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么看,怎么办?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久推难转”。推进难度大,部分地区和领导干部“不愿意转”、不知道“向哪里转”以及应该“怎样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究竟难在何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知易行难。从“九五”到“十二五”,已走过了15年,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经济发展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系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领导干部怎样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缘何缺少动力?转变之路应如何走?
  为真实、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困惑及思考,前不久,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对在学院培训的百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8份。从样本的分布情况看,既有来自中央各部委的学员,也有来自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学员,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基本能够反映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看法。
  
  难在何处?
  
  经济发展方式“久推难转”,推进难度大,部分地区和领导干部“不愿意转”、不知道“向哪里转”以及应该“怎样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究竟难在何处呢?
  调查发现,超过7成的领导干部认为,GDP考核与财税体制不合理,是目前各地仍坚持粗放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问卷列出的主要原因中,73.2%的领导干部将其归因于“财政体制、政绩考核体制不合理,地方政府不得不崇拜GDP”,说明财政收入及GDP考核对地方强大的“指挥棒”效应;66.7%的领导干部认为“传统发展方式的巨大惯性”;39.8%的领导干部选择“资源价格长期扭曲,粗放型发展仍有一定市场”;6.5%的领导干部认为“企业税负过重,创新动力不足导致不愿转变发展方式”。另有部分领导干部补充指出,“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各级党政领导考核评价、提拔使用的机制不科学”等。
  总的来看,大多数受访厅局级领导干部认为,现有政绩考核方式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现行考核方式中存在哪些不足呢?调查结果显示,78.7%的领导干部认为“反映GDP增值的指标权重太大”。74.7%的领导干部选择“重显绩轻潜绩”,致使有些地方热衷做“表面文章”,民众无法有效共享发展的成果。53.7%的领导干部选择“‘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地方领导有时畏手畏脚,难以全力以赴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1.9%的领导干部选择“考评指标繁多”。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成的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久推难转”与动力机制缺失存在直接关系。
  在当前存在哪些阻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中,45.4%的领导干部选择“政府引导力度不够”,41.7%的领导干部选择“地方政府缺乏动力”,两者合计达87.1%,充分表明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力不足,中央也缺乏对地方政府有效激励。67.6%的领导干部选择“缺少必要的财税政策和融资方面的支持”。另有28.7%的领导干部认为,“企业积极性不高”是阻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原因。
  低碳经济已成为“倒逼”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80.6%的领导干部认为“财力投入和技术支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与资金投入不足”。66.7%的领导干部认为“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尚待提高,推动积极性不高”:62.9%的领导干部认同“企业担心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丧失竞争力”。58.3%的领导干部认为“全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不统一,还需要在思想上加以提高”。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在当前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问题中,“部分垄断集团的收入过高”成为受访领导干部最关注的问题,89.8%的领导干部选择这一选项。
  调查中,也有75%的领导干部认为“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68.5%的领导干部选择“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过大,且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53.7%的领导干部选择“资本收益过高,劳动者工薪收入过低”。34.3%的领导干部认为“一些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过高”。
  
  
  路如何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领域的深刻变革。调查中,66.7%的领导干部认为我国应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表明中国应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国民幸福的共享式发展道路,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也有47.2%的领导干部认为,我国应走“包容性增长、国民福利能够持续增进”的经济发展道路,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意识到协调发展,表明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另有领导干部补充认为中国发展的目标应是“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没有人选择“继续坚持GDP增长型经济”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经济”选项,这是一个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信号。
  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的重要标志。怎样闯出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新路呢?
  在列出的选项中,按照占比高低排序,依次是“建立健全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75.9%),完善市场准入政策(62.1%),健全金融服务政策(53.7%),创业扶持引导政策(46.3%),切实有效的扩大内需政策(38.9%);产品出口政策(31.5%),境外投资政策(20.4%),土地政策(13.9%)。另有领导干部建议: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改革自主创新的投入、分配、管理评价体系;以法律形式保护创新成果,并在財政、金融货币政策方面给予引导、扶持。
  调查结果表明,财税金融与市场准入政策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必须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而土地政策与企业创新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企业转变方式效力不大。
  国际经验证明,需求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利于实现居民消费率逐步提高,实现由外需为主向内需为主的转型。
  95.4%的领导干部指出“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尤其是中低阶层的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92.6%的领导干部选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0.7%的领导干部认同“鼓励金融创新,发展消费金融,刺激居民消费”。32.4%的领导干部认可“转变居民传统的消费理念,鼓励他们敢于花钱”;另有14.8%的领导干部认为“降低储蓄利率,降低居民的储蓄倾向,鼓励他们增加消费”。
  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89.8%的领导干部建议从长远着手,科学规划,“政府制定正确规划,积极引导”。78.7%的领导干部建议“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75.9%的领导干
其他文献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为我们描绘了2020年世界的4种迥异图景:经济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会出现更多的亚洲面孔;美国继续塑造国际秩序;伊斯兰宗教教义将挑战西方社会准则的主导地位;非国家力量带来的安全冲击,将导致因此失去人性的极权社会。  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虽然科技变革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发展,但有3个因素会决定政治结果。  首先是中国的实力及其使用方式。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很快就将主
居家防疫期间,孩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这些变化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困扰?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31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受访家长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3.0%,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占55.7%,来自四线城市的占9.5%,来自农村的占1.9%。  调查显示,97.1%的受访家长关注孩子居家学习的心理状况,其中,43.2%的受访家长非常关注。  93.0%的
问:我家宝宝两岁多,能自己吃饭,但吃几口就不吃了,要求吃水果。晚上,他不愿意吃饭,夜里要喝三次奶。如果尊重孩子的要求,我怕他以后就不吃饭了,且要求会越来越多。还有,他有时要求吃垃圾食品,我能给他吃吗?  小朱   答:食色,性也。吃饭是本能,孩子不会无缘无故不喜欢吃饭的。如果他没生病,却出现吃饭问题,可以断定他的问题是由大人造成的。孩子想吃什么、吃多少应该由他自己说了算,不应该由大人来规定。你可以
在日常称呼中,人们一般喜欢将国务院部门简称为“国家××部(委)”,如“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但如果你去看机构全称,就会发现,不同部门的准确名称,开头几个字是不同的。有的开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的开头却是“中国”,如中国气象局;有的开头又是“国家”,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这里,都有什么区别和讲究呢?  “名称的开头”,其实是个外行的说法,规范的说
我现在读小说,不会过多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而是在意其故事能否打动我。我床头总是放了几本书,每晚睡觉前翻翻,好看的作品让我一夜难眠,不感兴趣的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王跃文的新作《黄叶满地》是一篇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吸引我的有四大原因。  抓住了“上挂”这个点——信访局长、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这些年不同类型的官员被小说家写个遍。《黄叶满地》却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上挂”干部,这是一般民众
前不久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发现了恩施不少好的基层治理经验,尤其是恩施“农民办事不出村”和“村医、村教进班子”的实践,让人印象深刻。  恩施是典型的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背景下,农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不仅仅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且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应该怎样去办这些事情。恩施“农民办事不出村”,通过在村一级设立代办员,就极大地便利了村民办事。村民找代办
【策划人语】  原本低调的铜陵市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因为直指街道办事处的撤销,近期骤然升温,并引发诸多讨论:街道办是撤还是留?社区能否去行政化?如何平衡改革中各方利益关系?“铜陵模式”可否复制……  诸如此类问题,促使我们对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观察,具有了多维视角。由此,本刊把关注点聚焦在改革源头——铜官山区。作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发端于铜官山区的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6月中旬,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率团赴北京考察,他在考察总结会上指出,考察目的是为了解决南京的“五个疑问”:疑问一,大学科研院所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们有没有用?疑问二,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为我所用,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疑问三,如何对待市内外两种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要不要并如何把内外两种资源都利用起来?疑问四,把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要不要有所作为,如何有所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鄭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曾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  人生路上,不管家庭还是个人出了状况,都要赶紧处理好,然后继续前进,千万不要掉队  笔者:您是学术界公认的大牛。听说,您最喜欢的歌是《少年壮
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抑郁、辍学等问题,是缺少父母陪伴造成的。此话当然不错,但是,陪伴就是每天回家吃饭,然后陪孩子写作业吗?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定不能履行陪伴之责吗?湖南耒阳的家长钟元位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的远程陪伴把女儿一路送进了北大,一时传为佳话。  钟元位所在的村子人多地少,生活窘迫,他不得不把不满周岁的女儿留给老人照顾,自己带着妻子去广东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