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坚持并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方针,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重视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培训、教育等工作,将其视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干部;培训模式;问题;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学者对民族地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培训内容的关注,王峰(2006)认为,推进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工作,需要以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为重点,不断增强民族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民族干部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第二,对培训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王霞(2012)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改变以课堂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积极探索“校院+基地”、“校院+高校”、“校院+挂职”的培训模式。刘亚丽(2013)则对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机构及途径作了介绍,即专职干部培训机构、全国普通大中专院校、干部在职教育、干部的实践锻炼是当前主要的方式和途径。第三,对培训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研究,吴罗兵(2008)建议,为实现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的规模化、经常化、制度化,应该建立健全培训基地、培训设备、培训经费、培训工作规划等体制机制。[1]
国外现代培训模式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团队学习培训模式、框架整合培训模式、产学研培训模式是最新的培训模式。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加拿大奉行以顾客需求为培训导向,重视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翁文艳,2008)。英国国家政府学院本着保证教学的系统化及尊重受训人员的意见,制定合理的培训程序,设计专门培训项目(徐进,2005);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则紧紧围绕着为政府行政部门培养业务素质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高层次文官的目标开展(刘军桓,1990)。新加坡公务员培训机构较多,培训课程以菜单式和定制式为主,以应对政府机关和国际机构的挑战和需要(中组部教育局,2008)。
二、云南民族地区介绍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仅云南就有少数民族25个,15个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1545.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云南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土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培训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坚定、业务素质精湛、工作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研究设计一种稳定的、适用性强的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和模式,能极大地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民族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民族院校的特殊功能及作用推动者本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实践价值及应用前景。
三、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1)创新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方式,培养一大批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2)能有效改善我国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结构,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3)为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人才、服务社会探索新的方式和机制,提升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质量,促进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加快发展;(4)拓宽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和技术的适用性,丰富和完善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经验、技术以及方法,夯实现代教育培训的基本理论。
四、研究的主要方面
(1)针对云南民族干部培训教育的基本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经验的研究。针对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针对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的一些方式方法,比如成立少数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干部培训班、参观访问、实践学习以及民族干部交流挂职等。研究这些方式和方法对民族地区干部增强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具体效果;究这些培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2]
(2)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教育的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及课程的设计是培训效果成败的关键。而培训的内容及课程的设计则要根据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实际以及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定,既着眼于现实民族地区干部现实的应对工作的能力及素质提升,又放眼于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将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的培训需求,分类汇总这些需求,然后分门别类的将其归纳为能力及素质类型,然后再进行课程内容涉及分析。
(3)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特殊功能及培训教育民族地区干部的优势的研究。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是传播现代知识和观念、学习文化的重要场所。民族院校相比于其他高等院校,它既传递现代性的知识和观念又传承民族文化,是培养教育少数民族人才的中央场所。民族院校少数在民族教师的比例上都比较高,善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熟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与政策,懂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规律及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行为特征,使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感受到亲和力、归属感,荣誉感,进而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4)云南民族干部学院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模式的研究。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具有培训教育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先天优势,如何创新一种稳定的培训体模式以利用这种优势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是本研究的主旨内容。基于民族院校的特定优势,本研究侧重从“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以及培训内容的改进、培训方法的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合作项目的拉动、管理体制的优化这个方面方面构建起“双轮驱动”+“五位一体”的民族院校独特的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硕亮. 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谭燕萍. 克服民族地区公务员培训对策分析[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关键词:干部;培训模式;问题;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学者对民族地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培训内容的关注,王峰(2006)认为,推进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工作,需要以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为重点,不断增强民族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民族干部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第二,对培训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王霞(2012)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改变以课堂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积极探索“校院+基地”、“校院+高校”、“校院+挂职”的培训模式。刘亚丽(2013)则对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机构及途径作了介绍,即专职干部培训机构、全国普通大中专院校、干部在职教育、干部的实践锻炼是当前主要的方式和途径。第三,对培训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研究,吴罗兵(2008)建议,为实现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的规模化、经常化、制度化,应该建立健全培训基地、培训设备、培训经费、培训工作规划等体制机制。[1]
国外现代培训模式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团队学习培训模式、框架整合培训模式、产学研培训模式是最新的培训模式。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加拿大奉行以顾客需求为培训导向,重视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翁文艳,2008)。英国国家政府学院本着保证教学的系统化及尊重受训人员的意见,制定合理的培训程序,设计专门培训项目(徐进,2005);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则紧紧围绕着为政府行政部门培养业务素质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高层次文官的目标开展(刘军桓,1990)。新加坡公务员培训机构较多,培训课程以菜单式和定制式为主,以应对政府机关和国际机构的挑战和需要(中组部教育局,2008)。
二、云南民族地区介绍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仅云南就有少数民族25个,15个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1545.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云南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土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培训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坚定、业务素质精湛、工作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研究设计一种稳定的、适用性强的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和模式,能极大地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民族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民族院校的特殊功能及作用推动者本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实践价值及应用前景。
三、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1)创新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方式,培养一大批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2)能有效改善我国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结构,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3)为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人才、服务社会探索新的方式和机制,提升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质量,促进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加快发展;(4)拓宽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和技术的适用性,丰富和完善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经验、技术以及方法,夯实现代教育培训的基本理论。
四、研究的主要方面
(1)针对云南民族干部培训教育的基本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经验的研究。针对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针对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的一些方式方法,比如成立少数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干部培训班、参观访问、实践学习以及民族干部交流挂职等。研究这些方式和方法对民族地区干部增强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具体效果;究这些培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2]
(2)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教育的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及课程的设计是培训效果成败的关键。而培训的内容及课程的设计则要根据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实际以及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定,既着眼于现实民族地区干部现实的应对工作的能力及素质提升,又放眼于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将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的培训需求,分类汇总这些需求,然后分门别类的将其归纳为能力及素质类型,然后再进行课程内容涉及分析。
(3)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特殊功能及培训教育民族地区干部的优势的研究。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是传播现代知识和观念、学习文化的重要场所。民族院校相比于其他高等院校,它既传递现代性的知识和观念又传承民族文化,是培养教育少数民族人才的中央场所。民族院校少数在民族教师的比例上都比较高,善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熟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与政策,懂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规律及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行为特征,使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感受到亲和力、归属感,荣誉感,进而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4)云南民族干部学院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模式的研究。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具有培训教育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先天优势,如何创新一种稳定的培训体模式以利用这种优势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是本研究的主旨内容。基于民族院校的特定优势,本研究侧重从“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以及培训内容的改进、培训方法的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合作项目的拉动、管理体制的优化这个方面方面构建起“双轮驱动”+“五位一体”的民族院校独特的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硕亮. 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谭燕萍. 克服民族地区公务员培训对策分析[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