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确立2020年后 减少碳排放具体目标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2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在北京发布,两国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这次是中美两国第三次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是中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以来,首次给出2020年后各自明确的减排目标,最终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注入强大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国家间就气候合作的博弈长期存在。自1995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谈判一直磕磕绊绊,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谈不拢。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规定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但2000年11月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上,美国坚持大幅降低其减排指标,理由: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还不清楚”;二是认为发达国家单方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效果”。
  在这样的博弈中,近年来,到《联合声明》发布之前,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在一步步落实,大致经历了如下历程:
  2008年6月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两国签署《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开始开展为期十年的能源环境领域合作,应对来自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方面的挑战。
  2009年7月
  中美草签《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间合作对增强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及通过污染控制和其他措施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至关重要,上述领域合作将成为中美双边关系支柱。
  2011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同意继续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行密切磋商,加强现有清洁能源合作,确保市场开放,在相关领域推动互利投资。
  2012年5月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发布具体成果清单中,中美双方决定继续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双边政策对话和相关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各层面交流,就气候变化國际谈判相关问题和国内政策交换意见。
  2013年4月
  中美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同意提升气候变化合作的规模和影响力度。同年承诺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落实在能效、智能电网、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等领域的合作。
  2014年2月
  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鉴于对于气候变化及其日益恶化的影响已形成强有力的科学共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中美两国认识到急需采取行动应对挑战。
  从这段历程可以看出,达成《联合声明》中的成果殊为不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给予高度评价,至于奥巴马回国后面临的国内政治阻力,以及中国在改变能源结构中的挑战,都是要一步步克服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相应的政策背景和标准化发展现状,并从功能检测和业务规则两个层面对目前的10个检测平台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荣太和烧坊”的诞生,需从茅台镇古老的茅酒烧坊之一“偈盛酒号”说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偈盛酒号”的茅酒倾倒,留下千古名句:万顷明珠一翁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1879年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孙全太、“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收购“偈盛”酒号,新商号各取三家名号一字,叫“荣太和烧房”,从此茅酒文化代代相传。  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太和烧房送展的“茅台
在原油进口量直线攀升的同时,检验鉴定监管部门发现卸货港各类短重问题频繁出现,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从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进口原油装卸两港短重原因进行了
随着微信的发展壮大,这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移动社交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拜年不再是冰冷的短信,而是微信上一首声情并茂的《新年好》;当传统彩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像素照片的传输需求;当异地恋人更习惯用网络视频电话向另一半诉说相思之苦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似乎嗅到了一丝火药味儿。  中国移动通话负增长  腾讯公司(下称腾讯,00700.HK)的微信、微软公司的Skype等这类越过运营商,发展
10月10日上市,当月实现销量破万——这是北京现代ix25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答卷。对照1-9月SUV车型销量排行榜能发现,月销过万可以稳居第六;若只是在小型SUV领域,这个成绩则将
“我来中国25年,一年四季都在中国穿梭,甚至帮中国企业支招如何在荷兰生根开花。”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Guy Wittich)以流利的普通话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2012年,中国和荷兰建交40年。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欧洲多国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中荷双边关系中的最大亮点。  进入欧洲的门户  纪维德被媒体誉为“中国话讲
本文介绍IPEEC最佳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和评价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