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探索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度课题,编码:NZY1129
  【摘要】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热门所在,也越来越突出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从“学习策略”一词的起源入手,对其内涵、结构及实证研究做一概述, 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学习策略的目的和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关键词】学习策略;内涵;结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一、学习策略的起源及内涵
  “学习策略”这一名词,作为专业术语出现,是在195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后才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但对其内涵的准确界定,目前学者们尚无统一的认识。西方学者对于学习策略内涵的界定,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第二类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1988);第三类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第四类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rt,1986)。以上的观点既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内隐性特点,也体现了其外显性的特点,实际上学习策略是二者的结合。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学习策略”这一名词,但早有学者阐述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体现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自198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也展开了对“学习策略”内涵的深入研究,并没有达成共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学习方法和技巧,史耀芳(1991)研究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和技巧[1];另一种则认为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有机结合,刘电芝(1997)曾指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的范畴,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2]。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习策略”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是本质没有区别,大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内容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
  二、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1958年西蒙用计算机有效地模拟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拉开了研究学习策略的帷幕,从而更多的人开始了对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国外研究表明,前期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探索学生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有哪些有效的学习策略,注重的是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主要研究对象有选择性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编码策略等等。Thorndyke和Stasz通过实验研究了选择性注意策略,实验通过比较成人学习地图的快慢,提示快速学习者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注意策略,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快速学习者能对项目归类并对之间的关系加以编码组织,以此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组织策略也是有效学习策略之一。在编码策略研究方面,Moely分别对8-9岁儿童和10-11岁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很少自发分类编码策略运用到学习和回忆中,后者研究结果相反。Simpson总结了6种精加工策略用以学习课文,以差点考不上大学的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對象,实验前发现其使用精加工策略的得分与阅读得分呈正相关,给予精加工训练后,则阅读分数较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同样温斯坦从正面揭示了精加工策略也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为提取贮存时记忆中的命题提供了多种途径。
  国内对于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兴起于80年代初,与西方国家研究的最大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国内学者主要着重探索各种学习变量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研究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具体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还有一类是主要针对以中学生为群体的学习策略水平的研究。第一类研究国内外都比较深入,已证实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两类是目前研究的主要侧重点。
  三、学习策略的结构
  国外心理学家们从其具体作用、在学习进程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对学习策略构成的研究,观点不一,各种理论之间存在交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观点:1、根据学习策略作用的不同,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丹塞路,1985)。前者包含了信息获得策略、贮存策略、检索和应用策略;设计策略、集中操作策略和监控策略则属于后者。2、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进程,E.Gagne将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码策略、思考策略等,Mayer则提出应将其分为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二者都侧重于具体的学习指导和实际应用[3]。3、根据其主要构成成分,将其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也是国外学者较为认可的分类方法。其中元认知策略在三者中占主要地位,包含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策略;认知策略则又可以归属于基础策略范畴,与学习策略有因果关系;情感策略则可归属于支持策略范畴。
  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其对于学习策略结构的认识方面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旭认为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三部分组成的,是一个相互作用调节的多层次、动态的体系。张庆林则把其分为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也有学者提出,学习策略是操作成份、情态成份、元认知成份等多因素的综合,其中操作成份主要指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等,情态成份即以情感策略为主[4]。国内对学习策略结构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个方面,情感策略的研究相对薄弱。
  四、不足与展望
  国内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层次尚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目前多数学者的研究仍着力于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研究之上,对于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研究涉猎较少;2、无论是著作还是实验方面,定性研究内容为主,研究的重心仍集中在界定学习策略的内涵和研究其结构方面;3、国内学者虽然也有开展相应的一些学习策略的实验实训,但是样本量仍然偏少,且所用的实验实训教程以国外为主,缺少适合中国学生的训练教程。
  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认为研究的重心应从研究学习策略内涵和结构方面,转移到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学习策略体系,重视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研究,同时着力开展实验实训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学生的实训教程,重视学习策略可迁移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史耀芳.浅论学习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一)[J].学科教育,1997,(1)
  【3】.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0-153
  【4】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24(5):586-590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典诵读就是对中华民族那些被历史证明的、有其自身价值的文化精髓进行反复朗读,进而达到背诵的程度。小学阶段正是人们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写作能力、记忆能力。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的熏陶作用有目共睹。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诵读 经
摘要:美术,不仅是一个教学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学生个人情感的迸发与艺术素养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美术教学的情景化,更能让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观得到转变。重视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对其进行正确应用,有利于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多媒体;问题;应用  【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必须重视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解题能力。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对最新阅读理解理论进行研究,把研究的成果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更多、更广泛、更快速地阅读
摘要:作者通过在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经济数学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应用。  关键词:经济数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的扩招,独立学院这一由普通本科高校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作为国家第三批本科,录取学生分数明显低于二本,数学素质也相对较低,为了减小差距,增加独立学院
摘要:英语阅读课结构间互相渗透,相互关联,发挥其整体作用。因此,在研究英语阅读课优化的同时,不仅是各个分要素结构的优化,还要考虑及整体性如何构成完整模式。本文对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不仅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口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老师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笔者对此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鼓励学生阅读英语读物,利用网络资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和扩展,从而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
【摘要】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奠定语文基础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小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认字能力及朗读能力等影响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学老师都应该特别注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积极有
素质教育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潜能人人皆有。但是,人的创新能力却并非是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目标地加以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的。  创新,来源于思维。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后天锻炼和培养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废除塞而不纳填鸭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学生的学,要废除依靠式,从呆板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