渐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巨大,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甚至从来未接触过计算机。笔者也从最开始信息技术照本宣科的教,通过近年学习与教研,现在逐渐开始了信息技术“生本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既能享受信息现代化带来的快乐,又能独立自主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数字化学习: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曾经说过:“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低,好奇心强,一旦接触新的事物就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兴趣往往在一些电脑动画或者电脑游戏上,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往往是疲于应付,只求“完成任务就好”,每一次的控屏操作,换来多是学生的怨声哀悼。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等数字化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的内容中来。
以水滴校本课程《藏在生活中的幾何图形》为例,笔者设计了课前交互式微课。该微课结合我校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在我校进行了一场眼力挑战赛,微课里的参赛选手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我们课上的学生积极举手帮助他们闯关。微课以动画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投入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生本化”,学生通过协助或者扮演微课里的角色,思考,探索完成闯关任务预习本节课相关知识,为本节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铺垫。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把生活中的事物过渡到这节信息技术课中,让部分信息技术知识不再抽象,更加易于没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接受。
二、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素养
(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活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伴随着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让学生减少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以本课为例,本课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在对该教材进行了分析后发现矩形工具相较于椭圆工具,对位更加简单,所以把第一个任务设置成:如图画两个并在一起的蓝色填充矩形,小组讨论,画出来的像什么?
任务一:第五小组画出的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