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它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伴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极大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创新潜能,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塞腰鼓在大型活动中演出的录像,把学生带入那粗犷、雄浑、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演出,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设置问题
  
  面对学生教师时常有些后怕,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和教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分段,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阅读一篇课文,不要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要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关于长征的故事,有的说是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有的说是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也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倡导怀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诘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如在教《犟龟》时,我班一位学生就举手提出问题:“老师,如果小乌龟最终没有参加狮王的婚礼,而是遇到一片沙漠,它会怎样面对呢?”这时,我感到这位学生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班也开始就小乌龟的性格充分地讨论这个问题。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好,甚至让学生更了解小乌龟“犟”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施行合作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协商、讨论等方式集思广益,便于学习者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产生碰撞并生成思想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我在教学《黔之驴》一文时,让小组讨论“驴的悲剧是否能够避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小组发言:“驴的本领不如老虎,早晚有一天会被老虎吃掉”,有的小组发言:“驴识相的话,应该在老虎对它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法子逃跑。”有的小组还编了关于猎人救驴的传奇故事……
  
  五、开展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活跃思想,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举办单向个体活动,如古诗词欣赏、办语文手抄报、时文选读等,有的配合作文教学进行。这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加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常使他们产生了新的观点,激发起创作的灵感,并能将其诉诸笔端。在这些创作训练中,学生们抒发情怀,萌发创见,畅想的思绪得以在思想的蓝天自由飞翔。同时,还经常搞集体活动,如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会及学生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平等,大家随意交流、辩论。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宽松地进行思想交流,常使同学们超越老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别人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还显得幼稚,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新思想的火花。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更开阔了眼界,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渗透创新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他们的智力,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全方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画”论是《石涛画语录》绘画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从创作过程,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以及与宇宙的关联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一画”是一气流行表现于绘画与宇宙万物的根本起源与基本因素。  关键词: 石涛 绘画理论体系 “一画”     石涛,中国著名古代书画家之一,与弘仁、髡残、朱耷,并称“清初四僧”,晚年著有《石涛和尚画语录》一书。此书是其一生实践与求索的理论结晶,概括了石涛的整个绘画理论体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目前对猪流感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通过疫
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发病鸡群中混合感染的发病率达到85%。关于共感染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包括对寄生虫、细菌和各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的案例
摘 要: 本文认为,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害怕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文言文教学 方式方法    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一个语文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高考试卷中阅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一些省市的高考试卷只有阅读和写作,如上海卷和福建卷等。然而学生在阅读题上的得分总是比较低,近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阅读题上多拿分,拿高分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设计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情就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方案,做到读、思、议、练
摘 要: 本文就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展开论述,从研究性学习发展现状入手,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及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作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研究性学习课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创设环境,以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自2000年9月作为必修课程列入
研究背景: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的著名学说,并由此提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新途径-抗血管生成(antiagiogensis)。随后许多学者经研究证实了肿瘤
摘 要: 本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促使丰富化的教学文本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入情入理的阅读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作无认知式的自我主动阅读学习;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创新,为他们的拓展延伸打基础三个方面对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语文 自主性阅读 内在驱动力 学习环境 感悟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重视学
许多老师在教文言文时总觉得文言文没什么现实意义,离我们生活太远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一般都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文体的了解、作者态度与思想情感的了解与评价。部分学生也这样认为,学文言文无非就是为了考试,学好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语句和重点句式就可以了,平时再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就相当不错了。有这种看法的老师和学生,就大错特错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