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刺激神经调节机制与机体炎症调控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与病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穴位刺激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在调控器官功能和重塑生理稳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皮穴位刺激目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在抗炎镇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穴位刺激可以激活特定的神经元网络以达到器官功能保护和缓解炎症的效果,这为穴位刺激在神经系统控制炎症及其在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了有力证据.然而,目前尚未明确穴位刺激发挥上述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在穴位刺激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讨论穴位刺激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的具体调节作用及H 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浅析穴位刺激对神经元网络及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针对功能异常线粒体的选择性降解机制,在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等.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定义、线粒体自噬的两大类活化启动机制(包括泛素依赖型和受体依赖型两大途径及其分子通路)、线粒体自噬水平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过程)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案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以优化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选择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III级,年龄80~92岁,随机分为3组(n=30):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组(S组)、腰-骶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S组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骶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