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流现代化新馆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方多情土地,她富有“耸峙岩疆”的雄威,也享有“塞北明珠”的美誉,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她就是古老而神奇的宣府古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如今的宣化区为张家口市辖区,是京、津连接冀、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宣化既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军政治所,又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十分丰富。
   为了更好地承载与记录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明,宣化区档案局借助中央出台的《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档案建设规划》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宣化区国家档案馆建设规划,得到宣化区党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开始启动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建设,2013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新档案馆达到国家县(区)一级档案馆标准,成为具备“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利用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利用中心”五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性档案馆。
  功能完备的档案新馆
   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座落于宣化区行政办公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利用。新馆占地2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53平方米,为8层框架结构。依据建设部、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宣化区档案新馆设计综合考量宣化区城市人口数量、城市规模、馆藏数量以及今后30至50年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新馆建筑造型为紧凑L古币造形,主体凝重大方,又不失现代韵姿。新馆在功能分区上,将档案保管、对外利用、数字化开发、爱国主义教育与业务培训等多方面工作充分考量,使新馆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为确保档案安全,档案库房配备了先进的设备。1200组密集架整齐划一,温湿度控制装置确保档案库房处于恒温恒湿状态,环保洁净型自动灭火系统在无毒无害无污染方面效能卓越,确保档案完好无损、双重保障的防盗监视设备以及自动感应水淋式消防设备等等,在当前环境下尽己所能将库房建设的更加安全化、先进化与便利化。新的档案库房在充分接收现有档案的基础上,留足至少50年档案存贮空间,为今后的档案接收垫下良好基础。
   为了方便档案利用和更好地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和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新馆将三层开辟成对外服务区,主要设置了档案利用服务区和档案展览厅等对外宣传服务区域。利用服务功能区设有接待室、阅览室、自助服务柜台,由档案管理股和查阅接待室负责接待,根据利用者需要提供文档查阅服务。在对外利用服务功能区专设了图书地方志馆,上架图书资料,不仅为科研编纂工作者提供场所,而且也为利用者查档之余休息,开辟浏览放松场所。
   与服务区相配套的是档案展览厅。目前展厅主要布置有《宣化历史沿革》、《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葡萄园溯源》、《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关怀》、《抗日战争胜利图展》、《聚集发展的宣化产业》、《古韵与新貌》六大板块,充分展示宣府古城的历史风貌与沿革。成为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日益丰盈的档案资源体系
   在下力做好新馆建设的同时,宣化区档案局秉承“为国守史”的历史重任,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档案馆藏数量实现几年一个跨越的成倍数增长。2002年,受库房因素制约,宣化区馆藏档案只有15091卷。2005年馆藏档案达到了37200卷,图书资料3966卷册;截止2010年底,馆藏档案达到74800卷,与2005年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目标,以件为单位的档案达到18938件,对比2005年,增幅达到307.68%。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区档案局注重馆藏结构的不断优化,重点加强了“三重一特”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档案资源,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懈的努力,涉民档案数量大幅增加,改变了长期以来馆藏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截止目前,宣化区档案馆接收婚姻档案6673卷、林权档案1330卷,破产企业档案15600卷,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档案2300卷。在优化馆藏资源的同时,宣化区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发挥了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社会反响强烈。先后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制作图板52幅;举办宣化区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反映宣化区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制作各类图片300余幅。同时依托档案资源为宣化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大量图片和历史资料。
   日趋合理、不断丰满的档案馆藏也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宣化区档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收获期,近年来先后完成《中共宣化区党史》、《宣化区志》、《宣化区年鉴》、《宣化区大事记》,以及《宣化府志》和《宣化府志导读》、《宣化方言》等的出版发行工作。其中《中共宣化区党史》及《宣化区志》分别荣获张家口市第五、第六届社会科学专著二、三等奖。这些编研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为当地经济发展,为营造人文环境,起到了助推作用。“十一五”期间提供档案利用5340人(次)、档案资料10000余卷(册)。尤其在土地利用、婚姻登记、上山下乡等涉及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档案的利用更加突出。
  不断创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新馆建设的推进,宣化区的档案现代化进程也在大幅度前进。着眼于工作发展和未来需要,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的数字化工程,构筑起档案形成接收、利用、发布档案信息的综合体系——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档案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将实现网上档案收交和在线利用,解决现行电子档案无法接收而增加历史负担问题,形成覆盖区档案馆与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2014年先行完成对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等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按照涉及档案资源复杂程度和任务轻重实际,逐步完成对其余单位入接工作。这一系统的运行将为全区的档案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更为广阔、便捷的平台。
   宣化区连续七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建设。近年来,宣化区档案局、馆先后荣获了“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系统整体形象最佳局馆”、“全市文明单位”、“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宣化区档案局馆长韩铁被授予河北省档案事业“功勋杯”,这是河北省对全省档案工作成绩突出者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宣化区档案局工作的充分肯定。着眼未来,宣化区的档案事业必将伴随着这座历史悠久古城的发展而前进,书写出宣化区档案文化的新图景。
其他文献
安平县新档案馆占地面积2032.8平方米,为四層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660.36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1345平方米。总投资82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26万元。该项目于2014年6月开始前期筹建,2015年7月开工建设,今年5月竣工,并于近日完成搬迁。新档案馆投入使用,不仅能较好地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还能满足未来30年接收档案需求。 (安平县档案局)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介绍,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私营企业达到18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285万,从业人员2.73亿,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档案。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公企业档案管理尤其是中小企业档案管理,普遍存在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保管不安全、利用不方便等问题。高德康表示,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是加强
2016年1月25日,昌黎县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闭幕,县档案局局长何志利作为优秀委员,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何局长所做的工作一直与昌黎文化并肩前行,具有前瞻性。”的确,何志利同志自从2006年到昌黎县档案局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存古纳今、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以兰台为家,带领全局工作人员,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档案工作连年迈上新台阶,昌黎县历史文化得以逐渐普及和弘扬。昌黎县档案局多次
20世纪,伟大的民主斗士马丁·路德·金尽其一生的热情与追求,呐喊出了世纪名言“I have a dream”。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人的本性,梦想是人类永恒创造的源泉所在。人人都有一个绚丽的梦,这是一份美好的期待。2008年,我们正在路上,一路期盼,一路放飞梦想。在《奥文赛场》这片自由天地里,等待着我们一同见证同学们五彩缤纷的梦。  ——编者    时间:2008年1月1日前夕  地点:大钟楼  人物
牵手梦想的引子  时光回到2018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福建一处红军烈士陵园依托“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的消息被河北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听到。那会儿,谁也没有料到,这条消息竟然牵连出一个念头,并成为了日后一项活动的引子,在河北大地上产生了巨大轰动。  据民政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牺牲,但其中仅有193万人留有姓名,而在这些留有姓名的烈士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
在人生事业的成长道路上,如果能遇到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那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我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的良师益友,那就是《档案天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电厂一名电气检修工,工作之余喜欢涂文弄墨,搞点研究探讨。为了及时了解电力产业信息,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我养成阅读各类报刊的习惯,1995年下半年,《档案天地》走进我的视野。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她”,便被其精彩
编者按: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
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档案馆和东北大学合作研究区域工业档案资料,《秦皇岛港藏民国时期开滦英文人事档案整理与研究》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并接收进馆。该书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秦皇岛港藏民国时期外文人事档案的翻译、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人事档案翻译及整理”,下编为“人事档案解读及研究”。比较完整地翻译和介绍了一定时期英人管理下开灤秦皇岛港的“人
(主持人):  这是一份由晋察冀支部和冀中支部联合发起的提请书(图一),结尾处的两个名字——宫本哲治和田中都是日本人。  在提请书里这样写道:“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战争,已有6年,反战厌战情绪高涨,这时在边区如能规定并发表优待日本逃战避难军民的规定,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有贡献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这份提请书的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短片解说):  1940年
6月8日,省档案馆与省卫健委举行疫情防控档案交接仪式,1万余件河北省疫情防控档案全部接收进馆。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尹爱东、省委办公厅副厅级督查专员曹树成、省档案馆副馆长刘学圃参加了交接仪式。  自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疫情防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省档案馆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做好疫情防控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