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专注成就不凡人生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0年代,大学生去卖保险,是一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而这件事,却实实在在发生在陈忠身上。作为扬州大学的毕业生,陈忠在张家港家喻户晓的集体单位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也许是骨子里的不安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在重复做同一件事的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像不会再有任何的挑战性,也不会再给自己任何的惊喜。渐渐地,“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份工作”的想法,开始萦绕在陈忠的心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亲戚告诉陈忠,楼下有个平安人寿的客户经理,可以让他帮忙介绍进平安。当时陈忠心想,“能去保险公司,挺不错的呀”,但是家人却不这么认为。“你工作好好的,干啥不行非要去卖保险?”妈妈这样坚决地反对道。先生和公公、婆婆更是不希望她辞掉稳定的工作。陈忠却坚定地说:“只要有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到,我又不缺胳膊少腿,不比别人差。”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让陈忠一直在保险行业坚持到了现在。
  勇敢开口讲保险
  谈及第一份保单,陈忠说那完全是个意外。当时亲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得知陈忠在做保险工作之后,联系她希望了解保险产品。那时候陈忠连工号都还没有,凭借着在公司岗前培训时学到的保险产品知识跟主任讲完之后,主任当即决定要买两份少儿终身险。幸福来得太突然,让陈忠简直不敢相信。当陈忠拿到工号之后忐忑不安地去找主任,主任爽快地签了单。那天是1998年的3月25日,陈忠对这个特别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
  正是这第一份保单,让陈忠意识到其实有很多人都需要保险,只是没人跟他们讲解,她要留在平安留在保险行业为更多的人服务。同时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很多人眼中“卖保险”是一份不体面、社会地位不高的工作,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保险的功能,而不是保险不好。想要“卖好保险”干好这份事业,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只要敢开口讲,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就有可能多一位客户,多几份保单。
  用心服务好客户
  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是陈忠一直以来的坚持。她21年如一日,只要逢年过节必定会给每一位客户发送祝福短信;她定期做好客户回访,客户有需要时第一时间送上关怀和服务;特别是对于申请理赔的客户,她从不拖拉,尽心尽力为客户整理理赔材料,及时将保障送到客户手中。
  贴心的服务和专业的产品讲解,让陈忠收获了客户们的信任,不断有客户转介绍朋友给陈忠。他们常会对陈忠说一句相似的话,“身边已经有代理人跟我讲过这款产品,但是一直在夸大,不像你有一说一,实实在在地为我分析考虑。我不是不想买保险,而是想找一个像你一样能给我讲清楚的人,以后买保险就找你了”。
  客户一次次的肯定、信任与依赖让陈忠感动,她也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客户展现保险代理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一点点改变客户对保险代理人的偏见,用心为客户送出更多保障。


  好的成绩让陈忠一直被同业公司挖角,但即使其他公司高薪挖她跳槽,她也不为所动一直坚守在平安。“我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人生价值,值得其他公司来挖我,都是因为这么多年客户对我工作的支持。如果我现在离开了,就是对客户不负责任。我当初到平安来,就是抱着永远为客户服务下去的一颗心,这么多客户支持我、信任我,在我这买保险,离开平安,不仅违背了我当时的初衷,也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所以我决定,这辈子只要还做保险,我一定留在平安,哪也不去。”
  矢志不渝拼到底
  对于保险代理人行业,陈忠认为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一份工作,因为她觉得这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尤其是要找准找对一个好的平台,“小胜靠个人,中胜靠机遇,大胜靠平台”。强人不可能恒强,机遇不会总有,有也不是总能抓住,懂得借力依托平安高速发展又稳健的平台,才是实在的致胜法宝,它不会因为任何客观因素的不稳定而垮掉。
  说到自己的公司,陈忠自豪地感慨道,“平安這31年来发展得非常快,我很感恩平安,因为我人生当中的大事:结婚、买房、买车、换房、换车、生孩子等等,几乎都是在平安完成的,是平安成就了今天的我。还记得在平安拿到的第一笔工资是6700元,第二个月是11000多元,这在1998年是相当高的工资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好好坚持奋斗下去,平安就能够给你想要的一切。”
  因果循环,天道酬勤。今天的果来自昨天种的因,今天种的因将收获明天的果。正是陈忠勇于开口说保险的勇敢,用心服务好客户的理念,坚守岗位、矢志不渝的态度,让她在平安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一步一步晋升,走到今天平安人寿苏州高峰会会长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获得了想要的生活。
  憧憬未来的陈忠表示,“我希望每年都能参加总公司的高峰会,自从2008年第一次参加总公司高峰会以后,我就一直把它作为自己在平安工作的一个目标。至今为止,我已经连续12年参加总公司的高峰会,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也是我每一年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
  今年是陈忠在平安人寿工作的第21个年头,未来已来,她坚信,以后会有第31年、第41年,她会一直行走在平安人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
其他文献
在加入中国平安,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之前,王敏慧曾是一名旅行社领队,整日忙着带团四处出游。8年时间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弹指而过,看上去很忙很累很充实,收入也还可以,但在王敏慧心中,似乎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现实与曾经在脑海中激荡过的理想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2000年年初,就在不经意的某一天,王敏慧如同往常一样带了一个团,这次的游客是平安的内勤员工。正是这次的不期而遇,她从此与平安结下不解之缘。  在与平安
期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如其座右铭所写的那样——“天道酬勤”,回顾王勤在平安的15年历程,每一张证书、每一座奖杯、每一项荣誉都化身为她脚下坚实的基石,支撑着她朝着更高的山峰迈进。  找准最适合的节奏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对王勤而言,寿险事业是她人生的一场马拉松,也许起跑时并未占据领先位置,但是在漫漫长路中,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她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期刊
为了追寻更精彩的人生,她主动脱离优越的体制内生活,于1995年12月加入平安,从基层业务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资深业务总监。一路走来,她经历过荣耀,也遭受过挫折,有過感动,也有过伤痛。在平安,为了证明自己,她做了很多事,唯一没做的就是放弃,她就是李佳宣。  硕士跑保险,平安不解缘  攀枝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也是李佳宣的故乡。她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勤奋好学
期刊
一头干练的短发、一脸自信的笑容,在客户眼中,她是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在同事眼中,她是工作出色的行业楷模。吴彩霞——平安人寿常州中心支公司业务总监,自1996年加入平安大家庭以来,连年入围MDRT,三次被评为优秀部经理,连续五年入围江苏省高峰会,2009年至今年年当选集团高峰会会员,而她带领的常州29部也获得年度优秀钻石营业部、精英高峰会高峰营业部奖、东区优秀钻石营业组等令人瞩目的荣誉。“一份保单就是
期刊
从电气工程师到全国保险之星、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2017年度百强保险营销人提名人物、MDRT全球寿险百万圆桌会议顶尖会员,金晓群,一个在杭州保险行业打磨了25年的保险专家,以专业、敬业、用心、进取的精神,谱写了一曲保险人的壮歌。  一切都从陌生拜访开始  金晓群是平安人寿浙江分公司第一位资深总监。截至目前,她已经为客户送去3036份保障,帮助过129位客户办理理赔申请,共计赔付保险金528.28万
期刊
从五星级酒店大堂经理,到成为一名保险新人,再到蜕变为平安人寿济南分公司星光营业区瑞雪营业部“掌门人”,李雪梅用最快速的晋升,上演了一场保险“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当代职场女性的成功代表。回顾保险从业的16年,李雪梅将人生和命运的改变都归结于对平安人寿先进理念、产品的认可,以及作为保险从业人员自身肩膀上的责任。“在我看来,保险相当于一份人生必须的规划,是小爱变大爱,是让自己人生幸福的源泉。”  从酒店
期刊
范文韬档案:  1996年 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 临床医学  1996~1998年 医药销售主管  2001年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1~2005年 IT销售经理 生物制药总经理助理  汽车零配件国际销售高级经理 投资创业  2005年7月 如新BDIT武汉团队领导人    ■难局    “直销曾让我困惑不已。”这是范文韬面对记者所说的第一句话。  “我关注直销已经多年
期刊
如今的直销行业是一个多变的行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太多的变化空间,如何在这个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出路,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是每一个直销人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日晖的圆智成功系统,以“专业、创造、杰出、多赢”为核心竞争力,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价值,变化中求生存”为操作指南。    ■宗旨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一样,赚到钱就是成功吗?谁能够保证永远都能赚到钱?没有!  在圆智成功系
期刊
中央政府为了稳定直销市场的正常运作,减少执法的困难,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禁止有“团队计酬”的多层次直销,只允许单层次直销,同时将直销员的奖金上限订为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产品售价的30%,可说将直销的运作界定在非常单纯的范围:直销公司和直销员之间只有代理零售产品的关系,没有介绍费用也没有推荐奖金,在经营上没有太多灰色地带,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非法传销不可能因此绝迹,因为非法传销公司
期刊
在直销行业中,虽然很多人都表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但相反地,也流传着许多夫妻同心的故事。记者就有幸采访到了这么一对夫妻档,从妻子的单干到丈夫也全力投入,他们求同存异,他们互相尊重,他们迎来了事业的辉煌,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点滴,也共同分享着成功的苦与甜……    ■单兵作战    池安鸣和周绍海是夫妻,也是生意伙伴。在十多年的经商生涯中,他们一直陪伴在对方身旁,一起面对挫折、享受成功,所经营的皮鞋生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