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生命教育型教师,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专业素养,是学校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提出了生命教育型教师的素质要求、素质培养、人文关怀以及自主发展四个方面,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生命教育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培养;专业素质;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王璞玉(1986-),男,黑龙江鸡西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英语教学部,助教。(天津 30163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88-02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即生命教育。历经四十余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对于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目前关于学生自杀、暴力以及沉溺于网络等恶性事件常见于媒体和报端。为此,教育界针对生命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命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相对滞后,学者多数围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未真正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培养生命教育型教师,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是学校成功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和保障。[1]
一、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阶段,校园中关于学生自杀、暴力和戕害生灵等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和学业的成功,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这种错位的价值追求最终导致人们仅学到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在全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同时,物化教育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令人堪忧。[2]
当今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而是一味地注重成绩,把他们当做是培养的工具。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且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从更深层面去关爱他们的生命和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命教育专业知识,正确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现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
生命教育并非是一门相对独立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体来讲,生命教育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伦理学、人文学科甚至是体育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既有其独特的内涵,又不失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对生命教育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要严格规范言行、锤炼品格。
二、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人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应该让自己具备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其次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最后还要确立正确的课堂角色意识。[3]
教师能否正确的看待生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是否不断的追求人生真理,将深刻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生命教育型教师,应该拥有健康的生命意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应该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做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应该愿意与学生一同经历和分享关于人生的情感与体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提升自我的生命意识。
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想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功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生命教育知识。生命教育并非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生命教育知识。[4]作为学校来讲,应该建设全新的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学校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都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学校教育中加强人文学科的推广也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生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开拓人文教育领域,在提升教师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其人文修养。在教育教学中,应突显生命教育的人文性,有效实施生命教育课程。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生命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生命教育在当代的教育领域可谓是一个新鲜事物,无论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和师资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那么,培养生命教育教师则是生命教育成功推进、实施的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专业的生命教育素养的教师团队,才是生命教育在学校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生命教育教师的人文关怀
关爱教师的生命与成长是生命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的教育有过于物化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偏向于知识的传授,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教师职业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变成了训练机器。应试教育脱离了生命之源、漠视生命存在,最终导致师生不能够真正体悟生命的意义。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关注人的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重新解读生命的含义。
教育是一门艺术,且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一直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领航的作用。在社会范畴之内,教师的职业角色一直被人们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会产生诸多矛盾。在这种重压之下,许多教师在付出与回报没有构成正比时,容易忽视自我本身的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既降低了教师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环境。因此,若想真正改变现有的恶性循环局面,就需要关爱教师的生命和成长,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5]应该注重关爱教师的生活和健康。 近年来,关于教师压力过大,造成身体情况严重下降,甚至是死亡等事件屡见不鲜。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既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同时也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职业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如“春蚕、蜡烛、园丁等”具有强烈牺牲精神的比喻。教师职业虽然高尚而特殊,但他们也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人,因此,社会应该给予教师多一点理解与关爱,使其生命能够在一个自由轻松、充满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缺失。比如,在全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师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从正面的角度去审视生命的意义,多涉猎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真正懂得生命的含义,明白如何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只有教师自身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意识到关爱自身生命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6]如果一名教师不懂得欣赏自身燃烧所绽放出的光彩,不懂得欣赏自己生命托起的一颗颗星星组成的灿烂星空,那么,教师的付出和奉献则没有任何意义。
四、生命教育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学校中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仅靠社会和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生命教育要想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改进,使生命教育教师能够得到自主的发展。
确立全新的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生命教育课程与教材的研发。在学校中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到理念先行。生命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确立全新、完善的生命教育理念则显得尤为重要。
新理念下的生命教育,应该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主体,关注师生的自然生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师生平等,多一些互动与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参与到生命教育的学习中来。作为学校而言,应该定期为教师提供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讲座与交流机会,[7]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在这种研讨活动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关于生命教育教材的建设,给出提议与方案,以供生命教育课程的改革。[8]
五、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明确生命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生命情怀,拓展其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重构其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建设一批研究型生命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徐生梅.王文广.关爱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另一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8-141.
[2]陈梦然.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标准[J].高校教育管理,2013,(3):63-69.
[3]张辉.关爱教师——生命教育发展的另一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6-48.
[4]肖川.生命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事业[J].青年教师,2012,(6):16-17.
[5]万淼.润泽生命:生命教育视角下的现代教师素质[D].开封:河南大学,2002.
[6]眭依凡,陈丽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J].江西教育科研,2007,(3):64-66.
[7]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07.
[8]赵丹妮,张丽颖.生命教育教师的课堂角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培养;专业素质;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王璞玉(1986-),男,黑龙江鸡西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英语教学部,助教。(天津 30163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88-02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即生命教育。历经四十余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对于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目前关于学生自杀、暴力以及沉溺于网络等恶性事件常见于媒体和报端。为此,教育界针对生命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命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相对滞后,学者多数围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未真正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培养生命教育型教师,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是学校成功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和保障。[1]
一、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阶段,校园中关于学生自杀、暴力和戕害生灵等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和学业的成功,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这种错位的价值追求最终导致人们仅学到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在全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同时,物化教育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令人堪忧。[2]
当今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而是一味地注重成绩,把他们当做是培养的工具。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且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从更深层面去关爱他们的生命和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命教育专业知识,正确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现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
生命教育并非是一门相对独立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体来讲,生命教育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伦理学、人文学科甚至是体育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既有其独特的内涵,又不失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对生命教育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要严格规范言行、锤炼品格。
二、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人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应该让自己具备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其次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最后还要确立正确的课堂角色意识。[3]
教师能否正确的看待生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是否不断的追求人生真理,将深刻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生命教育型教师,应该拥有健康的生命意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应该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做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应该愿意与学生一同经历和分享关于人生的情感与体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提升自我的生命意识。
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想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功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生命教育知识。生命教育并非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生命教育知识。[4]作为学校来讲,应该建设全新的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学校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都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学校教育中加强人文学科的推广也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生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开拓人文教育领域,在提升教师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其人文修养。在教育教学中,应突显生命教育的人文性,有效实施生命教育课程。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生命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生命教育在当代的教育领域可谓是一个新鲜事物,无论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和师资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那么,培养生命教育教师则是生命教育成功推进、实施的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专业的生命教育素养的教师团队,才是生命教育在学校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生命教育教师的人文关怀
关爱教师的生命与成长是生命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的教育有过于物化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偏向于知识的传授,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教师职业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变成了训练机器。应试教育脱离了生命之源、漠视生命存在,最终导致师生不能够真正体悟生命的意义。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关注人的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重新解读生命的含义。
教育是一门艺术,且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一直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领航的作用。在社会范畴之内,教师的职业角色一直被人们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会产生诸多矛盾。在这种重压之下,许多教师在付出与回报没有构成正比时,容易忽视自我本身的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既降低了教师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环境。因此,若想真正改变现有的恶性循环局面,就需要关爱教师的生命和成长,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5]应该注重关爱教师的生活和健康。 近年来,关于教师压力过大,造成身体情况严重下降,甚至是死亡等事件屡见不鲜。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既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同时也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职业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如“春蚕、蜡烛、园丁等”具有强烈牺牲精神的比喻。教师职业虽然高尚而特殊,但他们也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人,因此,社会应该给予教师多一点理解与关爱,使其生命能够在一个自由轻松、充满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缺失。比如,在全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师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从正面的角度去审视生命的意义,多涉猎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真正懂得生命的含义,明白如何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只有教师自身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意识到关爱自身生命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6]如果一名教师不懂得欣赏自身燃烧所绽放出的光彩,不懂得欣赏自己生命托起的一颗颗星星组成的灿烂星空,那么,教师的付出和奉献则没有任何意义。
四、生命教育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学校中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仅靠社会和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生命教育要想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改进,使生命教育教师能够得到自主的发展。
确立全新的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生命教育课程与教材的研发。在学校中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到理念先行。生命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确立全新、完善的生命教育理念则显得尤为重要。
新理念下的生命教育,应该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主体,关注师生的自然生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师生平等,多一些互动与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参与到生命教育的学习中来。作为学校而言,应该定期为教师提供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讲座与交流机会,[7]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在这种研讨活动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关于生命教育教材的建设,给出提议与方案,以供生命教育课程的改革。[8]
五、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明确生命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生命情怀,拓展其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重构其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建设一批研究型生命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徐生梅.王文广.关爱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另一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8-141.
[2]陈梦然.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标准[J].高校教育管理,2013,(3):63-69.
[3]张辉.关爱教师——生命教育发展的另一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6-48.
[4]肖川.生命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事业[J].青年教师,2012,(6):16-17.
[5]万淼.润泽生命:生命教育视角下的现代教师素质[D].开封:河南大学,2002.
[6]眭依凡,陈丽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J].江西教育科研,2007,(3):64-66.
[7]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07.
[8]赵丹妮,张丽颖.生命教育教师的课堂角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