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VKC)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方法 观察型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26例双眼VKC患者,其中眼睑型13例、角膜缘型5例、混合型8例;另选择2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患者右眼角膜进行检查,分别取中央角膜和上方周边部角膜为检查点,对所得图像进行记录和分析.利用内置细胞计数软件计算角膜各层组织的细胞密度,ImageJ软件分析神经密度、直径、分支数量及弯曲度.使用独立t检验比较VKC患者与正常人群角膜各层细胞密度的差异以及VKC患者周边与中央角膜细胞密度的差异;Fisher精确卡方检验比较VKC患者和对照组角膜上皮内郎格罕细胞浸润情况差异;方差分析比较VKC 3种亚型之间和不同病程之间各层细胞密度的差异;独立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VKC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神经差异.结果 VKC患者的角膜形态学变化包括角膜上皮最表层的高亮多角形细胞缺失、上皮内和上皮下大量郎格罕细胞浸润及浅基质层内大量基质细胞活化.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翳的患者表现为角膜上皮结膜化,基质内可见新生血管;合并圆锥角膜的患者,深基质内可见大量粗大的斜形或纵形暗纹.正常对照组的中央和周边部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6033.1±998.7)个/mm2和(6098.4±298.3)个/mm2,VKC患者分别为(5972.2±1148.2)个/mm2和(6178.5±318.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1.011;P=0.238,0.318);但VKC患者周边部上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中央部(t=2.249,P=0.03).正常对照组的中央和周边浅基质细胞密度分别(1001.4±125.3)个/mm2和(924.6±201.4)个/mm2,VKC患者分别为(1184.5±115.3)个/mm2和(1101.4±151.1)个/mm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6.617,3.439;均P=0.001).正常对照与VKC患者中央角膜深基质层细胞密度分别为(537.7±42.6)个/mm2和(548.7±79.8)个/mm2,内皮细胞层细胞密度分别为(2985.7±401.2)个/mm2和(3021.5±383.3)个/mm2,两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0.174,1.112;P=0.864,0.282).61.5%(16例)VKC患者的角膜上皮内发现郎格罕细胞浸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例,7.7%)(x2=12.49,P=0.001).3种不同亚型VKC患者中,角膜缘型和混合型患者上皮内郎格罕细胞浸润情况较为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KC患者的上皮下神经密度和直径下降、弯曲度增加.结论 VKC主要累及角膜上皮层、上皮下神经及浅基质层.共焦显微镜对于VKC的分型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其他文献
详细讨论硫辛酸运动保健饮料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延缓疲劳及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硫辛酸在运动保健饮料的应用研究,综述其功能性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数据,探讨新型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保健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随机抽取某市常住人口中的1987年10月到1992年10月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本市已婚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构成、
冠心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相关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心理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证实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推广实施,护理工作者要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此护理服务过程中,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之间
每一节课都是师生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的预设,才会有精彩而有价值的动态生成,如果没有足够
目的:探索和改进分离纯化严格厌氧微生物甲烷古菌技术。方法:稀释滚管分离法。结果:对厌氧消化器中甲烷菌进行富集、多次稀释滚管分离获得甲烷菌纯培养。结论:稀释滚管分离培养技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不同药物的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年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病患者使用12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
文章对本科导师制在成都理工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中实施的目的、意义及自身优势做了简要的分析论证,并实施本科导师制之前所应注意的师生认知、模式选择、导师职责以及考核评价
粉红粘帚菌(Gliocladium spp.)是一类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潜在生物控制作用的真菌,为了探讨粘帚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抑制作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粉红粘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施肥方案又影响微生物种类与数量.采用常规的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分别测定露地和盆栽桑树按3 000 kg/hm2有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