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风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逐渐从虚拟经济逐渐向实体经济危机的转变,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式,如何使大学生能顺利的走出困境,如何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对策
作者简介:冀晓东,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35-02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需要
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都要对自己的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虽然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统一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祖国前途和命运掌握在青年手中,所以,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其意义相当重大。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经济实力的竞争、国防实力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竞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这个民族必然缺乏凝聚力,这个社会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路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所以,当前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各种观念相互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淡化国家意识,丧失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失去对于传统的认同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开始盛行等。价值观是一个人内心评判的准绳,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抱着消极的不健康的价值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灌输,而且还要会引导。邓小平对于一些青年人对社会的某些现状不满,他说:“这不奇怪,也不可怕,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不好好引导就会害了他们” 。
加强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分寸,替别人想问题、处理问题,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也能在行动上得到体现。所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坚定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美国金融危机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原因,由于新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产生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危机和生活方式危机。一直以来,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利用他们的经济强势向世界各地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被他们称为“普世价值”,中国人一度也热衷于崇尚物质,超前消费来享受生活,我们的价值观念也被逐渐诱导,以前的勤俭持家,节约朴实,现在也少之又少了,一些青年热衷于消费,觉得超前消费非常时尚。吃饭就吃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喝饮料就喝美国的可口可乐,看电影就看美国好莱坞的大片,生活中充斥着资本主义的色彩。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入侵,现在好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有所偏见,觉得其理论有所过时,而且这些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难道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真的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么?答案是否定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剂清醒剂,给美国和西方国家来了当头一棒。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指导未来社会主义前进的科学理论。
(二)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竞争意识有所增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这时候一些用人单位也“乘火打劫”,提高用人标准,要有工作经验,正规大学毕业,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都成了他们的砝码,这时候的大学生更加体会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在当前,只有自己有了实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务实心理使大学生价值观更倾向于功利主义
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更加恶化,2011年《经济蓝皮书》分析指出,2011年需要解决700万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在压力面前,一些大学生在观念上发生了转变,逐渐具有功利化倾向。古代儒家就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也是当代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不过,功利也不能完全被否定,马克思曾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这里说明功利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倾向于功利主义,大学生由注重理想变为了注重现实,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时会先考虑自己,对于一些错误行为会违背基本的道德,在找工作时更多的是通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来实现,而不是首先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来争取。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来到了高校,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是很清晰,所以需要学校相关人员来帮助大学生传道解惑,让大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虽然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做的比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在教育观念上有一些误区。一些学校在大四时才做职业生涯规划,本人认为如果能早点做这个培训效果会好些。如果高校能在四年内连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效果肯定会更好,因为对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期的一个过程。高校可以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励志演讲,鼓励大学生有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信息,逐渐大学生就会有这种就业的意识,而不是天天没有目标的在学校读书。
(二)大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已经逐渐变为了“一线建设者”的身份,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放下自己的身段,敢于去基层工作。大学生普遍愿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而普遍不愿意在西部偏远地区就业,但是这些地方却有很大的就业缺口,而发达地区人才济济,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希望的工作地点时,38.97%的同学选择在大城市,34.36%的同学选择在中小城市,6.15%的同学选择在欠发达地区,3.59%的同学选择在国外工作,16.92%的同学选择回家乡工作。大学生要更加务实一些,要有魄力敢于在基层干起,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好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起家的,从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大学生要主动出击,要勇于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扬不怕。
(三)价值观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强调契机性的,就是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因为有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才可能有最佳的教育效果。当然这还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要积极进行引导,做一盏指引人生方向的导航灯。
其实,像此次的金融危机,还有上海世博会等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都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比如说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暴露出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弊端,同时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给我们大学生价值观上了很好的一课。还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机。奥林匹克运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早已经做过分析,马克思说:“一切现实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制的消费,而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却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阐述的这些道理都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写照,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追逐资本,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再加上监管不力,导致了次贷危机,最后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实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仍具有生命力,不能随随便便就把马列著作放在高台。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通过公共课对大学生讲授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结合金融危机这个实例,让学生了解到金融危机的实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導致的金融危机。同时大学生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了了解,从而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更有信心。
注释: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5.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39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77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95.534.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对策
作者简介:冀晓东,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35-02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需要
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都要对自己的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虽然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统一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祖国前途和命运掌握在青年手中,所以,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其意义相当重大。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经济实力的竞争、国防实力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竞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这个民族必然缺乏凝聚力,这个社会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路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所以,当前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各种观念相互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淡化国家意识,丧失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失去对于传统的认同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开始盛行等。价值观是一个人内心评判的准绳,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抱着消极的不健康的价值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灌输,而且还要会引导。邓小平对于一些青年人对社会的某些现状不满,他说:“这不奇怪,也不可怕,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不好好引导就会害了他们” 。
加强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分寸,替别人想问题、处理问题,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也能在行动上得到体现。所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坚定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美国金融危机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原因,由于新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产生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危机和生活方式危机。一直以来,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利用他们的经济强势向世界各地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被他们称为“普世价值”,中国人一度也热衷于崇尚物质,超前消费来享受生活,我们的价值观念也被逐渐诱导,以前的勤俭持家,节约朴实,现在也少之又少了,一些青年热衷于消费,觉得超前消费非常时尚。吃饭就吃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喝饮料就喝美国的可口可乐,看电影就看美国好莱坞的大片,生活中充斥着资本主义的色彩。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入侵,现在好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有所偏见,觉得其理论有所过时,而且这些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难道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真的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么?答案是否定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剂清醒剂,给美国和西方国家来了当头一棒。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指导未来社会主义前进的科学理论。
(二)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竞争意识有所增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这时候一些用人单位也“乘火打劫”,提高用人标准,要有工作经验,正规大学毕业,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都成了他们的砝码,这时候的大学生更加体会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在当前,只有自己有了实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务实心理使大学生价值观更倾向于功利主义
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更加恶化,2011年《经济蓝皮书》分析指出,2011年需要解决700万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在压力面前,一些大学生在观念上发生了转变,逐渐具有功利化倾向。古代儒家就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也是当代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不过,功利也不能完全被否定,马克思曾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这里说明功利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倾向于功利主义,大学生由注重理想变为了注重现实,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时会先考虑自己,对于一些错误行为会违背基本的道德,在找工作时更多的是通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来实现,而不是首先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来争取。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来到了高校,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是很清晰,所以需要学校相关人员来帮助大学生传道解惑,让大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虽然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做的比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在教育观念上有一些误区。一些学校在大四时才做职业生涯规划,本人认为如果能早点做这个培训效果会好些。如果高校能在四年内连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效果肯定会更好,因为对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期的一个过程。高校可以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励志演讲,鼓励大学生有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信息,逐渐大学生就会有这种就业的意识,而不是天天没有目标的在学校读书。
(二)大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已经逐渐变为了“一线建设者”的身份,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放下自己的身段,敢于去基层工作。大学生普遍愿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而普遍不愿意在西部偏远地区就业,但是这些地方却有很大的就业缺口,而发达地区人才济济,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希望的工作地点时,38.97%的同学选择在大城市,34.36%的同学选择在中小城市,6.15%的同学选择在欠发达地区,3.59%的同学选择在国外工作,16.92%的同学选择回家乡工作。大学生要更加务实一些,要有魄力敢于在基层干起,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好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起家的,从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大学生要主动出击,要勇于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扬不怕。
(三)价值观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强调契机性的,就是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因为有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才可能有最佳的教育效果。当然这还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要积极进行引导,做一盏指引人生方向的导航灯。
其实,像此次的金融危机,还有上海世博会等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都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比如说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暴露出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弊端,同时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给我们大学生价值观上了很好的一课。还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机。奥林匹克运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早已经做过分析,马克思说:“一切现实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制的消费,而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却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阐述的这些道理都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写照,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追逐资本,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再加上监管不力,导致了次贷危机,最后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实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仍具有生命力,不能随随便便就把马列著作放在高台。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通过公共课对大学生讲授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结合金融危机这个实例,让学生了解到金融危机的实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導致的金融危机。同时大学生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了了解,从而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更有信心。
注释: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5.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39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77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9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