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形式的“突出”中感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审美世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97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提出来的概念,也有译者译为“前推”。所谓“突出”,就是作者出于审美目的对标准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扭曲与变形,用穆卡洛夫斯基的原话说就是:“诗歌语言的作用就在于为话语提供最大限度的前推。前推是与自动化相对的,也就是非自动化。”
其他文献
不远的过去,我们还是只能手捧报纸书籍,或者围坐在电视机前,获取有用的资讯。而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网络语言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种必需品。也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分类  文字的形成是因为生活交际的需要。网络语言的出现同样是因为网络交流的需要。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网络中用于交流、沟
长期以来,新闻教学一直以知识为本位,采用“单篇讲解 练习考试”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1],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基于此,2017年在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教材设计了全新的新闻单元学习形式
动物以新彩工笔绘画、通过描绘动物造型、色彩、线条、体现出动物的骨骼、皮毛、眼神等自然形体逼真传神、韵味清新。而配景则以粉彩写意手法来表现,产生自然情趣、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