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与城市水乳交融,保护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是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应充分发挥城市文化景观、乡村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的重要作用,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
  关键词:文化;文化景观;文化品牌;滇南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51-02
  城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本身即是文化的积淀、贮存器;城市是文化展演的重要舞台。文化是城市存在的灵魂、精神风貌之所在;文化是城市的展现者、城市形象的塑造者;文化既是我们对城市过去的记忆,也是城市未来的建构者。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已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处滇南的个旧、开远、蒙自三座城市,是云南城市化较早的地区之一,现在初步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以蒙自为核心的滇南中心城市,将成为继昆明之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然在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文化”应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引领者。
  一
  文化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城市是物质文化展现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包含着有形的文化遗产,也包含着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带着历史的沧桑走来,参与建构着当下的时空。滇南中心城市,历史上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再加之,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成为兵家必争、物资集散的重要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成为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特征。为此,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需要普查、清理、修缮保护文化遗产。这是滇南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表征,是前辈们精神与物质的创造。中心城市建设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建筑、现代景观;也应该重视传统,发现传统。“一拆了事”,旧城之上建设新城已成为当前的城市之痛。这拆掉的是我们对过去的怀旧与记忆,让我们患上的是“失忆症”,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文化传统,仿佛维系城市生命的细带,滋养着当下的我们。当传统与现代冲突时,现代让位于传统,并利用现代技术将传统修缮、复原;成为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比如,蒙自南湖,因其美丽的过桥米线传说,与近代西南联大诸多教授散步者的身影而名闻全国。当现代交通与湖水相冲突时,保存与恢复自然与人文文化,必然成为首选。滇南中心城市自然、人文荟萃,客观的认识与保护、发展对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有百利而无一害。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告诉我们,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不仅要面对现存于城市内的文化遗产;还要面对存在于乡村之中、来自于民间的、民族的文化。城市的扩张,必然占去大量的乡村与土地。如何避免因城市的扩张,而导致民间的、民族的文化消失,不完全被都市化所代替,又与现代城市建設相协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滇南中心城市多因锡及其产业的开采、开发与现代交通的建设,而兴盛、而初步具有商业城市的特征。因锡的开采、加工而形成的村落及其民俗活动也广泛的存在于滇南乡村大地上。再加之,滇南大地原本属于哈尼、彝、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形成了特有的少数民族村落。镶嵌于三座城市之间的民俗村及其功能,也不能完全被现代建筑与商业文明所代替。客观的面对、合理的保护与改造存在于滇南中心城市的乡村、民间文化,使其既有民族特点,又有现代生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难点。
  二
  文化景观,是文化历史时间的延续,是文化空间的展开,并且物化为特定时空的创造物。文化景观是“自然的人化”与“人化自然”的合一,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与人文的合一。单霁翔先生认为,“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创造和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概括起来,在空间形态方面,包括城市类文化景观、乡村类文化景观、山水类文化景观和遗址类文化景观等;在功能性质方面,包括宗教类文化景观、民俗类文化景观、产业类文化景观和军事类文化景观等。”[1]注重“文化景观”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是化解当前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问题的一剂良方。
  目前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层推进的原则,确立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体现特色’的城镇发展思路以及‘做大蒙自,做强两市,环绕三海,建设四区,统一规划,各展优势,三位一体’的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路子。”[2] 整个规划涉及城市与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诸多领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复杂性是空前的,未来的城市不仅仅是现代的高楼、住宅小区,而应该体现现代、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多样性、城市独特性的特点。应合理利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景观的塑造,提升都市的历史感、美感。都市文化景观的建设,应是丰富市民生活、娱乐、审美的好去处。在加大城市绿化的同时,主题文化公园、雕塑文化景观等反映现代都市气息的文化景观建设也应该提上日程。城市绿化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主题文化公园则是反映地域文化、生存状态的好地方。雕塑、喷泉等艺术文化景观也是都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映照出城市艺术之美、体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是艺术美学物质化的结果。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雕塑不仅给人审美的享受,而且是象征符号的表达。红河奔牛、天马都是红河人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象征。如何让有着象征意义、审美精神的艺术品成为未来城市文化的表征,则是未来滇南中心城市创意之所在。艺术喷泉、水上电影等现代技术与城市美学的结合,更会赋予现代城市生动感、立体感。在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充分让现代技术与城市美学相结合,塑造与利用好文化景观是提升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市之间,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乡村。这些地域因杂居着哈尼、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而有不少反映民俗、民族的文化景观;又因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泸江河等水系镶嵌其中,又有值得夸耀的山水类文化景观。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应该体现出文化多样性,城市的扩张不能以乡土文化的消失为代价,为此,注重乡村类、民俗类、山水类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应该提上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日程。“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文化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同时围绕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全面展开。”[3] 广大乡村是构建滇南中心城市物质、文化的基石,未来城市文化的构建与功能的展开都以乡村为依托。城镇乡村中所包含的乡土、民俗、山水景观是未来城市的生命线。城市与乡村、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不是对立的、不可兼容的关系。城市是乡村的延续、城市文化的源头还是乡村文化。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孕育了城市,二者之间是母与子的关系。为此,在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应该合理、有效、发挥广布于城镇与乡村中文化景观的作用,体现出“兼容性”的特点,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山水田园、天人合一、环境一流、文化多样、适宜人居”的滇南大城。   三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与文化学的共谋。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是的经济与文化的较量,城市经济发展如何、城市的传统文化如何、居民文化素质如何,都是城市比较的重要参数。而最为关键的、能体现城市竞争力、城市活力的则是容纳了文化与经济因子的文化品牌。好的文化品牌不仅能够反映地域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而且能助城市提升区域经济力,提升城市空间的位次。“所谓文化品牌,对于一般产品说,就是指品牌具有明显的文化附加值,它能给消费者提供额外的精神享受;而对于文化产品说,就是它能充分提供某种特定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使消費者的特定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总之,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5]目前,在树立文化品牌的观念方面,三个城市还是各自为阵。蒙自主打“过桥米线”、“石榴”;个旧主打“锡文化”;开远主打“蜜桃”,并且各自都形成了富有地域、民族色彩的旅游节。展现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是城市文化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但城市之间文化的竞争不应该是恶性的,而应该是良性、互补的。随着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红河工业园区的推进,在适当的时机也应该合力打造滇南中心城市系列“文化品牌”,让滇南明珠辐射东南亚。这些文化品牌,应该能够反映厚重的滇南文化底蕴、体现地域性的色彩;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有传统的内涵又有时代性、现代性的特征;应该体现导向性、引领性、创意性的内涵;真正是滇南中心城市的象征。山水、旅游、休闲名城;美食之都、创意之都、红河工业、红河创意都可以纳入滇南中心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视野。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系列文化品牌是“多元一体”的,“多元”展示文化品牌的丰富性,“一体”则体现滇南元素、红河元素。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都应该在东南亚城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只有“根”存在,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只有“魂”存在,人才会有所皈依。兵马已动,文化先行;文化应引领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在建设中发挥导向性、引领性作用;体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理念,展示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兼容性。通过文化品牌的打造,未来的滇南中心城市将成为创意之都、工业之都、设计之都,带动滇南乃至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63.
  [2] 红河州建设局.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者[EB/OL].中国红河网,2009-03-21.
  [3] 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2.
  [4] 胡惠林,施惟达.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79.[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要:陕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气、油等矿产资源,然而,目前陕北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大大影响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针对矿产等资源产权不明确的现状,提出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共享机制,主要包括矿产资源产权分割,能源企业股份制经营以及自然资源的折旧机制。  关键词:资源共享;产权分割;股份制;资源折旧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
期刊
摘要:大学生在发散性思维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从大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现状出发,认为课前5分钟的时政新闻分析在形成学生思维模式和进行发散性思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课前5分钟的案例分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发散思维:案例分析;时政新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64-02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期刊
摘要:学习方式是人在认知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种参与形态或手段,它是人在认知过程中的行动参与、思想参与等具有个性化和社会化参与形态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的科学方法有机结合体,对独立学院进行学风建设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以达到提高支撑学院学风建设需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力创造型和高级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价值最大体现。  关键词:学
期刊
先进制造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度高效率的表面测量。基于零件设计模型,设计智能化的采样策略与精确高效的曲面重建算法是表面测量领域在算法层面所需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曲面重建与智能采样多是以B样条与NURBS模型为基础,然而,B样条与NURBS局部细化能力较差,在表达非均匀曲面时会产生很多的冗余控制顶点。近些年来新提出的T样条模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其数学性质与局部细化算法不够稳定,在应用于曲面重建时可能导致重建结果不稳定、重建曲面数学简洁性与计算效率不可兼顾、冗余控制顶点较多等问题;为了解决稳定性问题,相关
发电机超越皮带轮,简称OAP,是安装在汽车发电机前端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OAP内部的滚针轴承是一种单向超越离合器,由芯轴、滚针、保持架、外圈和弹簧片构成,其只能朝一个方向旋转,反向则会锁死。安装到汽车发电机上可以极大地减轻皮带的磨损和震动。OAP皮带轮装配完成后,如果有一个滚针跑到超越位置,那么两个方向都将被卡死,因此,对装配好的OAP滚针位置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巨大,但是OAP相关的技术还掌握在国外,OAP结构复杂,传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很难精确测量OAP滚针接触位置。
  为了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网购规模越来越大,传统快递车在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而无人快递车作为智能化的工具,其机动灵活、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有望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城市无人快递车的研究现状后发现,现有无人快递车在储存空间设计、取件口设计和配送方法与路径优化设计等方面还存有一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运用类比法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无人快递车的存储柜尺寸和数量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了储存空间设计的预选方案;然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以无损检测、可三维内部结构成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聚物粘接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PBX)缺陷检测。CT系统对PBX扫描获得完备投影数据后,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算法和联合代数迭代(Simultaneous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算法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CT图像。在实际检测PBX时,会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无
摘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来应对危机,但是采取什么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因此,通过美国、欧盟和中国的主要救市政策与绩效的梳理对比分析,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及效果,为应对未来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政府救市;政府干预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摘要:产业发展是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农村综合体的产业选择对促进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原有产业基础、人力资源、资金、政策、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新农村综合体产业选择的因素,然后对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新农村综合体产业选择进行了实例研究。通过分析,确定文龙寺村新农村综合体应依托其种植业、畜牧业的
期刊
摘要: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各省市也深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煎熬。其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可以密切配合,协调共赢地摆脱彼此的困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东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都面临着各种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