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打破”激活生命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轮番上阵,但课堂依然气氛沉闷。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明显;教师责怪学生对小学科不够重视,学习功利性太强。在两种不同观点的交锋中,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于是我们不由佩服那些名师在课堂上的沉稳、睿智,感叹为何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还能不时与教师展开深层次的互动。究其根源,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愿大小是课堂有效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嘉诚先生曾用鸡蛋作过一个关于改革的生动比喻:“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而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如果能让学生靠自己从“内部”来“打破”,激活内心的渴望与需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获得一次新的生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进步、地理思维与习惯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构建出学生主动参与的地理课堂呢?
  一、以课堂教学组织和调控,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主动参与,在本文中指个体在积极需要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新观念,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激发个体的积极需要,是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教与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包办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实践和体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把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想象都剥夺了。其实,现在的中学生思维灵活,科技的发展更是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真正正交给学生,把“独唱”变为“大合唱”。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日本》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比“小日本”、“大日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称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在学生归纳不同称谓背后的原因后,教师点拨:日本是怎么把“小日本”打造成“大日本”的,其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再经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的主线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自学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创造一种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氛围,激发学生深入释疑的热情,不断把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二、以教学资源的再整合,发挥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学习目标的导引作用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要做到难易适度,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以求实现任务的适宜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教育理念迅速更新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学生的顾问、交换意见者、帮助学生发现的启迪者和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困惑时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生成联系,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学习习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他们成为“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一课教学中,倘若仍按常规“地理八股”式教学,对印度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逐一讲述,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渐渐消逝,谈不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以“印度之旅”为主线,运用“评选最佳导游”的方式,要求学生向全班介绍印度的衣、食、住、行、玩等任一方面的地理知识,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每一方面的最佳“导游”,最后教师借助板书建构《印度》一节的知识网络,这样就可以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通过教学资源的再整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以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在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
  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要求教师不仅研究怎样教,更应该研究学生怎样学,教师不仅要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习策略的培训者。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参与度不高,始终处于“被学习”状态,究其原因,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认识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特征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各种区域特征中寻找最为本质、最关键的区域特征展开讨论。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策略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加强信息整理,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描述模式。学生通过分析,掌握了青藏地区因“高”而“寒”,“高”影响气候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冬寒夏凉,作物生长期短,太阳辐射强,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影响河流(流向呈扇形分流,分属三大洋,高山冰川孕育大河成为“亚洲河流之父”);影响植被(高寒草原);影响动物(耐寒的牦牛、藏绵羊、山羊);影响土壤(冻土广布);同时也影响社会因素,如交通不便,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人口密度小,城市少,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教师通过有效的策略指导,帮助学生运用问题识别策略,分析要素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以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提高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1.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从学业内容和非学业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如进行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太湖蓝藻暴发以后”和“天灾还是人祸”为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后写出一篇小短文。教师一方面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注意分析小短文中表述的观点,以此来评价学生对水污染危机所持的态度。
  2.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标准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淡化分数意识,突出特长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成功的机会。
  4.评价方法多元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如运用“档案袋”作为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收集、记录学生自己、老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只有从学生内心的需要出发,构建“主动参与式地理课堂”,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要]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这个考点在全国及各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考卷中频频出现。那么,怎么样能够把这个考点的复习落到实处呢?怎么样才能够利用好诗词所搭建起的桥梁,拨开岁月厚重的迷雾,穿越历史长河去认识古代人物呢?结合实践,针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做一个方法上的探讨。  [关键词]人物形象诗歌鉴赏  历史人物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其设题目的在于让
[摘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一观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知道、了解、认同并践行。只有在“慢”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凸显。文章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为例,阐述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生成、感悟时间,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学科慢节奏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位叫迈克的勇士请求国王把公主嫁给他。于是国王把他带到五个房间前,说:“有一只老虎藏在这五个房间里,但究竟哪个房间里有老虎,你只有打开门后才知道。这是一只不可预料的老虎。你必须顺着次序逐个把门打开。如果你足够聪明,在打开门之前猜到哪个房间里有老虎,那我就把宝贝女儿嫁给你。”  迈克在五个房间前踱来踱去,观察一番后就思考起来。  迈克想:如果我打开前四个房间的门,都没有老虎,我就会知道老虎在5号房间
[摘 要]“微活动”是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支付等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文章尝试以“微活动”探索通过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微活动 创新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3  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等,可以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媒体依然活跃在地理课堂,并没有退出。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地理教学应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 课堂教学 地理  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主流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标准,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
[摘 要]文章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背景为例,从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即建构理解、运用多种史料即促进理解、设置阶段性的小结即升华理解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历史课堂深化学生历史理解的教学策略,认为历史理解不仅是理解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学会历史学习方法、形成历史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 历史理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
[摘要]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教学中的同辈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辈教师的合作在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对于教师的个人生命成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辈教师合作在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中的日常教学中应用广泛,既促进了日常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也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积极教育同辈教师合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
从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多年来,我常常把它变成一种语言操练,或者布置命题作文任由学生发挥。这种孤立的写作教学,使学生写作时感到无从下笔,难以用英语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我一直想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作文教学方法,却始终不能如愿。偶然看到一篇题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文章,仔细研读后,我惊喜万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正是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模式吗?我尝试了这种以读带写的教学
一个好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政治功底,而一个有深厚功底的初中政治教师会把握教学节奏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那么教师怎么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政治成绩呢?首先必须是有兴趣,如果某个初中生对初中政治学科没有兴趣,那么他的成绩就不会很好,帮他提高成绩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的政治成绩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从课堂做起,想尽一切办
[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以《辛亥革命》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历史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0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