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拂菻并未直接交通?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元7到9世纪,欧亚大陆上远东的唐王朝与近东的拜占庭帝国,作为两大强权实体,同时并存。两国相距遥远,中间又曾一度出现萨珊波斯、突厥汗国这样的强国,那么,双方是否存在直接的交往呢?本文通过考察拂菻词的传入、双方物品的交通,意在说明唐与拂菻并非直接往来,而是通过中亚、西亚的中介民族实现交往的。
  关键词:唐朝;拂菻;拜占庭;中介民族
  一、“拂菻”一词的传人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一词由此在汉籍中出现。到了隋唐时期,大秦渐被拂菻的新称取代。大秦就是古罗马帝国,而拂菻则主要是指继承了罗马帝国遗产的拜占庭帝国,这已大至不成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拂菻一词是不是由拜占庭人直接传入中国的?对此,我们可以从该词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探寻答案。根据白鸟库吉、伯希和等人的考证,拂菻的转写形式是From,它的词源是Rom,即罗马,但是从Rom到From的转变并不是完成在中国,而是在中亚。最先提出Rom说的是日本学者白鸟库吉。他在1904年发表的《大秦国及拂菻国考》一文中探讨了拂菻名称起源问题。白鸟接受前人所谓“拂菻” 之名闻自突厥的见解,认为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突厥、蒙古、满洲、朝鲜、日本)都忌以R开头的发音,故在以R 音开头的字前加上A、U或O等韵母,以方便发音。Rum (Roma) 一词在突厥语讹转为Urum,汉语遇到以A、U或O为首音的外国文字,通常以w o、w u、ho、ha等轻音母译出,所以汉语将Urum译为w ut-rum,w与f都是唇音可以互转,w ut-rum转为fut-rum,即“拂菻”。1914 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Pelliot) 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细致更深刻的阐述。伯希和认为,Rum (Rōm) 转为“拂菻” 的过程是,Rum(Rōm)一词进入亚美尼亚语演变为Hrom (Horum),伊朗帕列维语变为Hrōm;进入花剌子模语和粟特语转为Frōm (Furum),最后进入汉语转读为“拂菻”。总之,这些考证说明,拂菻并非由拜占庭帝国直接传入中国,相反,这个有关罗马的译音是经过丝绸之路沿途的民族,如波斯人、粟特人、突厥人带给中国的。
  二、双方物品的交通
  (一)中国育蚕术传入拜占庭
  中国育蚕术传入拜占庭帝国这一事件,见于拜占庭文献共三处,其中以希腊历史家普罗科比的记载最为详细。他在《哥特战争》中提到552年前后育蚕术传入拜占庭帝国的经过。这段记载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同时有几个印度国僧人抵君士坦丁堡,言可使罗马人不再自波斯或他国购买丝货。据其人自云,尝居赛林达(Serinda)甚久,其地有印度人甚众。居其国时,尝悉心研究如何可使罗马境内亦得产丝。一虫所产之卵,不可胜数。卵生后多时,尚可掩以粪生温,使之孵化也。诸僧乃回印度取其卵,而复至拜占庭依其法行之,果得虫甚多,以桑叶养之。由是罗马境内亦知制丝方法矣。”另一个较有影响的记载来自于生活在6世纪末的拜占庭人赛奥凡尼斯(Theophanes),他记载道:“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有波斯人某至拜占庭传示蚕之生养方法,盖为以前罗马人所未知悉者也。波斯人某,尝居赛里斯国。归回时,藏蚕子于行路杖中,后携至拜占庭。”
  对于这些信息,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蚕种携出者的身份问题和蚕种输出地的位置所在。第一,蚕种携出者的身份。比较两处记载,我们会发现两处明显的差异:一则,以普罗科比的记载,带出蚕种的地点是赛林达(Serinda),以赛奥凡尼斯的记载,则是赛里斯国(Seres);二则,在前者的记载中,将蚕种传入拜占庭者是尝居赛林达的印度僧人,在后者的记载中,则是来自赛里斯国的一位波斯人。对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西方记载来看,蚕种携出者不论是哪种人,总之不是中国人。第二,蚕种输出地的位置。自18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蚕种输出地做了诸多考证,但至今仍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蚕种输出地应在中亚,但在具体地点上也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和阗,主要依据一是这一地区养蚕业的较早发达;二是赛林达(Serinda)这个名称所包含的地理学意义,如英国东方学家裕尔指出: “这个词的确很可能是一个类似印度支那(Indo-China) 一样的复合词语,表示介于赛里斯和印度之间的中间区域,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可能是和阗。”季羡林先生也认为:“所谓赛林达就是指的新疆一带,再缩小一下范围,可能就是和阗,因为和阗是最先从中国内地输入蚕种的。在古代,和阗一带的确住过印度人,那么印度人从这里把蚕种输入罗马也就不足怪了。”另一种意见认为是粟特地区,主要考虑粟特地區和粟特人在中西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如有的学者说:“鉴于白匈奴人控制的地区为波斯人和突厥人所瓜分,前者得到了巴克特里亚,后者得到了粟特地区,合乎逻辑的结论是,赛里斯或赛林达应是粟特地区。还有一些学者从海陆角度出发,认为蚕种输出地当在南亚甚至东南亚地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蚕种输出地,虽然学者们观点各异,但没有人认为是来自中原地区。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育蚕术作为中国隋唐时期与拜占庭帝国间的主要的交流事物,并不是双方直接交往的产物。
  (二)拜占庭传入中国的物品
  1953年,陕西咸阳底张湾隋朝墓出土了一枚查士丁二世时代的拜占庭金币,自那时以来,中国境内出土和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已经超过四十余枚。那么,这些为数不多的金币反映出当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对这一问题,弗郎西斯·蒂耶黑和塞西勃·莫莉桑等认为,中国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只有几十枚,数量远远不及中国出土的几千枚萨珊银币,其中仿制币又较多,因此,很难以此证明拜占庭金币在丝绸之路东段和中国作为货币使用,以这些数量有限的金币及仿制品也很难证明中国与拜占庭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密切联系。这些金币或许来自拜占庭帝国派往西突厥汗国的外交使节和拜占庭帝国在6 世纪时付给萨珊波斯的赔款。其次,中国出土的40 多枚金币中,仿制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学者认为,这些仿制品很可能是中亚地区的粟特人制造的。因为,这一时期主导丝绸之路东段贸易的中介人是粟特人。粟特人先从属于柔然,然后转属于呱哒,再后隶属于突厥。然而,柔然、突厥本身并不擅长商贸经营,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保护粟特人拓展商贸活动;粟特人则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将商贸活动范围扩大到中国边境。正是粟特人将波斯境内流通的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带到了中国境内。从金币出土的地点来看,绝大部分金币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和宁夏固原史氏家族墓地,此外,河南龙门、陕西西安、辽宁朝阳等地也有出土。除了阿斯塔纳墓地外,中原地区的墓主基本属于昭武九姓,也就是粟特人,这进一步证明了来自中亚的粟特人可能是仿制拜占庭金币的主力。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境内出土的玻璃器也包括了一些罗马玻璃,其中属于拜占庭时期的玻璃制品包括: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北燕,415 年) 出土的鸭形器;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波纹碗(北魏,6世纪初)。公元7至9世纪正是伊斯兰玻璃大量接受罗马玻璃影响的时代,唐代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也反映出一些罗马玻璃的特点。此外,中国出土的西方金银器中,也有一些同罗马——拜占庭风格有关。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 出土的鎏金银胡瓶属于萨珊制品,但是瓶体上的图案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从中可见,中亚、西亚的波斯和阿拉伯在拜占庭文明东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唐帝国开拓西北边疆以及中亚政局不断变动的背景下,借助丝绸之路上的中介民族,唐王朝与拜占庭帝国才得以交通。
  参考文献:
  [1]白鸟库吉:《大秦国与拂菻国考》,《塞外史地论文译丛》第1辑,王古鲁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1939年,第38—40页.
  [2]《旧唐书》卷一九八《拂菻传》,5314页.
  [3]林英:《唐代拂菻丛说》,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一版,第88页.
  [4]张绪山:“中国育蚕术西传拜占庭问题再研究”,《欧亚学刊》,第8期,第187页.
其他文献
大胆瓶rn对于美女的称呼,一般流行的说法是花瓶.我们大碾子人不这么说,我们说是大胆瓶.我们家里就有一个蓝花大胆瓶,是奶奶当年的陪嫁,据说当年能有这样的陪嫁已经是件很了不
摘要:网络文学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新近产生的文学,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网络文学的体裁、内容以新奇为主,文学性较弱,但随着时间的积淀,传统文化的杂糅,正逐渐改变,但由于先天性的猎奇元素,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新生事物会茁壮成长,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会有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网络文
现代生态经济学认为,一个和谐生态的经济是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
摘 要: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博物馆的现代发展,业务人员的培训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博物馆实践活动为依据,从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博物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博物馆人员;基本素质;知识结构  在博物馆系统中,无论是藏品管理、观众服务,还是行政事务,都是围绕对人的管理,都是通过人力资源得以实现,人力资源是博物馆各类资源中最具活力的资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经济模式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工作的机械、零碎和被动。人格被分裂、创造性和主动性被压抑等负面效应,刺激了人们的物欲。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出现通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如何在教育上寻找出一种方法,使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的科学教育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免去极端物质的流弊呢?”很明显,美术教育具有这样的价值,它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
千载悠悠逝水的三江rn是淌在一个民族心灵的泪痕rn碎石残垣的五国头城rn是结在一个民族脸上的伤疤rn我捻着历史的长髯rn对着千秋明月 沉吟rn
盛唐是一个经济、文化、政治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诗人李白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渗透着豪迈旷达的时代精神的祖国山水画,他的山水诗与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深秋时节,绿色的青草、火红的枫叶和金黄色的梧桐将欧陆大地打扮得缤纷多彩.应英国“苏格兰--中国协会”的邀请,笔者随同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邱创教为团长的云南省友好代
“铛铛车”一路划破宁静的清晨,布市、珠宝市有店主走出吆喝,仿旧建筑群吸引了游客大部分的目光.不管是夜间灯火那璀璨的火树银花,还是日间仿旧式建筑门口排长队的全聚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