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典型乔灌木短期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晋西黄土区植物的水分利用规律及对半干旱区的适应策略,提高黄土地区植被建设效益,该研究对该地区典型乔灌木短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了探究.以典型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sepium)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可溶性糖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leaf)与枝条渗出液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branch),使用δ13Cleaf推导计算7-10月叶片尺度下植物短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变化趋势,使用δ13Cbranch明确植物光合作用后分馏情况,确定半干旱区植物在生长季的水分变化规律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7-10月4种植物δ13Cleaf总体呈现降低趋势,δ13Cbranch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δ13Cleaf在种间和生活型中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灌木>乔木,常绿乔木(油松)>落叶乔木(刺槐).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碳同位素在光合作用后发生分馏的情况.(2)4种植物WUEleaf在7-8月保持稳定,9-10月逐渐升高.21.5℃、0.9 kPa、52.4%分别为WUEleaf随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相对湿度(RH)变化的突变点,突变点之后4种植物WUEleaf均表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势,不再随Ta、VPD、RH升高而降低.(3)WUEleaf与Ta、RH、VPD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Ta通过非气孔因素,即酶的作用改变光合速率,引起WUEleaf变化.RH、VPD等水分因子则通过改变气孔开度,影响蒸腾,进而改变WUEleaf.随着土壤含水量(SWC)的升高,WUEleaf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油松林和刺槐林在SWC分别达到15%-18%、13%-14%时,WUEleaf达到最高值.经过混合线性模型(LMM)分析得到,油松和刺槐WUEleaf主导环境因子分别为RH和VPD,黄刺玫和杠柳WUElea主导环境因子均为Ta.该研究得到了黄土地区典型乔灌木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规律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明确了黄土地区植物对气候因子变化的适应机制.
其他文献
为探索经济可行的凡纳滨对虾小型温棚养殖尾水净化技术,集成固液分离、厌氧以及生态沟渠技术,开发了一种基于生态沟渠的凡纳滨对虾小型温棚养殖尾水净化技术,比较了4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沟渠水系统(无植物型、互花米草型、芦苇型、水花生型)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通过79 d的系统运行,4种不同类型生态沟渠对凡纳滨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水花生型>芦苇型>互花米草型>无植物型,其中水花生型化学需氧量(COD)降至12.05 mg·L-1,无机氮(DIN)降至0.14 mg·L-1,活性磷酸盐(PO43--P
该研究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chinensis)草甸草原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羊草营养生长期内功能性状变化的观测,研究切根对羊草叶、茎、植株功能性状的影响,为干扰状态下羊草植株的响应机制和天然割草场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运用9QP-830型草地破土切根机对草地进行切根处理,分期测定羊草单株高度、叶长、自然叶宽、展开叶宽、茎粗、茎长、叶质量、茎质量、单株质量等多个功能性状,通过统计分析切根前后性状的差异,拟合其变化方程,探索影响羊草产量的表型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切根显著降低了
菌子山喀斯特森林区位于云南东部师宗县,在植被区划上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区.该片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是这一植被区东部边缘残留森林的典型代表.为揭示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类型组成及其群落特征,该研究对该森林区开展了系统的样方调查,记录了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通过对29个样方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和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该喀斯特森林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6个群系和27个群丛.该研究对每个群丛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供
陆地棉是棉属中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棉种,其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的95%以上.我国对于陆地棉的引种、栽培和育种已有百年历史,在陆地棉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其遗传基础逐渐变得狭窄.为了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者通过有性杂交创建了棉花远缘杂交遗传群体和优异种质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棉花基因组图谱的完成,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揭示了远缘杂交群体中的数量性状位点(QTL,quantative trait locus).本文总结了陆地棉分别与4个远缘四倍体棉种(海岛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