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各课程的渗透融合,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对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的调查情况,对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语文课程 思政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多个环节,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需要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学生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学习。在我国高职院校不断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立德树人教育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展开,语文课程需要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具有更高思想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面阐述,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职院校,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院校,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立德树人内化在各个教育和管理领域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遵循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和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从而培养社会所需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还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我国教育实力,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
二.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株洲市某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院校在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模式滞后,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不足,根据在株洲市职教园区某高职院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示,76%的学生表示对于思政学习没有明显的兴趣,仅有8%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语文课程思政学习。根据对该院校语文课程的调查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滞后,教师没有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大都是形式化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教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于涉及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简单地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思政教育模式没有与语文课程教育内容形成深度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但是却不能忽略了思政教育,否则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是根据对H市高职院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在语文课程中开展的思政教育大都是简单的讲解形式,对于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知识没有深度分析,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思政学习中,严重缺乏实践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中有许多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部分,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教育内容,形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在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所以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参与性,是促进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3.思政教育脱离实践。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是课堂教学的范围较小,导致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学生学习连接不够紧密。生活化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不论是语文知识学习还是思想政治学习,最终都是服务于学生生活的,通过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开展,使学生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養,但是因为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严重脱离了学生实践生活,导师学生不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不能很好地运用思政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制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有效优化策略分析
1.转变教育理念,确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转变,依然停留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根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基本内涵,在语文科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还需要更多地关注于学生思政素质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将思政教育与语文课程教育紧密结合,教师需要明确立德是教育基础,树人是教育目的,立德和树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开展语文课程教育。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篇目,与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展,将学生培育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
2.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思政教育。阅读教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而高职院校语文教材是经过我国多位教育专家联合编制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限的思想理念、政治理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能力,能够准确掌握教材中文章的基本含义,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思想理念理解程度不足,所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开展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问题开展学习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能够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受到优秀的文章的影响。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语文课程 思政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多个环节,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需要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学生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学习。在我国高职院校不断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立德树人教育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展开,语文课程需要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具有更高思想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面阐述,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职院校,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院校,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立德树人内化在各个教育和管理领域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遵循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和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从而培养社会所需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还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我国教育实力,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
二.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株洲市某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院校在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模式滞后,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不足,根据在株洲市职教园区某高职院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示,76%的学生表示对于思政学习没有明显的兴趣,仅有8%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语文课程思政学习。根据对该院校语文课程的调查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滞后,教师没有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大都是形式化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教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于涉及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简单地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思政教育模式没有与语文课程教育内容形成深度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但是却不能忽略了思政教育,否则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是根据对H市高职院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在语文课程中开展的思政教育大都是简单的讲解形式,对于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知识没有深度分析,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思政学习中,严重缺乏实践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中有许多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部分,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教育内容,形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在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所以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参与性,是促进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3.思政教育脱离实践。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是课堂教学的范围较小,导致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学生学习连接不够紧密。生活化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不论是语文知识学习还是思想政治学习,最终都是服务于学生生活的,通过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开展,使学生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養,但是因为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严重脱离了学生实践生活,导师学生不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不能很好地运用思政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制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有效优化策略分析
1.转变教育理念,确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转变,依然停留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根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基本内涵,在语文科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还需要更多地关注于学生思政素质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将思政教育与语文课程教育紧密结合,教师需要明确立德是教育基础,树人是教育目的,立德和树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开展语文课程教育。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篇目,与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展,将学生培育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
2.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思政教育。阅读教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而高职院校语文教材是经过我国多位教育专家联合编制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限的思想理念、政治理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能力,能够准确掌握教材中文章的基本含义,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思想理念理解程度不足,所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开展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问题开展学习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能够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受到优秀的文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