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的应用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转变为让学生主动接收和汲取知识。所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开始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最终有效提升語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小学语文中“先学后教”的科学内涵出发,进一步分析其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先学后教;应用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该特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投身于语文学习当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开拓自我,有必要对“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的科学内涵
  “先学后教”是指在遵循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主体、因材施教等原则下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综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更具针对性,能够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所谓“先学”指的是教师讲授新课前,事先制定好教学目标及学生自学内容和目标,而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所碰到的疑难点进行记录,以便之后教师讲课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后教”指的是在学生完成自习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时,针对学生碰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强化补充。通常这种“后教”是在学生自学完成之后,教师才开始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若是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教师便可施展“生生互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生”这一根本主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致,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的应用
  (一) “先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指导学习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本教材也在不断完善与丰富。许多语文教材的内容不断被丰富,同时也使得教学难度不断增加,为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多设计富有生趣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调动。
  1. 激发学生“先学”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若想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并切实把握好自主学习方法。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极为关键的。
  例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给学生的自学提出几点要求:第一,掌握生字词“育、茶、危、险、顺利、索”等;第二,要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准确把握“教育家”和“小女孩”的说话语气;第三,读完课文后能够大概说出文本内容。通过这样的任务学习,若是学生能够有效完成任务,教师可适当的给予如“小红花”或是“学习之星”等表扬。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还能促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得以不断增强,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当中降低学习语文的难度。
  2. 科学设置“先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根基便是字词的掌握,所以教师在展开“先学”时,应当让学生完成“先学”的要求:一是对于生字词的读音要准确把握;二是要明确生字词的字体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三是要能给生字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语进行造句;四是要区分多音字、形近字并能组词,明确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面对“塔、潮、裂、坦、涨”等生字的学习,教师便可根据上述要求学生,并在旁指导学生一笔一画的书写好每个字。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把握生词,还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体。
  (二) “后教”,要重视知识检验
  在“先学”之后,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大致有了整体的把握,这对于之后的教学活动将起到承启作用。但在“先学”中学生只是对知识有浅显的理解,同时在“先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难点,这时教师的“后教”便显得十分重要。
  1. 加强知识点播,化解疑难点知识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疑难点或错误几率较高的知识,教师要尤为重视,对这些问题加以整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疑难。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学生难免会有所疑惑,明明写的是桂花雨,为什么不是专门写景,还穿插着爸爸妈妈的话呢?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中爸爸妈妈的语句,进一步深入体会文中的“桂花雨”、“桂花香”所包含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检测学生知识,反馈学习效果
  通过对学生知识的检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之后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时,到末尾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总结文本中心思想,并展开小组讨论,各派代表表明自己的观点,其余组员则作为评委,若是说得好,给予掌声鼓励;而若是有错,其余组员则要加以纠正改错。如此,能够有效发现学生在“先学”阶段的自学状况,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进而补充讲解。又如学习《伯牙绝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下文章大意,若存在一定差错,教师需及时纠正错误。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也可保障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思维思考能力,为日后终身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而“先教后学”的学习模式显然符合这一教学要求,为此,教师要重视该学习模式的应用,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潮龙.“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62-63.
  [2]李丹.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校园旬刊,2016,(08):87.
  [3]吴涛.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心素质教育,2016,(08):42.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3.5亿人,每年大约有100万患者死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终术期肝病。因此针对HBV的抗病毒治疗受到广泛重视,随着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中度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脊髓功能和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大鼠96只,体重225-275g之间,随机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参照Allen重物落体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96个。实验组大鼠伤后30分钟开始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腹膜腔内注射40mg/kg,每8小时给药一次,直到被处死;存活时间长于5天者用药5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膜腔注射,给药次数和总量与实验组类似。在
摘 要:人文性是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兴趣需要从人文性着手,以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让学习主体得到激发,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人文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活兴趣;提升效率;教学探讨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一线老师所思考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
摘 要:语文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基础性学科,教育教学开展方式成为当前教师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语文教学生活化指的就是教师将语文教学相关内容与学生的社会实际两者间相互紧密结合起来,此般教学手段不仅继承过往传统语文教学,并适应现代语文教学发展需求,在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乃至语文教学效果上都具有一定开放性及无限发展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育生活化涵盖广阔,只有真正的将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制衡因素众多,教师要注意厘清其内质联系,并展开深度解析。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模式和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组织语文教学,以促进课堂互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特别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重要变化,但课堂教学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新情况新
摘 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者的探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后,都对新鲜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设计符合学生切身发展发育情况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塑性很高,教师如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就能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具体实例,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有教师费尽心机进行作文指导,而学生所写的作文仍然是内容空洞、东拼西凑。而写作源于实际,让学生真實的感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写作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文章的丰富性有重要帮助。本文就以实际生活为契机,合理的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说真话、诉真情,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用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指导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中重要
摘 要:提升初中生文学阅读的内涵,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产生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欣赏、品味书的魅力中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方法;提升素养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