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高考模式体现需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无形中放大了学生的薄弱科目所暴露出来的整体不平衡的问题,即木桶原理之“短板效应”。那么如何缩小这种效应,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受益者”,就成了我们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平衡学生
作为学生,他也知道这种高考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所以只能跟着任课老师的指挥棒走,老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但这种情形下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更加剧了学科的不平衡。那怎样让学生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潜力呢?作为班主任,我平时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对其加以控制。例如物化班的学生重理轻文,一方面怕死记硬背的东西,思想上存在懒惰,另一方面,有虚荣心,喜欢做题的成就感。那作为我来说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道”,“无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义。根据这几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都是与社会焦点有关,我就叫他们看《扬子晚报》,一来关注社会焦点,不要死读书,另外利用空闲时间读报也是对高考有帮助的,他们心理还是觉得能接受的。哪怕是娱乐报道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所以也变得“有味道了”。虚荣心每个人都有,关键是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每次都把英语的错题收集好,一段时间后来个“纠错高手”的比赛,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也能使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
关于选修的匹配,我采取了分组的方式,物理组、化学组、语数外组。学生他不知道最需要什么,或是对目标的意识不是那么强烈。班主任首先要给他一个“信号”,就是让他们知道首要任务是弥补自己薄弱的科目。当然也是给任课教师一个“信号”,那些学生是我要首要关注的,增强了导师制的实用性,和导师制的价值。
平衡学生更在于平衡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现在的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对喜欢的科目会认真地学,对不喜欢的科目就放任不管,这和新高考的要求全面发展是一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交流,俗话说“沟通从心开始”。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压力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而是转化为负面的情绪,这使得我们的学生无形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如果这时候作为班主任不去引导,那学生就会走向一个极端,所以我经常看见学生在语文作文上抒发的情感很有当代“愤青”的“味道”。其实,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既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又为班主任的工作赢得了挑战。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中,本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更使我由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走向了会思考的成熟班主任。
二、平衡教师
任何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是最好的,但五个任课老师同时找一个学生的话,那个学生就会崩溃,还容易导致矛盾。这时的我则需要做好“协调员”的工作,平衡教师来解决矛盾。每次考完试,我的任务是召集五个任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任课老师协商,达成共识。每个任课老师都有任务,各尽其所能,既减轻了负担,也明确了目标。当我有什么想法时,我也会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学生看到了有这么和谐的团队,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看到了和谐的“魅力”,学习上的目的也更加明确。
团队的合作意识是解决目前学生薄弱问题的“良药”,我也相信团队力量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因为它是无穷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这正是对“杠杆”强大作用的真实写照。而作为新高考模式下的班主任,如果能利用好杠杆原理,学生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想这对于学生的人生来说不亚于“撬起一个地球”的偉大。
(江阴市第一中学)
一、平衡学生
作为学生,他也知道这种高考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所以只能跟着任课老师的指挥棒走,老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但这种情形下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更加剧了学科的不平衡。那怎样让学生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潜力呢?作为班主任,我平时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对其加以控制。例如物化班的学生重理轻文,一方面怕死记硬背的东西,思想上存在懒惰,另一方面,有虚荣心,喜欢做题的成就感。那作为我来说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道”,“无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义。根据这几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都是与社会焦点有关,我就叫他们看《扬子晚报》,一来关注社会焦点,不要死读书,另外利用空闲时间读报也是对高考有帮助的,他们心理还是觉得能接受的。哪怕是娱乐报道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所以也变得“有味道了”。虚荣心每个人都有,关键是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每次都把英语的错题收集好,一段时间后来个“纠错高手”的比赛,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也能使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
关于选修的匹配,我采取了分组的方式,物理组、化学组、语数外组。学生他不知道最需要什么,或是对目标的意识不是那么强烈。班主任首先要给他一个“信号”,就是让他们知道首要任务是弥补自己薄弱的科目。当然也是给任课教师一个“信号”,那些学生是我要首要关注的,增强了导师制的实用性,和导师制的价值。
平衡学生更在于平衡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现在的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对喜欢的科目会认真地学,对不喜欢的科目就放任不管,这和新高考的要求全面发展是一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交流,俗话说“沟通从心开始”。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压力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而是转化为负面的情绪,这使得我们的学生无形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如果这时候作为班主任不去引导,那学生就会走向一个极端,所以我经常看见学生在语文作文上抒发的情感很有当代“愤青”的“味道”。其实,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既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又为班主任的工作赢得了挑战。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中,本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更使我由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走向了会思考的成熟班主任。
二、平衡教师
任何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是最好的,但五个任课老师同时找一个学生的话,那个学生就会崩溃,还容易导致矛盾。这时的我则需要做好“协调员”的工作,平衡教师来解决矛盾。每次考完试,我的任务是召集五个任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任课老师协商,达成共识。每个任课老师都有任务,各尽其所能,既减轻了负担,也明确了目标。当我有什么想法时,我也会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学生看到了有这么和谐的团队,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看到了和谐的“魅力”,学习上的目的也更加明确。
团队的合作意识是解决目前学生薄弱问题的“良药”,我也相信团队力量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因为它是无穷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这正是对“杠杆”强大作用的真实写照。而作为新高考模式下的班主任,如果能利用好杠杆原理,学生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想这对于学生的人生来说不亚于“撬起一个地球”的偉大。
(江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