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风东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对日语有着巨大影响。但鲜为人知的是佛教对日语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词汇领域,大量日语词汇都起源于佛教。可以说汉语与佛教共同孕育了日语。
  关键词: 佛教 汉字 词汇 日语
  日本在汉字传入之前本来仅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之后,日本人利用汉字创造出假名,方有文字。汉字对日本文字而言,贡献不可磨灭。同样令人惊讶的是,佛教对日语的影响非常深远。
  据《日本书纪》记载,最早把汉字传入日本的是一个名为王仁的博士。他于公元285年(应神天皇十六年)从百济(朝鲜古国之一)进入日本传播汉字和典籍。
  但是汉字真正大规模传入日本还是隋唐期间。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圣德太子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与留学僧入唐学习。而佛教虽说早在东汉就传入中国,翻译佛经的真正高峰还要属唐朝。代表人物玄奘三藏西游印度后带回了大量经书,于长安弘福寺进行翻译,至他逝世为止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可以说佛经大量被翻译与僧侣来华是恰巧处于同一时期的。很多僧侣在内地学习多年,将中华文化与佛教知识一并吸收,传回日本。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选用汉字表音,这就是万叶假名的由来。后来日本的僧侣为了抄写经书方便,把万叶假名化繁为简,创造了片假名。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弘法大师——空海上人更是对日语文字的创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说,日本文字既深受汉字影响,又深受佛教的影响。除了文字之外,日语还存在着大量佛教词汇,这些词汇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把他们当做外来语对待,彻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不少词汇却还保留着鲜明的佛教色彩。
  有一些词汇为中日共有,且意义基本相同:
  如“世界”这个词汇,佛教经常讲的“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等,这里面“世”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流逝,过去、现在、未来,即三世;“界”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分东、西、南、北、上、下等,“世界”两字就包含了整个时空。这是一个典型的佛教词汇常用化的例子。而现在我们所说的世界,既可用以指宇宙,又可用以指地球上的所有地方。“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是指每个世界的规模,按照佛经里的说法,1000个小千世界等于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等于一个大千世界。
  再比如“平等”这个词汇,它实际上是梵语sama及upeksa的意译,意为“舍”,舍去一切差别就是平等。现代意义的“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法律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另外,“翻译”这词现在听来不像佛教用词,甚至不像古文词汇,但它的确源自佛门。《高僧传译经下》:“法显于师子国得《沙弥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翻译名义集》卷一说:“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刹那”:形容极短的时间,梵语ksana,意为“时极短者”,是比“弹指”更短暂的时间单位。《仁王经》卷上谓:“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相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安心,导师,尊重,烦恼,觉悟,愚痴,障碍,信心,等等,这些词语的出处无一不是佛经。尊重,出自《无量寿经》:“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烦恼,出自《华严经》:“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障碍,出自《圆觉经》:“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信心,出自《金刚经》:“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极乐世界,意思是非常理想,脱离苦难的世界,这个词语更是见于诸多佛经,如《华严经》:“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如《观无量寿经》:“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词汇的来源大致都是佛经被翻译成中文后被日本来华的僧侣传入日本的,在中日两国被同时使用,历经千年仍广泛出现在如今的语言生活中,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日本在吸收这些词汇的同时,也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有些词汇的含义已经发生了转变,这和佛教在日本的流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佛教在中国大陆地区流传后就法门众多,产生了众多流派。比如禅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等等。佛教传入日本后,结合本土的实际,产生了新的宗派。比如真言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等等。纵观日本佛教,教理上多源自中国宗派而发展,然而在修行实践上则趋于易行及通俗化,如真言宗、禅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等的盛行。佛教词汇在这其中,意义自然也发生了转变。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成佛”这个词汇。成佛,佛教术语,菩萨因位之万行究竟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佛教的说法,目前娑婆世界里仅有释迦牟尼一人。而日本民间常以死者得到超度,谓之“成佛”。这个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和佛教在日本的世俗化是离不开的。特别是明治维新后,1872年政府公布了“从今往后,僧侣食肉、娶妻、蓄发等悉听尊便”的“太政官令”,取消了一切政治制约,实行宗教自由化政策。日本佛教界被迅速染上了世俗的色彩。本来“成佛”本意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在日本死后走得了无牵挂,就可以说是成佛了。另外,日语中存在不少中文中没有的词汇,比如大袈裟。袈裟巴利语kasa^ya或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在佛教之中,袈裟非常重要,据称穿着袈裟有“菩提上首”、“处众人天”等十种利益,是僧侣重要的法衣。在佛教早期,袈裟还是僧侣日常穿着之物,但传入中国后,而是成为一种用于正式仪式场合的庄严、华美的装饰用的衣服。日语大袈裟(おおげさ)是指夸张,过分之意。因为袈裟在唐朝已经是很隆重的法衣,非重要场合不着。袈裟再加上一个“大”字,有了小题大做之意。其他比如“一期一会”,“御驰走”,“马鹿”等词汇无不脱胎于佛教文化。
  纵观历史,会发现语言文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日本文字在吸收中文创造文字的时候,也一并吸收了当时的先进文化包括宗教文化。没有汉字的哺乳,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估计会被大大延后,但如果没有佛教文化的滋养,日本词汇就不会像今天这般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林忠鹏.佛教的传入对日语的影响.
  [2]王玉辉.佛教词汇与日本语言.
  [3]张秀华.略论佛教文化对日本语言的影响.
  [4]佛教成语.
  [5]佛教典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忽视课程目标,只关注文本内容,其教学行为只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有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确定的,忽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目标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制定准确、恰当、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
摘 要: 美的事物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共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摸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能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让美在学生的心灵绽放,让中职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 途径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辞兼美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课堂美起来,让美在学生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老师讲好一堂课,而是让学生怎样学好一门课, 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配角,那这样的教学就是一种失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认真听讲”转化为“认真自学”。  一、 改变教学过程中的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合作探究、多维互动”历史教学策略的分析,指出在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多维互动”的历史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阐述了“合作探究、多维互动”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策略 《新中国外交》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
摘 要: 对于生命有限的人而言,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有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概念。人一生的整体发展中又存在很多的阶段特征。发展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也不是指人的各个方面的同步发展。人是发展的对象,发展的直接目的是研究我国教育的问题,培养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我们应该从人出生的起点开始考虑人的发展。应该考虑从起点获得哪些品质有助于发展人的问题意识,使人无论处于现实物质社会
摘 要: 自从实施高考自主命题以后,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在众多自主命题省份中保持其独有的特色,颇受众人瞩目。作者以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为切入点,再结合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分析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供大家参考与评议。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 思辨性 隐性 多义性  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备受关注,在新浪网发起的作文调查榜单中,安徽作文题高居“最坑爹”、“最寓意深远”、“最给力”三
摘 要: 一名智慧的老师,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因势而导,唤醒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使其享受真正的快乐。一名合格的教师,完全有能力带领学生发现自然之壮美,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一名普通教师,只要坚持说真话求真理,就一定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多自由清新的空气,使学生身心舒展。  关键词: 语文大课堂 快乐教学 说真话 求真理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他的成绩好或者不好,要看他的知能(包括思想
摘 要: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生产、管理、服务领域中高级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职场英语课程,突出高职英语教育的职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成为各地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IT职场英语为例,从背景和功能、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探讨研究高职职场英语课程目标,推动构建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职场英语课程。  关键词: 高职院
摘 要: 追求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种幸福。现在的新课堂改革,就是要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和谐美 教学尝试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魅力,体会发现生活中蕴涵的
问题化教学(PEI:Problem Enriched Instruction)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1]。  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是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要求教师创设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