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图书馆的视角探讨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分析一流大学图书馆应具备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提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对策。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图书馆 建设
林语堂先生曾说:“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1919年,林语堂先生离开清华学校教员岗位,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面对着哈佛学院卫德诺图书馆,林语堂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对过去在学校读书总感到不甚满意,但也弄不清所以然,一直等我进了哈佛大学,我才体会到在大学时代,我所损失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卫德诺图书馆就是哈佛,哈佛也就是卫德诺图书馆。”林语堂先生的话道出了图书馆对大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为尽早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但是,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一些大学步入了误区,片面强调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求大求全,鲜有人提及图书馆的作用。郭沫若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时指出,“没有第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第一流的大学”,应把一流图书馆作为创办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一、一流图书馆与一流大学的关系
为建成一流大学,学校会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办好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的作用相当于心脏对人的作用。若没有图书馆一流的信息资源做保障,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一流大学建设就无从谈起。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教师的作用更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水平,但若没有一流图书馆的支持,教师水平再高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通常是研究型图书馆,往往能结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能代表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有些成果能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超前性和现实指导作用。一流大学图书馆有能力参与或组织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的学术组织以及国际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学分馆馆藏丰富,将19世纪以来数学领域若干分支的主要期刊全部电子化并发布到网络上。馆内的管理人员与系主任和各专业教授都有直接联系,增删哪些期刊文献由教授决定,而且数学分馆同美国数学学会和数学领域的其他图书馆或资料中心保持联系[1]。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积极的互动,这样就使该校的数学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最高水平。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对美国大学进行一次评估并公布排名前25的大学名单。设在华盛顿的研究图书馆协会则对其会员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评估和排序。这两项排序结果对比表明,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中排前10名的学校共有8所进入美国大学前25名,在图书馆中排前29名的学校有16所进入大学前25名[2]。由此可见,一流大学和其图书馆是相辅相成的,一流的图书馆能对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内涵
一流大学图书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主要表现为开放性突出、资源丰富、经费充足、馆员素质高、服务规范、馆舍条件好等。其个性是一流大学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不同特色,与学校的特征及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有关,也与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有关。从其本质特性上来看,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是一个研究型图书馆,应该符合一些基本的评价要求和标准。笔者认为,一流大学图书馆应该具备下述内涵。
1. 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馆藏资源不但要学科门类齐全、有一定学科深度,而且在所在地要有一定影响力、权威性,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具有检索功能,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还要有支撑丰富馆藏资源的有效的电子设备和服务设施,即一流的网络系统。如美国的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每年引进图书5万册,期刊1.1万种,光盘101种,各种途径的光盘检索每天高达13.3万人次,通过网络联机的检索每天高达1万人次[3]。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它是一流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也是衡量一流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标准。一流大学图书馆所配备的电子设备和服务设施,最能体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依据之一。[4]
2. 一流的办馆理念
一流图书馆的办馆理念要与国家的整体利益一致,以一流大学为依托,根植于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独有的校园文化土壤中。理念是灵魂,是统帅。一流大学图书馆只有在正确理念指导下,才能使物力充分发挥作用。办馆首先是理念办馆,具有深厚文化积奠、鼓舞人心的办馆理念能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与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即使馆长不断更换,办馆理念始终一脉相承:把图书馆融入沸腾的社会变革之中,强调研究与应用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科技政策相吻合,从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满足了社会的需要。[5]
3. 高水平的图书馆员队伍和一流的服务
造就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是创造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在某种意义上,馆员的水平决定了图书馆的水平。图书馆员队伍的核心是馆长,其理念引导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馆长需要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专深的研究成果,在大学图书馆界乃至国内外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科学研究能力,除具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懂外语,会计算机,掌握与文献信息有关的技术,能为读者提供简便快捷、准确、实用的服务。
高水平的服务、管理、开放程度和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时代读者服务的主要特征,也是衡量图书馆是否达到一流服务水平的尺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提供资源检索、查询、下载服务;开展各种讲座、技术培训;开展特色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等。许多留学归国的专业人员反映,在国外容易出科研成果,原因之一是图书馆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对读者的开放程度高。有人考察国外大学图书馆后,提到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馆员对读者查阅文献的要求从不轻易说没有。即使本馆没有的文献,馆员也给读者提供线索去其他图书馆查阅,这就促进了资源共享的实现。[6]
4. 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流大学图书馆通常是研究型图书馆,在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前所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学分馆,同美国数学学会和数学领域的其他图书馆或资料中心保持联系,使该校的数学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最高水平。一流大学图书馆对新生事物、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应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并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相结合,用以解决图书馆的具体问题,促进图书馆管理和工作方式的进步,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政府重视程度决定了经费投入是否充足。从经合组织成员国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之所以声名显赫,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就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的经费投入[7]。其次,研究与开发使用力度的大小对图书馆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创新及科学研究功能,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作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再次,高效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在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高度重视,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持续的资金投入
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的作用相当于心脏对人的作用。如果对图书馆缺少应有的重视,就会影响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到大学的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加速制定和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法,实行依法治馆,加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困境。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60多个国家近百年来不断制定和修订完善了250多部图书馆法律法规,其中不仅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必须保证图书馆事业正常发展和运行所需的大量经费、高质量的建筑设备,而且严格规定了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这也是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成功的根本保证。[8]
2. 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要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就必须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藏书量为例,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哈佛大学藏书量接近1 600万册。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中(80多个图书馆),仅专门收藏东亚文献的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量就超过了100万册。在我国,从教育部高校图工委2005年对314所高校图书馆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北京大学图书馆以480多万册的藏书量居于首位。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肯定会有所增加,但是和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我国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政策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大部分藏书都有复本,通常为3~5个,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没有复本,只有极少数图书有1~2个复本。更重要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是国际化的,而我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基本上是本土化的,即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外文文献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从藏书量来看,我国大学图书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这或许是我国大学无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重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馆员的水平即图书馆的水平。造就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员是一种兼具服务性质和研究性质的职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开放程度,促进资源共享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培养工作,形成一支掌握新技术、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并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人力资源队伍。图书馆要重视并开展一些重大的图书馆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馆员参与或组织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
4. 强化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履行教育职能,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举办讲座、开展图书评论等,使图书馆成为第二课堂,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提高开放程度,促进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方面的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等,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5][7] 许仁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条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2(1):79-81.
[2][3] 刘波涛.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4):65-67.
[4] 李梅军.一流大学图书馆七要素[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12):41-44.
[6] 王彪,王彤等.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6):765-768.
[8] 王泰森.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关于创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3(3):242-244.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编辑:邓明茜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图书馆 建设
林语堂先生曾说:“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1919年,林语堂先生离开清华学校教员岗位,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面对着哈佛学院卫德诺图书馆,林语堂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对过去在学校读书总感到不甚满意,但也弄不清所以然,一直等我进了哈佛大学,我才体会到在大学时代,我所损失的是什么。”“这个世界,卫德诺图书馆就是哈佛,哈佛也就是卫德诺图书馆。”林语堂先生的话道出了图书馆对大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为尽早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但是,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一些大学步入了误区,片面强调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求大求全,鲜有人提及图书馆的作用。郭沫若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时指出,“没有第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第一流的大学”,应把一流图书馆作为创办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一、一流图书馆与一流大学的关系
为建成一流大学,学校会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办好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的作用相当于心脏对人的作用。若没有图书馆一流的信息资源做保障,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一流大学建设就无从谈起。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教师的作用更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水平,但若没有一流图书馆的支持,教师水平再高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通常是研究型图书馆,往往能结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能代表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有些成果能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超前性和现实指导作用。一流大学图书馆有能力参与或组织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的学术组织以及国际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学分馆馆藏丰富,将19世纪以来数学领域若干分支的主要期刊全部电子化并发布到网络上。馆内的管理人员与系主任和各专业教授都有直接联系,增删哪些期刊文献由教授决定,而且数学分馆同美国数学学会和数学领域的其他图书馆或资料中心保持联系[1]。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积极的互动,这样就使该校的数学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最高水平。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对美国大学进行一次评估并公布排名前25的大学名单。设在华盛顿的研究图书馆协会则对其会员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评估和排序。这两项排序结果对比表明,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中排前10名的学校共有8所进入美国大学前25名,在图书馆中排前29名的学校有16所进入大学前25名[2]。由此可见,一流大学和其图书馆是相辅相成的,一流的图书馆能对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内涵
一流大学图书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主要表现为开放性突出、资源丰富、经费充足、馆员素质高、服务规范、馆舍条件好等。其个性是一流大学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不同特色,与学校的特征及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有关,也与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有关。从其本质特性上来看,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是一个研究型图书馆,应该符合一些基本的评价要求和标准。笔者认为,一流大学图书馆应该具备下述内涵。
1. 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馆藏资源不但要学科门类齐全、有一定学科深度,而且在所在地要有一定影响力、权威性,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具有检索功能,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还要有支撑丰富馆藏资源的有效的电子设备和服务设施,即一流的网络系统。如美国的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每年引进图书5万册,期刊1.1万种,光盘101种,各种途径的光盘检索每天高达13.3万人次,通过网络联机的检索每天高达1万人次[3]。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它是一流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也是衡量一流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标准。一流大学图书馆所配备的电子设备和服务设施,最能体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依据之一。[4]
2. 一流的办馆理念
一流图书馆的办馆理念要与国家的整体利益一致,以一流大学为依托,根植于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独有的校园文化土壤中。理念是灵魂,是统帅。一流大学图书馆只有在正确理念指导下,才能使物力充分发挥作用。办馆首先是理念办馆,具有深厚文化积奠、鼓舞人心的办馆理念能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与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即使馆长不断更换,办馆理念始终一脉相承:把图书馆融入沸腾的社会变革之中,强调研究与应用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科技政策相吻合,从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满足了社会的需要。[5]
3. 高水平的图书馆员队伍和一流的服务
造就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是创造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在某种意义上,馆员的水平决定了图书馆的水平。图书馆员队伍的核心是馆长,其理念引导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馆长需要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专深的研究成果,在大学图书馆界乃至国内外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科学研究能力,除具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懂外语,会计算机,掌握与文献信息有关的技术,能为读者提供简便快捷、准确、实用的服务。
高水平的服务、管理、开放程度和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时代读者服务的主要特征,也是衡量图书馆是否达到一流服务水平的尺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提供资源检索、查询、下载服务;开展各种讲座、技术培训;开展特色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等。许多留学归国的专业人员反映,在国外容易出科研成果,原因之一是图书馆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对读者的开放程度高。有人考察国外大学图书馆后,提到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馆员对读者查阅文献的要求从不轻易说没有。即使本馆没有的文献,馆员也给读者提供线索去其他图书馆查阅,这就促进了资源共享的实现。[6]
4. 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流大学图书馆通常是研究型图书馆,在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前所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学分馆,同美国数学学会和数学领域的其他图书馆或资料中心保持联系,使该校的数学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最高水平。一流大学图书馆对新生事物、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应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并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相结合,用以解决图书馆的具体问题,促进图书馆管理和工作方式的进步,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政府重视程度决定了经费投入是否充足。从经合组织成员国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之所以声名显赫,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就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的经费投入[7]。其次,研究与开发使用力度的大小对图书馆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创新及科学研究功能,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作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再次,高效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在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高度重视,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持续的资金投入
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的作用相当于心脏对人的作用。如果对图书馆缺少应有的重视,就会影响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到大学的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加速制定和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法,实行依法治馆,加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困境。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60多个国家近百年来不断制定和修订完善了250多部图书馆法律法规,其中不仅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必须保证图书馆事业正常发展和运行所需的大量经费、高质量的建筑设备,而且严格规定了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这也是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成功的根本保证。[8]
2. 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要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就必须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藏书量为例,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哈佛大学藏书量接近1 600万册。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中(80多个图书馆),仅专门收藏东亚文献的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量就超过了100万册。在我国,从教育部高校图工委2005年对314所高校图书馆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北京大学图书馆以480多万册的藏书量居于首位。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肯定会有所增加,但是和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我国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政策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大部分藏书都有复本,通常为3~5个,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没有复本,只有极少数图书有1~2个复本。更重要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是国际化的,而我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基本上是本土化的,即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外文文献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从藏书量来看,我国大学图书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这或许是我国大学无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重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馆员的水平即图书馆的水平。造就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员是一种兼具服务性质和研究性质的职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开放程度,促进资源共享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培养工作,形成一支掌握新技术、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并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人力资源队伍。图书馆要重视并开展一些重大的图书馆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馆员参与或组织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
4. 强化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履行教育职能,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举办讲座、开展图书评论等,使图书馆成为第二课堂,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提高开放程度,促进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方面的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等,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5][7] 许仁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条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2(1):79-81.
[2][3] 刘波涛.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4):65-67.
[4] 李梅军.一流大学图书馆七要素[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12):41-44.
[6] 王彪,王彤等.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6):765-768.
[8] 王泰森.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关于创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3(3):242-244.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编辑:邓明茜