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存理性与反犹主义——论《启蒙辩证法》的犹太人问题之思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辩证法》延续马克思将犹太人问题视作普遍性问题的思路,将法西斯主义式的反犹主义问题同样视作具有普遍性根源的普遍性问题。这一普遍性根源是指: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转型,形式主义化了的自我保存理性彻底沦为社会统治的工具。这首先可以解释犹太人为何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强权者视作需要清除的对象:在认定犹太人具有威胁到统治秩序的原始拟态特质的基础上,强权者在调用自我保存理性进行虚假投射活动时,特别地将犹太人视作投射对象。其次,这一分析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提示我们: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资本主义出现危机之时,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基于动态操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最终引领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低阶走向高阶,实现能力与素养共同提升。
为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助的形式组织教学。本文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为例,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实现学习迁移,并通过课堂互助的形式,主动与同学合作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课堂互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共生、进步,使每个学生都在数学课上获得不同的成长。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项特色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教学是有“策略”地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收获“还能如此”;突出策略的适切性,让学生收获“并非如此”;强化策略的系统性,让学生收获“原来如此”。
习作教学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故事说起,再引入具体的情境中,既是对前期资料搜集的反馈交流,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探险的期待,使其融入真实的探险情境中,激发丰富想象。在“泛在读写”理念的指导下,巧妙借用技术平台,可以打破一般课堂的空间、时间限制;即时互动评价,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扩大了学习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