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转换,为何步履艰难?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整体转换进入中盘,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了整转进程。不同的地方,经济水平存在差异,运营基础有高有低,推进方式百花齐放。在本期专栏中,苏俊斌先生结合东南沿海某省Z市的整转案例,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机顶盒的成本费用如何分摊、怎么分摊?成本费用的分摊方式与后续运营存在何种关联?——这虽然是一个从整体转换启动伊始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在理论框架中得以圆满解决。希望本期专栏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各地已沉淀下大量的整转实践后,这种思考殊为必要。(来稿请发bao_ran@ccw.com.cn)
  最近,全国许多地区都在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所谓“整体转换”,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将有线电视用户分区、分片地从模拟接收方式转移到数字接收方式。一个区域的有线网络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之后,大部分有线电视用户由模拟转为数字,关闭正常的模拟信号传输,保留少量的模拟电视频道。显然,整体转换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焦点是有关各方的利益平衡,这个利益平衡的外在表现是用户与运营商的互动关系,例如用户对整体转换工作的态度是配合还是不配合,对有线数字电视是接受或者排斥等等。考虑技术发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形成与演化,这是典型的技术社会学课题。
  西方技术社会学常常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callon,1986;Latour&Law,1987)作为微观经验研究的分析框架。所谓行动者(Actor),就是与所研究的科学技术或者“技科学(technoscience)”(Latour,1987)问题相关的人或非人因素的集合体,不同行动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必须得到考虑、转译、并构成行动者之间联盟的基础,而一项科学或技术实践就是相关行动者基于利益协商的基础构成一个更大、更强网络的过程。实施整体转换,就是要在政府部门、运营商、机顶盒厂商、节目供应商以及用户等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充分的利益协商,并构成推广有线数字电视的行动者网络。考察整体转换,也就是要分析其中所涉及的相关者利益及其利益表达方式。
  作为局外人,笔者曾在东南沿海Z市亲历了一次整体转换。本文试以技术社会学视角对其间的个人观感作简单梳理,以z市的整体转换做个案分析,在这里向方家求教。
  
  同样的资费标准,不同的用户反应
  
  整体转换工作最复杂的利益关系是运营商与用户的关系,构成这个关系的基础是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性能价格比,涉及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用户承担的费用、整体转换给用户带来的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Z市在推行整体转换时执行的是省物价委员会核准的全省统一资费标准。
  上述资费标准是限制性标准,根据该标准,允许运营商收取的机顶盒成本费最多不超过345元,基本收视维护费最高不超过每月18元。只要不超过这个限制,怎样收费都是允许的,包括免费。这个标准的实质是,在机顶盒成本上,给予运营商较大的自由空间;而在未来发展上,对基本收视维护费给予了严格限制。前者影响整体转换,后者制约未来可持续发展。
  X市和Q市是与Z市相邻的同省地市,3个城市对同一资费标准的不同执行策略使不同地区用户感到了不同的费用负担。X市和Q市暂未收费,而Z市则选择了在整体转换时收费,而且同步催缴模拟电视收视费。
  Z市的居民消费能力不如相邻城市。在整体转换时,Z市有线电视用户最多需要交纳733元,大约相当于该市城镇居民当月的消费性支出。在地区经济差异明显的情况下,不同收费策略直接使Z市有线电视用户感到了较重的费用负担。笔者对少数拒绝转换的用户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他们共同的理由之一是“费用太高”。即相对邻近地区而言,显得“费用高”。在信息透明和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费用负担对消费行为的消极影响被凸显了出来。
  
  整体转换的两难困境
  
  相比暂不收费的策略,同步收费的整体转换工作肯定难度更大。在周边地区整体转换已经充分展开的情况下,为什么Z市有线电视运营商偏要选择难度更大的做法呢?
  相比周边地市,Z市的经济规模和财政收支能力都比较弱小。Z市有线电视运营商没有得到地方广电部门或地方政府的任何资金支持,势单力薄的有线运营商没有能力垫付大量机顶盒的设备成本,因此整体转换时派发给用户的机顶盒和智能卡成本只能让用户自己承担。
  Z市的整体转换,呈现出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Z市消费者平均消费能力不如周边地区,如果赠送机顶盒或者减免收视费可能更容易开展整体转换工作;另一方面,Z市政府财力弱,无法在资金上支持整体转换工作,这项公共事业产生的成本必须主要依靠市场消化。在市场“无形的手”失灵的领域,政府“有形的手”又无力矫正,只能让运营商独自面对与用户的利益冲突。在不需要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看来,用户承担终端设备的整体转换是一个奇异现象:用户自己付费买设备来让运营商更方便向自己进一步收费,而付费所得到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是早期整体转换的青岛、大连、佛山、杭州等4个典范,还是最近成功完成整体转换的城市,都是由政府或者企业而不是用户为机顶盒付费。
  整体转换的接收终端费用问题,是讨论多年的陈旧话题。
  有线运营商在与设备厂商、节目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用户等行动者构成的网络当中,处于诸多利益关系的中心。转换准备阶段,有线电视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向设备厂商、软件厂商以及节目供应商购买设备、软件和节目,搭建起数字电视平台。准备阶段投入的资金最终需要从用户的收视费上收回,这就必须迅速建立大规模的用户群体,需要大量配置数字接收终端。问题是数字电视终端接收设备应该由谁提供?网络运营商?用户?或者其他?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初期,模拟手机的价格高达两万以上,然而当时运营商并没有赠送手机,由于用户需要这项服务,所以自愿付费买手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并非基于每个用户的自愿需求,要让没有需求的用户承担终端设备的费用及后续的收视费,再低的费用都会令人觉得难以承受。运营商与用户之间通过市场纽带进行的利益协商根本无法达到整体转换的目标,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机顶盒收费
  
  在整体转换的利益相关者网络中,对整体转换影响最大的政府角色是广电总局和地方政府。前者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后者是具体实施的领导者。
  广电总局经过数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概括为24字方针:“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24字方针确定了全国有线电视 数字化的基本政策框架,也使整体转换成为有线电视推进数字化的基本做法。广电总局在总结数字化试点经验时,早已意识到用户接收终端是整体转换的一个症结。张海涛(2004)强调,“青岛模式的实质是整体转换,通过增加服务、增加收费、免费安装机顶盒,实现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关于有线电视数字化成本应该由谁承担的问题,王效杰(2007)指出,在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中,“要向用户至少免费配备一台机顶盒,这些费用主要由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中心(公司)承担,不向用户收取费用。”可见,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广电总局多年来的政策倾向是整体转换时免费提供机顶盒,同时通过改善服务提高收视维护费,全面提升有线电视业务的层次。
  在明确的政策导向之下,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组织领导整体转换的具体实施。已经完成整体转换的省市基本上都遵循广电总局的导向。例如在南京,“整体转换就是给全市有线电视家庭用户每户免费安装一台基本型数字机顶盒”。Z市所在省份是“统一配置机顶盒”,而不是“免费配置机顶盒”,也就是允许运营商在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范围内向用户收取主终端的机顶盒成本。所谓“统一配置”,是全省统一招标机顶盒,各地市运营商只能向指定范围内的厂商购买机顶盒。我们可将机顶盒收费和机顶盒免费两种整体转换办法进行比较。
  概言之,Z市整体转换面临的物价政策有两个方面:1、机顶盒可以收费,但必须向指定厂商购买。2、基本收视维护费比其他省份低。这项政策似乎可以减轻运营商在整体转换时的资金投入,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Z市而言,无疑是
  给有线运营商施加了双重限制。首先,机顶盒收费增加了整体转换的难度其次,限制了整体转换以后的持续发展。经济比较发达x市和Q市,运营商采取暂不收费的办法减轻了整体转换的工作难度,但今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制约。
  
  几点讨论
  
  在中国,广播电视带有政治属性,无法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有线数字接收终端的成本问题,不使用户直接承担整体转换的代价,这是解决公共事务的常规做法。Z市案例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如果让用户承担机顶盒成本,整体转换应该怎么做?是否应该尽量减少在整体转换时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呢?如果执行机顶盒收费,则收视维护费的征收可否适当延后?毕竟转换以后数字电视的收费管理更加容易。
  在整体转换时,面对运营商多项费用并收的做法,用户的反应有三种可能:1、接受转换,毕竟这笔费用不算真的很高,这是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2、暂时不装,继续观望;3、拒绝转换。后两种情况属于少数,但是其中不乏经济收入较高或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用户群体。这部分用户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娱乐形式丰富多样,经常使用互联网,但不经常看电视。国外相关研究表明,这部分用户恰恰是IPTV争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市场的突破口。由于目前没有竞争,Z市完成整体转换工作并无悬念。然而,整体转换的消极影响,也许已经给z市有线电视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从Z市整体转换案例中,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对广电运营商的影响大于中央部门。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广播电视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的特点使广播电视事业常常受到区域发展的局限。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只能小心翼翼地推动利益相关网络朝着发展的方向前行。
  在广电总局的政策导向下,z市整体转换是异乎常规的做法,其得失仍然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本文不试图给予评判,而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注1
  Z市整体转换时用户需求交纳的费用包括机卡成本费400元、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216元、2007年9个月模拟收视费,三项合计733元。其中模拟收视费仅限于2007年未缴费的用户,该费用是变数,随接受转换的月份推迟而增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