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A基因对喉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lA基因对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将E1A基凶及其空载体转染至人Hep-2细胞,经RT-PCR法鉴定获得含ElA的阳性兜隆.设未转染组(PBS)、转染空载体组(Ad-β-gal)和转染组(Ad-E1A),分别给予6 MVx线单次照射0、1、2、4、6、8、10 Gy,成克降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D0、Dq、α、β值以观察E1A基因对Hep-2细胞放射敏感件的影响.设PBS组、Ad-β-gal组、Ad-E1A组、PBS+照射组、Ad-β-gal+照射组、Ad-E1A+照射组,单次照射6 Gy,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EGF)水平并半定量VEGF以初步探讨机制.结果 转染后的阳性克隆细胞RT-PCR结果显示E1A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并且稳定表达.Ad-E1A组、Ad-β-gal组、PBS组细胞的D0值分别为0.86、1.96、1.98 Gy,Dq值分别为1.02、1.97、1.99 Gy,α值分别为0.536、0.112、0.104(Gy-1)和β值分别为0.521、0.137、0.125(Gy-2).PBS组、Ad-β-gal组、Ad-ElA组、PBS+照射组、Ad-β-gal+照射组、Ad-E1A+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1.18%、2.16%、2.55%、2.96%、4.96%.Ad-E1A组、PBS+照射组、Ad-βgal+照射组及Ad-ElA+照射组VEGF的表达水平较PBS组及Ad-β-gal组低,且Ad-E1A+照射组表达最低.结论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E1A基因的喉癌细胞系.EIA基因对人喉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Eclipse与Pinnacle3 V 7.4f两种TPS对仿真体模、患者及均匀组织体模的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两种TPS进行非均匀组织计算的结果差异,并与均匀体模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患者、仿真体模以及均匀体模的CT图像利用两种TPS作相同计划,比较临床常用指标(肺V20和V30计划靶区的D95以及等中心点和等中心层面内8个兴趣点的剂量)的结果差异.结果 对患者及仿真体模而言,虽
唾液中的表皮生长凶子(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在保持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及促进黏膜损伤的愈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唾液中EGF浓度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调强放射治疗(IMRT)理念最初由Bjarngard与Kijewski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1982年Anders及其同事在旋转治疗中通过调整射束实现剂量均匀环面被视为现代IMRT的开始.IMRT技术至今已发展了20余年,在实现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1]。
期刊
近日,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朱广迎教授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罗京伟教授副主编、殷蔚伯教授主审、全国众多著名放疗专家参与编写的《放射肿瘤学》(第二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氟达拉滨对人肾乳头状细胞癌(RPCC)标本和细胞系STAT1表达的影响,探讨氟达拉滨成为新类型放射增敏剂--基因型放射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微点阵基因芯片技术对137例人RPCC标本和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STAT1表达检测,利用基因芯片操作系统(GCOS 1.4,Affymetfix)以靶信号500作为总体标定值进行质量检验,并利用变性凝胶电泳进行质量评价.用Western印
由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主办,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培训班(Imaging for Target Volume Determination in Radiotherapy)于2008年4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江西大酒店成功举办。
期刊
期刊
放疗是最主要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大约65%~75%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接受放疗[1].常规放疗为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使治疗剂量难以达到完全杀死肿瘤细胞要求,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由于重离子不但具有优越物理剂量分布,且有良好生物效应[2],因此重离子放疗被誉为是面向21世纪的肿瘤治疗技术.其中碳离子又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放疗用射线[3].笔者就碳离子肿瘤治疗技术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观察诱导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每周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56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予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加卡铂(AUC=5~6第1天)诱导化疗2~4个疗程,化疗后3~4周内开始3DCRT,剂量在满足V20≤31%,脊髓≤50 Gy的条件下给予尽可能高(平均60.75 Gy),联合每周紫杉醇40 mg/m2同期化疗.结果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