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渐被抬上台面。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03-0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 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堂的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可以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在训练中初步掌握小学音乐知识,同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宣泄或积聚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很明显,这是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去分析理解作品,为表演而“造情”的阶段,有利于小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和运用书本和教师讲解的知识,把音乐审美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从小学音乐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像德育那样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上,起到规范和指导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不像智育从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也不像体育那样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和形体的优美。它看不到摸不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素质、潜能.它内化为小学生本素质。
一 审美教育内容和课本内容的结合
当前中学课本编写体例一般注重歌唱训练,及音乐知识的了解.音乐课堂上教师的审美教育责任感是必要的,以歌曲歌词的内容中发掘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审美的东西,与教学内容中的歌唱训练和技能相结合,把美育的思想教育知识融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了解内容健康思想正确的歌曲在人生价值的指向作用,使他们的演唱中领会蕴含在作品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把美育教育同课本内容相结合是因为中学生的接受和欣赏审美的能力相对较弱,还无法系统地实施纯粹审美教育,与书本知识的结构既提供给教师发掘审美素材的范围,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审美并不是老师的凭空臆造,提醒他们在以后的音乐欣赏和学习中注意自觉寻求美的内容。
二 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 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 ,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 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 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 能回应 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03-0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 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堂的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可以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在训练中初步掌握小学音乐知识,同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宣泄或积聚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很明显,这是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去分析理解作品,为表演而“造情”的阶段,有利于小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和运用书本和教师讲解的知识,把音乐审美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从小学音乐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像德育那样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上,起到规范和指导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不像智育从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也不像体育那样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和形体的优美。它看不到摸不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素质、潜能.它内化为小学生本素质。
一 审美教育内容和课本内容的结合
当前中学课本编写体例一般注重歌唱训练,及音乐知识的了解.音乐课堂上教师的审美教育责任感是必要的,以歌曲歌词的内容中发掘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审美的东西,与教学内容中的歌唱训练和技能相结合,把美育的思想教育知识融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了解内容健康思想正确的歌曲在人生价值的指向作用,使他们的演唱中领会蕴含在作品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把美育教育同课本内容相结合是因为中学生的接受和欣赏审美的能力相对较弱,还无法系统地实施纯粹审美教育,与书本知识的结构既提供给教师发掘审美素材的范围,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审美并不是老师的凭空臆造,提醒他们在以后的音乐欣赏和学习中注意自觉寻求美的内容。
二 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 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 ,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 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 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 能回应 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