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西北部干枯沟地区早三叠世晚期碱性岩类的发现

来源 :地质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kjkf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性花岗岩分布于西藏羌塘北部的花岗岩带内,岩石K2O+Na2O含量达11.27%-12.02%,具高铝、高碱、低铁镁组分的特征,属碱性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性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形成该岩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加厚陆壳的中下部。反映了研究区古特提斯闭合后经历了陆内造山阶段。霞石正长岩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248.7Ma±2.6Ma,相当于早三叠世晚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是西藏西北部古特提斯造山带崩塌开始的岩石学标志。
其他文献
为研究南海南部南沙海域中生界挤压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对研究区内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生代地层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挤压变形,并在中生代末期遭
洋壳深俯冲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比较稀少,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建立新的冷俯冲带变质作用类型、探讨地幔水流体的成因、建立更广
<正>2017年9月7日,思必驰DUI开放平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思必驰CEO高始兴、首席科学家俞凯以及联想集团智能设备研发高级总监张德魁、海知智能CEO谢殿侠等行业上下游的合作伙
目的:观察长托宁、阿托品用于胸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时,对腺体分泌、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阿托品(B组)。分别观察两组在
期刊
根据1:25万琼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最新资料,对《海南省岩石地层》中的第四系道堂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在原道堂组正层型剖面上原一段与二段之问识别出沉积不整合面、超覆不整合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